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佛山,先有塔坡”“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是佛山人耳熟能详的俗语。在距离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不远的塔坡岗,一座古迹、一口古井,是佛山发源与得名的历史坐标。每年的六月初六,塔坡庙会、塔坡取水等颇具仪式性的活动,佛山各界会自发参与,佛山人会传递出发自心底的热爱与尊崇。这种心理来自于哪里?或许正来自于人们对佛山之源的感恩,来自于城市智慧与人文价值的感召。
今年“扩容升级”后的塔坡庙会,以2019佛山初地民俗文化系列活动的形式,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已经开锣。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人们的热捧。通过恢复历史记载的举办墟市、广邀戏班唱戏等传统庆贺环节,配合徒步、骑行、公开课、文创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塔坡庙会作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载体,以彰显佛山初地文化自信,讲好佛山故事,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而最高潮的活动将在今天下午举行,井中取水、传递水、盆菜宴等将迎来更多关注。颇具仪式感的民俗文化活动,再度强化了佛山人天时地利人和高度融汇的社会共识与人文精神,这是传统文化的向心力,也是回望历史深处感受佛山智慧的绝佳坐标。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塔坡是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发源地。在佛山得名之地的塔坡,塔坡井水千年不涸,见证着佛山的历史与辉煌。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起点上,通过这一城市原点、城市源头之水,观察佛山水系与城市功能的变化、管窥佛山地方社会的变迁,我们会发现,得益于水的润泽与滋养,在水陆交通时代,佛山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内河外海相连的水利条件,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广佛双周期”的主角之一,创下四大名镇之首的荣耀。
在西江北江水的滋养下,佛山与广州联手,承担广货与北货宏大交流的商贸枢纽的作用,与此同时,佛山又不满足于“商务甲天下”的繁荣,史载“佛山一埠,为天下之重镇,工艺之目,咸萃于此”。佛山还是一个国内独一无二的生产基地,而且它的产业始终瞄准综合性民用日用产品,满足国内乃至海外多样性的产品需求。
从实体产业的角度来说,佛山似乎完全没有“地利”的优势,因为这里“无沃土可耕”,同时,不论是木料、丝绸还是矿石等,佛山都实在是一个缺少资源的地方。明清时期佛山没有铁矿,却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佛山不出药材,却成为中成药之乡;到今天,佛山不出产木材,却成为享誉世界的家具之都;没有钢铁,却拥有全球知名的钢铁市场。
水善利万物。基于水的哺育,佛山冶铸、纺织、陶瓷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水更成为孕育岭南粤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商贸文化的源泉,今天塔坡庙会以“塔坡滴水·感恩佛山”为主题,自然不难理解。
佛山人对“聚”字有着独特而深入的理解,因为正是资源、资本和人才的聚合,佛山实现了从千年商贸古镇向现代化都市的华丽转身。水路交通时代,佛山人善于利用天时地利,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之间善于寻找机遇,主动对接市场,把各地资源人才汇聚此地,最终实现实体产业链的上下游深度合作,以手工业和产品立市。
而湾区时代,佛山更要把“聚”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做强广佛极点,激发广佛极点的带动作用。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出发,依托文商旅融合,在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与青春潮流国际范儿等当代生活方式之间,寻求最大程度的链接,构建集人文精神、生活方式与城市发展共融的文化生态共同体,将是佛山智慧在当今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说,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上升为佛山的文化符号与文化形象,彰显佛山的文化自信,传统民俗文化将最终成为佛山建构城市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未来,包括塔坡庙会在内的传统民俗文化,将不仅是佛山地方文化传统与地方认同的象征,更将成为外界认识佛山、理解佛山智慧与城市内涵的代表性载体。
【记者】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