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制衣村”悄然转型,时长共4分16秒)
广州“制衣村”悄然转型|视界
正月十五过后,广州海珠区康乐、鹭江、大塘等城中村开始热闹起来。大批制衣厂工人再次从老家返回这个“第二故乡”务工,年复一年。
2月4日,天空下起小雨,广州海珠康鹭片区的街道热闹非凡,挤满了招工和找工的人。
2月22日早上8时,康鹭片区狭窄的街道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制衣厂老板齐整分列两排,手里拿着衣服样板和招工纸板,上面写着“尾部”“四线”等工种术语,物色合适工种的工人们则行走在街道中央,一边看看衣服样板,一边询问工钱,寻找出价高的老板,一旦谈妥,老板就领着求职者前往制衣厂。
2月5日清早,招工者已经站满康鹭片区街道两旁,等待求职者的到来。
在拥挤的街道上,不时有运送布匹的车辆穿行其中,有时需要治安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一名制衣厂老板边招工边抽着烟。
康鹭片区紧挨着中大布匹市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聚集地,离广州繁华的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仅有两三公里。上世纪90年代末起,城中村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纺织加工作坊。
清早,海珠康鹭片区的街道已是人山人海,一名制衣工人准备起床。
数以千计的制衣小作坊和超过10万人的外来人员,聚集在一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纵横交错的狭小街巷,难以定位的楼栋门牌,务工人员日结性质的工作和不固定的居所,曾经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压力。
上图:2022年11月22日,一家制衣厂内,为了不聚集,工人们在厂内分开休息。下图:2023年2月5日,海珠康鹭片区一家制衣厂内,一头醒狮进行着表演,预兆新的一年生意兴隆。
上图:2022年11月19日,手绘地形图为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提供便利。下图:2023年2月12日,求职者纷纷用手查看一件衣服布料和工艺,询问工钱。
上图:2022年11月24日,志愿者冒雨前行,为第七网格的居民们运送物资。下图:2023年2月5日,两名外来务工人员披着薄膜袋前往“招工一条街”寻找工作机会。
上图:2022年12月1日夜晚,一只母猫带着幼崽蹲在值守的工作人员旁。下图:2023年2月5日,一只狗蹲在主人身旁,一同“招工”。
招工一条街上,有个摊位格外突出,易拉宝上多幅图片展示着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8000—12000元的字样尤为醒目,现场吸引了大批求职者围观,招聘人员不断吆喝大家乘坐免费大巴车前往参观。
康鹭片区的招工街,位于清远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的摊点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围观。
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来自江西的管鸣和其他25名制衣工人登上了停在村口的大巴车。
2月22日,大巴载着康鹭片区制衣工人前往80公里外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参观。
经过1小时15分的车程,大巴车抵达了80公里外、位于清远市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据了解,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逾万亩,功能包括了承接中大布匹市场周边中小微企业的转移。
“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是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的核心区,每天都有来自全省的工人前来面试或参观。
在简单介绍后,园区工作人员开始带领康鹭片区的制衣工人参观产业园,在宽敞的厂房中,放置着一些全新的制衣机器,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进驻开工。
在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来自广州海珠康鹭片区的制衣工人正在参观生产车间。
管鸣表示,相比起城中村的阴暗逼仄,这里的工作环境着实舒适。在招工现场,大家纷纷或是驻足观看工人们的操作,或是拿起衣料仔细查看,有的还兴致勃勃参加了平车技能测试,看看自己的水平能拿多少钱。
制衣工人进行平车技能测试,“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的工作人员在一旁计时。
来自康鹭片区的制衣工人参观中大时尚科技城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
产业园也为工人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这里的宿舍为四人间,另有夫妻房,均带阳台和厕所,第一年免费。此外,Wi-Fi、空调、床上用品一应俱全。
对于园区提供的住宿条件,参观的工人们都十分满意。
回程的路上,管鸣下定决心过几天就来上班,他说自己在康鹭以“短工计件”“超长加班”模式干了快20年,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来自湖北荆州的王胜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年纪大了,想休息好一点。”
2月5日,海珠康鹭片区恢复往常的热闹,制衣厂的工人们正在做午饭。
来自湖北监利的黄芳说,自己在康鹭租的房子又黑又小,一个月都要1000多元,但是她还是暂时不考虑来清远,她认为,短工模式虽然没有保障,但也给予了她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自由,孩子留守老家,每年的寒暑假她都要回去陪他们。“苦一点不要紧,出来打工,不就为了挣多点钱嘛。”
临近深夜11时,广州塔亮起了“晚安”字样,3公里外的海珠康鹭片区,工厂依旧灯火通明。
2月22日,临近晚上11时,远处CBD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康鹭片区的工厂依旧灯火通明。
来自重庆的周游经营着一家小制衣厂,开年后厂里的订单量较大,他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工交货。在康鹭工作十几年,受益于中大布匹市场完善的产业配套,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去年疫情暴发时,周游自发成为“送药小哥”,自愿为封控区的群众运送药品。
制衣厂老板周游正在检查工人的产品。去年疫情暴发时,他自发成为志愿者,为海珠康鹭片区急需药物的群众送药。
正在进行的拆违工作,让周游开始意识到康鹭片区的改造势在必行。但他和一些制衣厂老板一样,也担心一旦离开中大布匹市场成熟的产业生态,对于出货速度、招工以及成本等问题,周游感到担忧。“先观望下,也许清远那边很快会变得更好……”
海珠大塘片区,众多求职者驻足在招工栏前观看招聘信息。
自去年12月起,广州海珠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全面推进康鹭片区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目前已拆除违建2.4万平方米。
每天清早,广州海珠大塘片区的桥南新街,聚集了大批的制衣厂老板和求职者,形成了“招工一条街”。
与此同时,广州、清远联合举办了多场大型招商会,目前已接触超万家企业,意向进驻企业2572家,460家陆续入园,第一阶段已招聘熟练裁缝技能人员3500人,新手1500人。
也许未来比想象中发展得更快,有了这些开拓者的努力,纺织业的理想转型就会变成现实!
(文中管鸣、王胜、黄芳为化名)
【摄影】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张由琼 董天健 姚志豪 梁钜聪
【剪辑】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周鑫宇 姚志豪
【文字】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张由琼
【海报】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谭唯
【编辑】徐昊
【校对】曾慧雯
【审核】王良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