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品质“领舞”:顺德如何为新型城市化探路|奋进之路③


8月31日,顺德发展成就展览在顺德区博物馆内正式亮相。展览序厅的“生长天际线”视频,用100秒宽银幕动画渐进的方式,展现了顺德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靠自下而上的改革,顺德在工业发展上屡攀高峰,城市形态变迁更是一日千里。昔日的红砖灰瓦屋、甘蔗、泥路都在不知不觉中退出舞台,原先的河道绕城变为现在的路网畅通、轨道穿城。

由原先的农业县转向工业县、制造强区、品质城区,顺德的每一步跨越,都在书写新的发展传奇。敢为人先的顺德,抢抓每一次改革试点契机,不断地获得向前发展的新动力,为中国新型城市化闯出了一条独特的示范引领路径。

从农村迈向城市

以工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新中国成立时,顺德县城大良城区面积仅1.6平方公里。这段时期,顺德城市建设数得上的亮点是1959年落成的县人民礼堂。这座礼堂坐落在环城路侧的钟楼岗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县级会堂。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通过初级工业化,顺德快速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市的跨越,完成了顺德城市化的第一阶段——乡村城镇化。

当时,顺德人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方式推动乡镇企业大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厂务工,成为农村“隐形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顺德开启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建设为主角的乡村城镇化探索,特色十分鲜明,即工厂工人离土不离乡、离厂不离乡,马路经济盛行,城镇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甚至给人留下“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小城镇形象。

“20世纪80年代末,我跟一名香港乡亲在凤山路散步时透露,顺德要申请建市。这位乡亲挺愕然,当时他直言,‘顺德一盏红绿灯都没有,怎么叫城市?’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后来就陆续建红绿灯,建垃圾处理场。”曾主抓顺德城建工作的退休老干部刘世宜回忆说。

1992年,顺德撤县设市,随后被国家确定为“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这一时期,顺德启动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大批乡镇企业转制成为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推动顺德实现中级工业化。

与工业化加速相呼应,顺德城市化持续加速,一方面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另一方面侧重工业区和住宅区的规划改造,出现城乡发展并驾齐驱的态势。

1992年5月,顺德市国土规划局成立,组织编制了《顺德市城市总体(1992—2010)》,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城镇群”“大良组团为全市政治、文化、信息中心”的新时期城市化发展思路。

1994年6月,顺德市人大审议通过《顺德市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同年11月,顺德实施《顺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1997年,制定《顺德市乡村城市化试点方案》,明确实现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德希望走出“组团结构、水乡特色、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新路子。

到1998年末,顺德全市市镇建成区63.52平方公里,比1991年增加70%以上,基础设施建成投资累计120多亿元。一批规划合理、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相继落成,市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全市建成区初步形成“点成景,线成廊,面成园”的绿化美化新格局。

顺德城市发展获得的各项荣誉和称号。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顺德城市发展获得的各项荣誉和称号。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从现代化试点到城市升级

百万人口中心城区加速成形

1999年,顺德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这是顺德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转折点。以此为新契机,顺德实施建设、发展、改革三大战略转移,提出要建设一个与经济体量相匹配的现代化花园式的中等河港城市。

现代化看城市化,而城市化又看市中心。在顺德发展成就展览“增创优势 再成试点”板块内,多张历史图片记录了当时顺德人依托改革破题的路径。

首先是“并镇改村”,2000年12月22日,顺德在合并容奇、桂洲两大经济强镇组成容桂镇的基础上,合并大良和德胜组成新的大良镇,从而形成了“大良一容桂一伦教”中心城区的框架。“顺德从城乡一体化正式转向城市化,中心城区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发挥。”那一天,时任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冯润胜还出席了新城区开发中心和新城区建设指挥部挂牌仪式。

其次是建设农村新体制,2001年,顺德原来的222个村居重组为197个,其中60多个村委会并改为50多个居委会。通过固化农村股份社股权,鼓励农民“携股进城,离土离乡”;由政府支付村居干部工资,补贴村居办公费用,促进村(居)委会职能向社会管理和社区服务转变。

鼓励农业人口进入城市的同时,顺德新城建设加快步伐。2001年1月,顺德30多个市属机关搬进了新的行政办公大楼,开始正式在新城办公。顺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陈霖峰回忆,新城建设之初,其所在的公司就深度参与其中。

频频来往于新、旧城区之间,陈霖峰亲眼见证了顺德新城在一片片农田与鱼塘中崛起。“随着建设不断推进,顺德新城建起了高层住宅小区。现代化的政府办公大楼、行政服务中心、顺德演艺中心等公共建筑与设施相继面世,成为了顺德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前奏曲。”陈霖峰回忆说。

顺德中心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顺德中心城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2002年顺德改市设区后,根据佛山市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顺德的大良-容桂组团成为与佛山市中心城区并驾齐驱的核心城区,即佛山市的“2+5组团”;同年11月,专家评审通过《顺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和《顺德市市区总体规划(2002—2020)》;同年国务院批准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顺德的城市化被统一纳入佛山市的城市化规划与发展进程,自此,顺德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

