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年,你会想起什么呢?迎春花市的百花香,年货街的买卖声,挥春上的油墨味,当然少不了那满屋飘香的煎堆味。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圆滚滚的煎堆,年味十足!
过年添喜气,点可以冇油气!近日,正是南庄家家户户油锅升起,煎堆炸起的时候。
但是,南庄不同地区的家庭炸的煎堆也有不一样。大致来说,南庄罗格围以面团炸空心煎堆为主,而吉利围则会用爆谷做馅料,制作爆谷煎堆。
一种味道
人人念想
煎堆,作为南庄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购买,但还是有少数人仍然坚持在家制作。大概是觉得,这样才够原汁原味。
春节临近,龙津腾涌的关芬便开始张罗整煎堆,街坊邻里都齐齐来帮手。她说,“一年到头,总要碌一碌,让香气香香间屋,年味才到了。”
吉利围爆谷煎堆有三字诀:压、猜、包。“压”指的是爆谷馅被捏成圆球后,要压实,以防馅料松散;“猜”指的是和面,即和面皮;而“包”则指用和好的面皮包住压好的馅料。
似乎只要几个人坐到一块,什么巧活都能做。碾花生、融糖浆、捏馅料……大家分工合作,不出一小时,一个个煎堆就包好了,厨房里的油锅已然烧开。
“嗞”的一声,白胖胖的煎堆放下锅。在滚油的滋润下,煎堆慢慢膨胀变圆,颜色也从白色变成浅黄、深黄、金黄。
“大煎堆很容易头重脚轻,所以要尽量放满这个锅,让他们相互挤压固定。”守在锅边的阿姨不断地用筛子的底部在煎堆上轻压、打圈,让其受热均匀。
香醇的花生油慢慢把煎堆浸染至金黄,喷香的气味顺着窗口弥漫在外头,村里的年味更浓郁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炸煎堆象征着来年“有油水”,饱含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生活美满的祝愿。
一种传承
代代相传
“煲好的糖水,要逆时针或顺时针倒进糯米粉里,之后就要和面。”伴着倒下的滚滚糖水,趁着腾腾热气,琼姨和同伴三两下就和好了面团,站在身边的年轻人都在认真地记着步骤。
近日,紫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举办了“传统煎堆DIY制作活动”,共吸引了30多名村民参加。琼姨与几位紫南慧心坊成员担任了活动的导师,教大家制作罗格围过年传统美食——空心煎堆。
已到中年的琼姨小时候常在年前就陪着母亲串门炸煎堆,一来二往,自然就掌握了做煎堆的技巧。嫁人之后,琼姨给家人做煎堆,这一做,就是十六年,从未间断过。
“做空心煎堆最难的就是收口,这口收得好,炸出来的煎堆圆碌碌。”琼姨取一小块面团,捏成薄薄半圆碗形向身边的学员示范。
只见琼姨右手慢慢捏薄,左手的虎口逐渐的缩小让面团收口处成一洞,再快速的捏紧收口,做成中间空心的煎堆坯,面团粘手时,她还用少许糯米粉作手粉,动作娴熟。
新鲜出锅的煎堆,表皮炸至金黄微焦,松软可口,一口咬下,煎堆挟裹着的花生油瞬间溢出,甘香无比。
吃着第一次制作的煎堆,来自紫南村头村的王小姐对自己的作品打了80分。她说:“虽然制作煎堆的工序比较繁琐,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年味,希望这项传统可以代代传承下去。”
一种幸福
热闹串门
无论是吉利围的大煎堆,还是罗格围的空心煎堆,制作工序都颇为繁琐。但“年味”正是从这繁琐中蔓延开来。
一户人家要炸煎堆,左邻右里都来帮忙,你帮我炸完我帮你炸。适合炸煎堆的好日子,大家都忙着串门炸煎堆。
几个人围坐一起,煎堆很快就做好了,但是话题,好像怎么也说不完。过年的热闹气氛,悄悄地飘遍了大街小巷。
今年,你屋企开油锅炸煎堆未啊?
【鸣谢】紫南村委会 龙津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