走进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机器人谷”作为顺德区重大战略平台正加速基建。在“1121”等系列改革推进下,这里的博智林A地块C栋实验试制中心只用了7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即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政务服务效率持续提高,已经成为顺德的常态。
改革是顺德的根与魂,政务服务改革是顺德改革最重要的品牌之一,今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的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称“顺德区政数局”)传承着顺德改革精神,牵头推进了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数据管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叠加之际,顺德政务服务改革也走在了前列。政数局成立以来,顺德陆续获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县”第三等多项荣誉。尤其是随着“智慧顺德”等项目的推进,顺德区政数局不仅完成了自身的机构变革、推动各部门政务服务变革,更承担起了以大数据领跑顺德城市变革的使命。
新机构
延续老任务,更解决新课题
2019年,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纷纷建立,顺德区政数局也在3月顺势挂牌成立。而在这之前,顺德区的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数据管理早已经有多年积累。
对政务服务数据的统筹管理,成为该机构的最大特色。“对政府来讲,数据就是资产,我们必须去打通、统筹和运营。”顺德区副区长蔡伟说。
顺德是国内较早在政务服务中引入计算机、互联网的县域地区。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顺德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本世纪初,顺德成为全省继广州、深圳之后第三个拥有高速IP城域网的地区,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区、镇、村三级电子政务系统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越来越庞杂的政务数据,没有管理好就是顺德的负担,管理好了就会成为顺德新的城市资产。如何让每一条数据都充分发挥作用,是顺德区政数局要解决的大课题。
顺德区政数局要完成过往数字化建设未完成的使命。顺德区许多部门都积累了数十年的数据,却由于基础设施未更新、数据标准不兼容、管理体系复杂等原因难以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通过行政审批制度“一门式服务”“一窗通办”“一窗式服务”等改革的倒逼,顺德这个问题已经部分地解决,但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目前,顺德区政数局负责牵头推进全区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数据管理工作,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服务方面,顺德区政数局负责牵头统筹、制定标准、开发建设信息化系统和考评考核工作。另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电子化等工作,也由区政数局进行统筹组织。
对顺德区政数局来说,它不只是把承接和新设的职能按部就班做好这么简单。最首要的,区政数局在“智慧顺德”等多项工作中被明确赋予了统筹、牵头的职责,执行力度变得更大。例如顺德已经启动建设的24小时企业服务平台,顺德区政数局作为建设的主力,将协调聚合经促、科技、市监等多个部门的企业服务资源。
顺德区政数局还提请区政府成立了顺德区数字政府决策委员会,规范大数据工作议事制度,健全重大大数据应用项目集体决策机制,《顺德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管理办法》等也在加快修订中。
截至今年12月中旬,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云平台汇集了44个区属部门,基础目录的数据量达17461万,共享目录的数据量达26140万,开放目录的数据量480万。此外,覆盖区及十个镇街的顺德“一窗综合服务平台”也于11月20日全面上线,涉及事项350多项。
新机制
政务服务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
在区政数局的组织、牵头和统筹下,顺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门式一网式”等政府服务机制创新加快推进,让企业、市民办事越来越高效、便利。根据省委深改委的批复,顺德要以大数据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以部门为中心向以行政相对人为中心转变,构建政府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机制。
企业投资项目报建曾是过往的审批难点。去年底,顺德印发企业投资建设项目“1121”改革实施方案,实现一般工业项目从立项备案、规划报建到取得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最短11个工作日完成。要实现时间的压缩、效率的提升,正有赖于各相关部门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与业务数据的对接融合。
今年“1121”改革加速推进。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投资项目一般都能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含公示时间)与3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相比改革前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截至12月中旬,新取消审批事项5个,合并办理审批事项3个。
在博智林机器人谷项目中,A地块C栋实验试制中心立项备案耗时1日、规划许可证核发耗时5日、施工许可证核发耗时1日,共7个工作日(不含公示时间)即完成主要报建审批环节,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审批流程改革与审批服务改革相辅相成。“我们还要继续深入推广告知承诺制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切实解决报建企业来回跑、政府服务效率低等问题。”顺德区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说,将开展区工程建设项目代办中心建设,向报建企业提供定人、定事、定时的“贴身式”全程精准化代办服务,解决服务报建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企业开办方面,顺德区政数局还牵头协调区工商、税务、公安等各相关部门,对内资有限公司开办审批流程再优化、再完善,涉及企业开办事项审批的部门“各方认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突破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重点难点环节,实现1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
11月26日,顺德区证照联办综合窗口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开放,首批试行推出开办房地产经纪机构等5个主题的联办服务,待运行成熟后将进一步扩展至16个主题。
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政务服务机制创新的感受更加明显。
今年9月,顺德新增86个“指尖办”事项正式在“i顺德”APP和“顺德百事通”微信公众号上线,可在线办理卫生许可、医师执照、诊疗许可、文艺团体申报以及各类公证申报等86项业务,目前已融合了顺德区300多项政务服务功能。
新城市
“会思考的顺德”框架显现
11月19日下午,杏坛镇马宁山临近河堤区域,一场扑救森林火灾演练正在举行。同时在数十公里外,位于顺德新城的“智慧顺德”综合指挥中心,区镇相关负责人实时观看和指挥现场演练,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智慧顺德”项目是顺德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抓手。2013年,顺德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7年1月,顺德正式提出“智慧顺德”的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将顺德打造成“规范统一、协同高效、共享畅通、决策科学、服务便捷”的智慧城市新典范。在顺德区政数局成立后,“智慧顺德”的统筹推进职责也落到了它的身上。
“希望它能成为未来顺德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支撑。”蔡伟说。
按照规划,“智慧顺德”一期项目计划分阶段进行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一阶段建设以打基础、通数据为核心,重点为基于共享共建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治理等建设,包括综合信息平台、综合指挥中心、云计算中心、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公共视频监控云平台、智慧交通平台等六大平台。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为“智慧顺德”注入了一个“会思考”的魂,可以在不同领域跨界延伸、扩展出各种新型的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支撑。在顺德区政数局局长林钦耀看来,这个既能帮助政府部门实施城市治理、又能向市民提供智慧政务服务的平台,实际上将成为未来顺德的“城市大脑”。
一年前,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智慧顺德”获评广东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案例。今年9月,顺德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综合影响力百强县”榜单上名列全国第三。
目前,“智慧顺德”已经进入试运行和初验阶段,建成了全区统一的政务云,统一使用调度政府信息资源。而且,“公共视频监控云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通过联网打通全区各级部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单位已经建成的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形成重点区域全视频无死角覆盖、视频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了公安立体实战防控能力和城市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在聚合政府各部门及各行各业数据的基础上,“智慧顺德”已经实现了基于一体化地图的可交互“智慧城视”,为决策者提供驾驶舱式的全面视角,实现“人、事、物”的网格化和智能化。
“第一阶段的‘智慧顺德’是打基础,下一阶段我们会为多个领域进行更深入赋能。”顺德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强政、兴业、惠民”,更好地激活政务大数据的价值,同时加大力度探索“5G+”“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入新阶段,让生活在顺德的市民更具幸福感。
【撰文】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