在2008年,顺德作为全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在城市化上又大胆提出“一城(中心城区)三片区(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功能片区)”的总体构想。顺德希望打破背靠背的镇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界定顺德中心城区和东部、北部、南部三大片区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尤其在东部片区与广州、番禺实现城市对接,加快百万人口中心城区和多个创新发展区建设,主动融入珠三角一体化格局中。

然而,尽管较早提出城市化战略,但相比之下,工业立县战略的影响更为深远。直到2011年,顺德才对“工业立县”进行大胆“变阵”,提出“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战略目标,推出美城行动、城市升级计划等系列举措,对半城市化半工业化的现实进行一次“大修复”,力争改变制造业城市的刻板形象。

其间,顺德制定实施了《顺德区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主要通过组团中心提升、“三旧”改造、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产业新城、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等工程项目,来提升顺德的产业、生活与生态环境。三年城市升级行动完成后,顺德对前三年行动结果做出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实施方案。2016年,顺德五年城市升级行动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顺德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产人文深度融合的魅力小城、特色小镇,并通过网络化连接提升各镇(街道)的整体能级。2016年和2017年,北滘和乐从分别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可以说,顺德魅力小城的建设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地方样本。

从“强中心”引领到“村改”总攻

大湾区高品质城市彰显新担当

2016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大良-容桂”组团升级为城市副中心。在佛山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显重要。顺德如何借力打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建设?

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18年顺德区党代会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全区“头号工程”,并将“强中心”引领全区城市现代化建设,列入报告中的另一项中心任务。顺德明确,将通过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资源集聚,努力建设150万人口规模的高水平中心城区,打造顺德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展示窗”。

这是顺德中心城区发展历史上又一个转折点,2018年,顺德中心城区开建市民中心、德胜体育中心等十大重点工程。

“城市与‘强中心’都是大家的,顺德十大重点工程属于每一位顺德人。”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说,大良和容桂尤其要在环境建设方面引领全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顺德发展成就展序厅的天际线影片展现了城市演变过程。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顺德发展成就展序厅的天际线影片展现了城市演变过程。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而今,一系列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强中心”工程项目已拔地而起——

德胜河北岸,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项目、“金凤凰”广场成为市民的休闲打卡圣地;德胜河南岸,渔人码头、顺德工业发展馆、亲水栈桥文化工程等遥相呼应,一同成就德胜河“一河两岸”美景,既推动顺德文旅业态丰富化、立体化,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2019年5月动工以来,紧邻顺德演艺中心的顺德区科学馆正紧张有序施工中,计划于明年初完成土建施工,明年底完成展陈施工,建成后将成为顺德市民科普教育、科技体验、青少年活动的超大型综合场所。借助科学馆,顺德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在更大层面上,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顺德正集聚全区优势资源,提出打造总面积100公里的顺德港澳城。其中,位于大良街道东部、覆盖20平方公里的顺德港组团属于核心功能区。在该组团内,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用地面积178亩,总投资额32亿元,一期已于今年6月交付使用,二期正在建设中。截至今年6月,小镇以新能源和信息化为主导产业方向,已招商企业1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20家,将全力构筑“科技顺德”新极核。

“顺德这步棋走得非常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所长曾真表示,当前城市组团发展是大势所趋,为增强凝聚力,顺德需依托一个路网通联、创新集聚的“强中心”,在十镇街中形成一个内核,加强资源集聚,带领顺德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推动中心城区提质增效同时,2018年9月,顺德借助获批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契机,从村级工业园改造这个最难处入手,掀起一场必须打赢且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截至2020年8月31日,顺德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整理60279亩、复垦复绿4512亩。

今年6月11日的中共佛山市顺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顺德提出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经营好10个超千亩的现代化主题产业园区,同步启动建设顺德红岗科技城、龙江超20平方公里的产城人文融合平台等两大现代连片产业集聚区。

“顺德将紧扣村改创造的有利契机,重塑城乡形态,使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郭文海说。


■相关

天际线不断攀升

演进的地标,见证城市变迁

地标建筑见证着城市的时代变迁,承载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而作为顺德本土成长起来的建筑设计骨干,顺德建筑设计院创始人梁昆浩、院长陈霖峰感受更深。

1957年,梁昆浩从家乡勒流小学毕业,因家穷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辍学,成为一名建筑小工。“当时顺德城区几乎没有一条好路,砂石路面为主,也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地标建筑等,多为农业相关的建筑,比如蚕房、缫丝厂、糖厂等。”梁昆浩回忆说,一年后,他跟随父亲梁腾参与顺德县人民礼堂的建设。

该礼堂设计25米高,净空跨度55米,比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跨度还大17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没有任何施工机械的前提下,顺德靠1000多工人肩扛手推,在9个月后完成了礼堂建设,其成为顺德一个城市地标。

