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海政协召开了一场专题议政会。会上,各职能部门、镇街代表、专家、政协委员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点燃他们热情的,是一个重要命题:“十四五”期间,南海应该怎样推进广佛同城?
谈广佛同城,每个南海人都有兴趣。最近十年来,广佛成为国内同城化组合的标杆。两座万亿级城市的磅礴合力,成为驱动南海发展的引擎,让南海成为广佛同城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
迈进“十四五”,南海党政机关、社会各界有不少人开始思考,想继续从广佛同城中汲取力量,南海该怎么做?
这是一件大事。不仅关乎南海,还关系到广佛极点的未来。
在近期举行的“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专题议政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建言。南海政协供图
一场政协专题议政会,折射的是南海各界对广佛同城化的重视。
广州,一座经济总量超2.5万亿、人口超18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每一天,数不清的人流、资金、货物以广州为轴转动。
在广州周边有很多县域经济体,其中南海在与广州同城化的道路上走得最远、最成功。
此前,南方日报曾专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请他分析佛山县域经济发达的原因。
陆铭说,佛山地处珠三角,邻近广州,同时又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历史上开放的时间长、广度深。这个地理因素,是佛山下辖的南海等地县域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分析非常符合佛山和南海的现实。
改革开放后,南海与广州的经贸往来就已经非常频密。2009年,广佛签署同城化合作协议,广佛同城又上升到官方层面。
十多年前,同城化还很少见,广佛走在了前面。这些年,笔者曾听多个地方的政府部门提到过,在他们看来,广佛是全国最成功的同城化组合之一。当国内一些城市要推进同城化时,广佛经验是绕不开的样本。
同城化需要先锋。占据地利的南海,就承担了这个角色。从十多年前开始,南海就对广佛同城的高度重视,也作了突出贡献。
南海也收获了红利。受益于广佛同城的千灯湖,不仅是佛山城市品质的代表,也是整个佛山“亿元楼”最集中的片区。南海东部的桂城、里水、大沥三镇街,乃至整个南海也都因广佛同城而快速发展。
广佛同城起步时,南海GDP为1000多亿元;而今天的南海已是一个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元的大区。
但与此同时,摆在南海面前的挑战也不在少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南海呼唤着更大的增长动力。
在这个节点回眸来时路,人们会发现,广佛同城对南海的意义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
今天,思考如何在广佛同城中再有一番新作为,对南海来说很有必要。
滔滔珠江日夜不息,珠三角日新月异。十多年来,广佛同城的内外部环境已多次“升级迭代”。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发生在两、三年内。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的首次提出了“广佛极点”概念。广佛同城被写进了一个国家战略,两市必须用实际行动,回答国家战略的重托。
背景变了,目标定位也变了。广东省“十四五”规划要求,“深入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支持广佛共建国际化都会区”。
从“同城”,迈向“全域同城”,两市瞄准了更高目标。
广州“十四五”规划提出,“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优化提升同城化体制机制,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前列”。规划中,13处提及佛山、18处提及“广佛”,重视可见一斑。
佛山规划也提出,“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全域同城化模式和路径,打造同城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机遇在升级。放眼全国各地,南海这样的区位发展形势也堪称罕见:一个是国家中心城市城市、一个是万亿级城市,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两个城市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融合,而南海就处在最前线。
挑战也在升级。同城化平台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佛山在“十四五”规划中,部署了多个同城化平台的建设: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片区先导区、“荔湾—南海”试验区、广佛新城、“白云—南海”试验区……这些平台涉及两市多个区,其中南海的“参与度”在两市各区中排名 一。
过去,广佛同城化建设主要围绕道路、桥梁、轨道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展开,这是南海已经熟悉的领域。而未来,在此基础上,南海要与兄弟区域深度共建同城化平台。
跨城平台的建设难度很高,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在国内,目前还很难找到可供参照的成功案例。但同时,这些平台也是广佛同城再获突破的支点,一旦成功,前景不可限量。
由此也可以判断:广佛同城必然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推动、塑造南海城市和产业的重要力量。
佛山“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佛山空间规划格局,广佛将深化同城发展。
机遇越重要,就越要牢牢把握。南海清楚这一点。
今年2月,南海公布了今后五年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目标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广佛同城先行区”。
南海,有先行的能力。先天的地利、十多年来积累的基础设施都是南海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南海人延续多年的改革精神、以及雷厉风行的抓落实能力。
今年上半年,南海政协曾就广佛同城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调研。一位调研组成员告诉笔者,参加调研的各级各部门代表、企业家普遍认为,最近一两年,南海的广佛同城工作有很多亮点;在肯定成效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广佛同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如何挖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南海能否凭借敢于创新、敢于闯关的改革传统,在机制体制方面进行突破。
广佛是两座很大的城市,而南海乃至南海各部门、各镇街在同城化实践中要面对很多相对细小但又关键的难题。其中很多难题,有待南海和广州兄弟区域主动创新,蹚出一条可行之路。
例如,调研中,有人提出,虽然南海与广州市、区乃至镇街不乏沟通,但如果议事效率能继续提升,就可以更快推进让一些同城化建设项目。为此,双方应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常态化的交流机制。
还有人认为,目前,南海与广州兄弟区域之间已有很多“硬连接”、以及公共服务的“软合作”,但同城化平台建设还需要更多实质性进展。为此,双方应在管理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尽快把跨城而建的产业城市平台发展起来,让同城化更加“肉眼可见”。
与交通路网、环保设施等“立竿见影”的同城化基础设施相比,机制创新有时需要更长时间的酝酿和磨合,也需要更大的担当和作为。这些诉求和期待,需要南海与广州兄弟区域一起推进改革、加以解决。
这些建议和期待的出现,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南海与广州之间的同城化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正在呼唤深层次变化。
同城化发展到今天,也只有双方互相支撑、互相成就,才能回答好“怎样建设广佛极点”这个命题。
接下来,南海要与广州兄弟区域在同城中共赢、提升区域竞争力,重点应该是什么?答案,应该是制造业,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
广佛共同编制的《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目标: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世界级企业和知名品牌,把广佛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成为引领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今天,时间已经迈入“十四五”,但形成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目标并未过时,需要接续奋斗。
经验告诉我们,脱离城市发展制造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制造业的创新活动需要依托城市,不宜远离城市中心。广佛交界地带有很好的城市基础,有条件孕育高水平的制造业,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制造业是南海经济的基本盘,南海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创新活动需要依托城市,不宜远离城市中心,而广佛交界地带有很好的城市基础,适合发展高端制造业。
与南海有深度合作的广州荔湾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两地制造业规模不同,但都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都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突破。
南海大沥。资料图片
今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公布,提出了“到2025年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等一系列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荔湾在该规划中多次把“广佛”要素考虑在内。
以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建设为例,荔湾计划,该示范区将与南海三山北片区、番禺洛浦西片区产业链协同联动,构建特色鲜明、协同互动、基于产业链分工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同时,落实“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的战略部署,推动产业共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广佛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创新呼唤集聚,集聚的产业将产生更大的力量。当荔湾、南海进一步打破融合,推进产业集群的跨城集聚,双方都将成为受益者。
南海制造业要牵手的,也不仅是荔湾。佛山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广佛要共建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两市将全面深化广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共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业都是南海重点发展的对象。
在同城化的共振中,南海的未来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