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靓女先嫁”“拆庙搬神”“转得快,好世界”“识做、搞掂、坚嘢”……在“奋进之路——顺德发展成就展览”中,有一面改革金句墙,上面铺满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顺德“德语”金句,或生动,或生猛,凝聚着顺德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改革精气神。
改革,被誉为顺德的根与魂,是顺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之路上最具特色、最为知名的符号。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顺德一直是中国县域改革与发展的典型代表。
顺德的改革有哪些特点?顺德为何能保持着改革的不竭动力?改革领跑全国,顺德创造了哪些经验与启示?
使命与担当
从上级放权赋能到地方主动创新
从一穷二白到初露峥嵘的巨变,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顺德发展成就展览充分展示了顺德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创造出的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坚持党的领导,让党中央的政策方针率先在顺德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顺德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顺德的发展屡屡引发中央关注,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顺德视察、调研过。每一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到来,都给顺德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激励顺德人继续大胆探索,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潮流。
多年来,顺德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折不扣地贯彻各级党委的决定,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顺德的改革,既有上级赋予的使命,也有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是二者良性互动的结果。
每逢关键时刻,广东省委、省政府都会赋予顺德广东探路先锋的使命。如1992年广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就赋予顺德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任务,先行一步;1999年,中央要求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又选择顺德作为全省试点;2008年,广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再次选择顺德作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是顺德的根与魂。顺德发展成就展览的改革烙印墙记录了生动的改革金句。
2018年,广东省委又赋予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验区的新使命,要求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突出问题,以更大的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奋力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以“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另一方面,顺德的改革,既有基础和基因,也有率先发展率先遇到问题的动力。
明清时期,顺德已经形成“桑基鱼塘”耕作格局,以经济作物为主的生产模式,带来了对外部粮食的需求,从而构建了广阔的交易系统,培育了深厚的商品经济意识。
新中国成立初期,顺德作为传统经济作物强区迅速开启农业现代化新探索,岭南“鱼米之乡”一跃成为出口创汇大县。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顺德亟需破解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就成为前进的动力。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顺德紧跟中央部署,率先冲破思想禁锢,把全县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先行一步的顺德创立了“三个为主”的顺德样板,率先实现了初级工业化,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型,名列“广东四小虎”之首。
但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之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弊端日益明显,于是顺德在1992年开展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培育了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
敢于担当的精神造就了顺德改革先行者的气魄。2006年,顺德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千亿的县区,经济迈入更高发展水平,要求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构建服务型政府,于是,顺德在2009年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提出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治理模式,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
进入新时代,顺德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对标先进地区查找问题短板,深刻认识到村级工业园是顺德高质量发展大道上最棘手的问题、最主要的矛盾,也是顺德再振雄风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
为此,顺德果断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定为“头号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这场没有退路的战斗,这场必须打且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攻坚与克难
从敢饮“头啖汤”到勇闯深水区
中国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改组而成的上市公司、中国县域最早的大部制改革、全国首创村级工业园改造八种模式……在顺德发展成就展中,记录了顺德多项敢饮“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的首创。
纵观顺德改革历程,正是从经济领域单兵突进到全领域万马奔腾的不断深化过程。
改革开放后,顺德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顺德农民率先冲开禁区,尝试打破集体“大锅饭”,推广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破除“以粮为纲”,看经济种作物,走上致富路,涌现出一批“万元户”。这场改革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释放了出来,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紧接着,顺德邀请港澳乡亲返乡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经济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1984年顺德确立“工业立县”战略,推动顺德作为中国工业重镇的崛起,开启了顺德社会一次意义深远的转型:告别数百年的农业社会,大踏步进入工业社会。
20世纪90年代初,顺德成为县域经济体的领跑者,“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工业为主、以骨干企业为主”的顺德模式在全国引发关注。
此后,顺德的改革越来越讲究综合性和连续性,每次改革都紧紧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施策,形成系统效应,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如1992年以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破解政企不分难题、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还综合推进了社保、农村、行政体制等多项改革;在1999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中,则确立了发展、建设、改革三大战略;在2009年开展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中,则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社会体制、基层治理等多项改革。
进入新时代,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顺德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破题之作,更是全面彰显了顺德勇闯深水区的决心和勇气。
过去两年多,从“1+3”政策框架到“11+35”政策体系,再到68份配套文件,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路,啃下了最硬的骨头、拆除了最牢的藩篱,探索出八种改造模式,解决了土地权属复杂、改造成本过高、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等难题,累计完成土地整理超过6万亩。
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顺德推动产业发展、城乡形态、生态文明和基层治理等各方面、各领域大提升、大发展。
村级工业园改造不是简单的“破”和“立”,而是对产业发展空间和功能定位的重新规划布局。顺德坚持以“工改工”为主,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园,重塑产业格局。
进入新时代,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顺德通过村改拉动项目投资超2000亿元,成为大湾区的投资热土,本地企业主动增资扩产,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纷纷落户,为顺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添新动能。
村级工业园改造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头挑着乡村振兴。受益于村改释放的红利,顺德农村集体资产从2017年的112.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0.7亿元,两年增长了16.18%。
村改改到哪里,历史遗留问题就化解到哪里,干群关系就融洽到哪里。村民对村改的态度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巨大转变。如今,改造方案的表决通过率不断上扬,一批项目甚至以100%的得票率获得通过。以人民为中心,顺德重塑基层治理格局。
示范与引领
从县域改革范本到高质量发展样板
在顺德发展成就展中,有两个报纸版面尤为特别。他们都出自《经济日报》,一份是1992年5月10日《经济日报》头版报道《“可怕”的顺德人》,一份是2018年2月28日《经济日报》的深度报道《顺德当年——一个县域经济奇迹的诞生》,两次报道都精准描绘了顺德“敢为天下先”的历史担当。
事实上,顺德改革的又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各种改革措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国家的很多改革政策都是在顺德先行一步,先行先试。无论是顺德人始创的政策还是国家推动的政策,顺德的‘先行一步’本身就是中国经验的一部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曾这样评价顺德“敢为人先”的历史意义。
1993年,顺德勇闯“雷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产权改制。在当时,这被誉为“石破天惊”之举。
直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一系列论断在实质上肯定了顺德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这意味着,着眼实际问题而大胆改革的顺德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头,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到2002年,顺德成为全国各地争相考察学习的对象,累计考察人数达到20万人。
顺德发展成就展览分四个历史时期展示顺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
又如2009年,顺德没有固守传统行政体制改革的做法,率先进行党政联动的大部制改革,当时被媒体惊呼为“石破天惊”,甚至一度陷入舆论的漩涡。但如今,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成为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土地是支撑发展的基础要素。如何向存量土地要效益,是全国很多先发地区都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新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打开局面,对珠三角地区、对全国很多先发地区盘活低效用地,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都具有示范借鉴意义。
2019年6月22日,第二届“节地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顺德举行,自然资源部、全国多个省市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等约70人实地考察顺德。“此次全国性研讨会选择在顺德召开,是对顺德近年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果的肯定。”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刘晞表示。
如今,广州、东莞、佛山南海等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村改行动,土地再革命、产业再升级、城乡再更新正在珠三角如火如荼地进行,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赋能。
与此同时,顺德村改经验做法广受全国媒体关注,屡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媒体,获得高度肯定。
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省委要求把顺德建设为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既是对顺德极大的鼓励鞭策和极大的信任重托,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顺德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战,加快破掉村级工业园“旧世界”,探索建立现代产业园区“新世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品质跃升,全力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顺德人民的新业绩。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蒋晓敏 熊程 羊建溶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