1977年,横跨大良河的顺德跃进桥扩建,成为长28米,桥面宽14米,高7米,南北各3车道并留有人行道的主要桥梁。以跃进桥为中心线,上世纪70年代的大良鉴海路一带是不折不扣的大良商贸中心。跃进桥边,1987年开门营业的凤城酒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顺德城区的第一高楼,因楼高19层,顺德人习惯称其为“十九楼”,在酒楼大堂办喜宴、在顶楼旋转餐厅吃顿饭,曾是顺德人的骄傲。

随着顺德新城从大良河转向德胜河,城市地标继续演进。2002年3月26日,顺德中心城区有九项建设工程落成,其中就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德胜广场、顺峰山公园主体工程等。当时,矗立在顺峰山公园门前的大牌坊成为顺德一个新地标,整座牌坊宽88米,总高度38米,牌楼重1.4万吨,为亚洲最大牌坊。

陈霖峰回忆,牌坊的高度与结构设计源于法国凯旋门的灵感,也融入了岭南传统文化元素,这一中西合璧的设计,可谓顺德人兼容并蓄、开放城市精神的最佳写照。

2010年,楼高128米的美的集团总部大楼在北滘新城区投入使用,既是顺德同期的第一高楼、城市新地标,更是顺德推动专业镇向魅力小城升级的生动注脚。

此后,顺德的城市天际线也不断往上攀升。顺德新城中轴线中央商务区内,楼高220米的顺德保利国际金融中心在2013年启动招商;5年后,楼高约230米的顺德农商行新总部大楼动工,将与东侧的保利国际金融中心一起构成了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的双塔式地标。

2019年10月,随着德胜新城中轴线景观改造项目“金凤凰”基本完工,顺德中心城区又诞生新地标,如从高空俯瞰中轴线,整条绿化景观带轮廓分明,宛如金凤展翅、跃然欲飞。

内联外通构建立体交通网

开放顺德屹立大湾区

路通财通,顺德从农村到城市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交通大动脉关键节点的打通。

新中国成立后,顺德广湛公路(县段)修复通车、广中公路(今105国道)修复通车。两条主干公路途径的各大河渡口设渡车船,结束了车辆分段行驶的历史。1956年,顺德成立筑路工程指挥部,组织修筑三(洪奇)乐(从)公路,该公路于1958年2月竣工通车。此后,顺德掀起全民筑路高潮,1959年,全县公路总长达140公里。到上世纪70年代末,顺德路网初成体系。

1981年,省政府为打通105国道顺德、中山4处渡口瓶颈,改渡为桥,首创了贷款建桥收费还贷的模式,引入外资,于1984年在广珠公路顺德段建成三洪奇、容奇、细滘大桥,并扩宽路面,铺沥青或水泥,结束了车辆待渡的历史,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时任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用“一巴掌”工程,形象地比喻当时顺德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发力。

到上世纪90年代初,顺德经济迅猛发展,机动车猛增,交通发展再次滞后于经济发展。顺德再次以建路桥收费还贷的方式,建设“五路八桥”(五路:三乐路、龙洲路、碧桂路、百安路、佛陈路;八桥:顺德立交桥、德胜大桥、西海大桥、百丈大桥、七滘大桥、大沙大桥、三洲大桥、湾华大桥)缓解性工程。通过构筑“五纵八横”组成的主干道网,顺德将各镇联成一体,十个镇贯通了6车道高等级公路,每个村则修建了入村大道。

迈入21世纪后,随着珠三角一批重要海陆空交通设施启动建设及投入使用,顺德加快融入珠三角交通一体化中。2004年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一期通车,在顺德境内接碧桂路,驾车从北滘碧江到广州芳村近需10分钟左右,而由大良到广州白云机场也只需1小时。2011年1月7日,广珠城际轨道开通运营,顺德与广州南站实现无缝连接。

顺德加快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顺德中心城区指挥部供图

顺德加快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顺德中心城区指挥部供图

最近几年,为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中,顺德中心城区交通改造提速更是动作频频。2019年,南国路快速化(一期)、容桂外环路与中山加六线立交工程等已竣工投用;今年国道G105线顺德良勒路口立交、国道G105线桂南路口立交等项目也已竣工投用,在完善区内主要骨架路网同时,顺德中心城区与广州、深圳、中山等往来的快捷通道也被打通。

目前,跨越德胜河,连接大良、容桂两地的金沙大道南延线工程、南国东路延伸线工程正在加紧推进。8月26日,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在顺德区交通运输局调研,他对顺德中心城区交通发展做出最新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北延段等对外连接工程,确保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时,顺德能第一时间快速连接。

顺德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国盛透露,交通规划是今年大湾区办重要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道路连接,顺德还计划进一步增强顺德客运港功能,加速对接港澳,并谋划轨道交通布局,把顺德学院站打造成城际轨道、地铁、高铁等融合发展的交通枢纽,实现中心城区快速出行。

【南方日报记者】欧阳少伟 尹辅华

专题阅读>>>

奋进之路——顺德发展成就展览启用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