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口径13.3cm,底径14.8cm,腹径19.5cm,高48cm。
年代:清康熙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
顺德博物馆馆藏的此件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整体造型大气硬朗,纹饰布局规整清晰,意境清幽,颇能反映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水平。
棒槌瓶因形似古时浣衣所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在康熙一朝最为流行。此棒槌瓶盘口,长颈,筒形腹,至底部稍内收,圈足。器形刚健雄浑,稳重端庄,轮廓线平直简洁、干脆利落,镶接转角处规整。
其纹饰亦层次分明。口沿饰波折纹,颈部凸起弦纹一道。弦纹上下方饰云纹。肩部波折纹,间饰花纹。腹部主题纹饰,分为上下两部分。均以开光的形式,描绘隐士图、泛舟图、博古纹等纹饰。画面中,峻峰耸立,浓淡多层的色阶,表现山体的明暗、布局,营造出棱角分明的刚硬质感。高山下描绘高士相遇、山下泛舟情景。这种远山近水的文人意境,常见于绘画作品。此瓶以深浅有致的蓝色调,勾勒了水墨山水的画面。这点,也是康熙青花的重要特点。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
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青花之后的发展高峰,被誉为“独步本朝”。其色彩艺术特点突出表现在富含节奏感、立体感。它的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陶雅》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因而能表达出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远山近水,层峦叠嶂的画面。
其勾画的技法亦有创新,改变了前代单线平涂的手法(即以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采用渲染的笔法,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绘制图案。工匠对画笔、青花料的驾驭能力强,笔锋转处,时有画意,是他朝青花器所难企及。《饮流斋说瓷》中记有:“康熙画笔为清代冠,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