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全国首个!佛山南庄龙津村成“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


佛山市再添一“国字号”荣誉村!

今天上午,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在龙津村隆重举行“中国(龙津)‘和美家风’实践成果分享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现场向龙津村颁发出第一块“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全省首个村级家风建设指南——《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同期首发。此外,龙津村还正式启动了第二届“和美家庭”、首届非户籍模范住户与非户籍优秀先锋评选活动。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林亚明向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颁发“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李晓玲 摄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林亚明表示,龙津村是践行家风和传承家风的最好案例,值得该会学习和向全国推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以营造和美家风为抓手,为龙津村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内动力。”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说。

与会嘉宾就和美家风建设话题进行研讨。李晓玲 摄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就此表示:希望号召南庄更多家庭、更多村民,号召全体在南庄干事创业的人共同参与好家风建设,把传统文化与时代脉搏相结合,为树立文化自信打好坚实基础。

涵养和美村风练就“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

“龙津村向来把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弘扬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优秀家风也成为新时代‘和美龙津’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精神动力。这个荣誉是对龙津村家风实践成果的一大肯定,也给我们继续前行带来动力。”分享会上,冯耀泉接过林亚明颁发的“全国家风文明示范村”牌匾。

牌匾的背后,是龙津村长期重视和美文化建设的结果。

龙津村开埠于南宋时期,是一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历代出过很多会诗擅文之人。自数百年前建村以来,龙津村就有“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传统,还留下“明礼重学”“耕读传家”的家训家风。龙津村还是革命烈士廖锦涛的家乡。无论文人烈士还是政商巨子,代不乏人。

近年来,龙津村确立了“和美龙津”的治村理念,将中国现存唯一的完整散体古训《龙津古训》发掘和弘扬。《龙津古训》寥寥千字,却蕴含着爱国尽孝、尊师重教、邻里和睦等丰富思想,与“和美龙津”的价值追求十分吻合。由于古训相对艰涩难懂,为了将其传承发扬,龙津村两委专门聘请专业团队对古训进行编译,分为简注插图和详注插图两个版本,合成一套,免费派送给全村1000多个家庭。并围绕古训文化首届《龙津古训》朗诵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化《龙津古训》,把好家风立起来,激活社会文明建设的活力因子,努力以好家风带民风、树新风、促村风,正是增强龙津人文化自信的有力之举。”冯耀泉说。

与此同时,龙津村还率先启动了“和美家庭”和美德人物的评选,对标《龙津古训》“守国法”“孝父母”等十二个章节内容,精心设置了“贤德大义”“孝慈仁爱”“诚正恪勤”“亲睦和善”四大类型家庭,以及“贤德大义好乡贤”“孝慈仁爱好夫妻”“亲睦和善好邻居”“诚正恪勤好青年”等美德人物。

龙津村第二届“和美家庭”评选启动。李晓玲 摄

首届评选活动在龙津村微信公众号上甫一发布,就得到了几乎是全体村民的热烈响应,全村户籍人口仅3000多人,网上投票人次竟然高达达57000多人次,收到有效投票总数超过43万票。“和美家庭”评选俨然成为一场全体村民的节日。

“说起家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龙津古训’的开篇——守国法。家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这方面龙津村做的比较出色,龙津深度发掘古训内涵,创新形式、拓展载体,让我们村民参与进去其乐融融。”龙津村好家风家庭代表冯少鸿说。

禅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文志就此表示,禅城区正处在全面转型的窗口时期,不仅对创新创业的资源有着强烈的渴望,更对转型换挡期的精神动力有着强烈的需求。“我们相信,和美家风,符合新时代文明的乡风,正是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源泉。相信在龙津村等一批榜样村的带动下,大家一定能更紧密地拧成一股绳,禅城区一定能够率先站到高质量发展的‘风口’。”

发布全省首个村级家风建设指南

全省首个村级家风建设指南——《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今日同期首发。

龙津村发布全省首个村级家风建设指南——《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李晓玲 摄

该指南是基于龙津村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由龙津村两委牵头组织专业人士,通过调研、搜集、整理、编印,对家风建设中的立家规、培德行、重家教、严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化。旨在以“头雁效应”带动更多的村加速良好家风和村风建设,形成以榜样典型助推家风建设,以优良环境助力家风巩固的良好家风建设氛围。

与此同时,龙津村还启动了第二届龙津村“和美家庭”评选活动,“继续通过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和美家庭’的示范表率作用,扩大‘和美家庭’在村内外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的龙津人成为新时代的道德精神标杆。”冯耀泉说。

评选活动和去年一样,设置了“贤德大义”“孝慈仁爱”“诚正恪勤”“亲睦和善”共4大类型,将评选出20户“和美家庭”,通过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家教,发掘身边坚守道义、彰显美德的家庭,树立一批真实生动、可敬可亲可学的家庭榜样,引导人们从德向善,提升“和美龙津”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营造“家风好、民风淳、村风清”的良好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龙津村“和美家庭”评选还启动了针对首届非户籍模范住户与优秀先锋的评选,以促进新老龙津人的进一步融合,共沐文明乡风。


■部分精彩观点(按发言顺序)

◎龙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耀泉:

龙津和美家风有“祖传秘制”和“时代新风”两种形式

“龙津村的和美家风主要有‘祖传秘制’和‘时代新风’两种形式”,冯耀泉说:《龙津古训》就是“祖传秘制”的代表,《龙津古训》出自龙津村《廖氏家谱》,距今已有几百年,古训十二个篇章主要提倡的包括守国法、孝父母、睦宗族、和相邻等,同当下常说的爱国守法、孝顺父母、和睦邻里都是相通的。龙津村的“和美家风”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比如龙津村评选和美家庭设置的四大类型:诚正恪勤、孝慈仁爱、亲睦和善、贤德大义。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和美家风。为了让这种“时代新风”更好地传承下去,龙津村组织编撰了《龙津村和美家风建设指南》,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龙津村的和美家风主要体现在四个部分共16字:爱党爱国、孝义家庭、明德个人、和美家乡。

◎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

以开放姿态全员参与好家风建设

“南庄党委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家风正,村风也就正,镇风也正。”陈辅明表示:南庄一批村已经将传统文化的优良成分继承发扬,形成榜样,形成氛围。下一步,南庄将更加重视家风建设,将其放到镇委更加重要的工作内容推进。“我们将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家风建设,形成氛围。同时,加强学习,既学习传统文化里的古家训、古家风,也要学习红色家风,把优良传统与时代需求和脉搏相结合,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此外,我们将以开放的姿态,号召南庄更多家庭,更多村民,号召所有在此干事创业的人共同参与建设好家风,把南庄家风建设好。”陈辅明说。

◎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

学习前辈留下来的家训是探讨家风问题的好办法

钱永刚致辞。李晓玲 摄

“家风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吃饱肚子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尽快成才,家训家规应运而出。学习前辈留下来的家训,是探讨家风问题的很好的办法,龙津村的‘龙津古训’虽然表达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但表达的家风建设道理都是想通的,我这次到佛山不虚此行。”钱永刚说。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工作委员会会长林亚明:

家风传承可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我去过很多村,龙津村让我十分感动和震惊。感动不是因为龙津多么富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龙津村在不忘经济建设的同时,很好地把传统人文历史保护和传承下来。龙津村建设成和美标准的文明村非常不容易,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家风委员会学习和向全国推广。”

林亚明说:“很多地方的人都问我,什么是好的家风?在龙津我找到了答案,龙津村就是践行家风、传承家风最好的案例。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根上的一个认同,对民族凝聚力有很大的好处。像龙津村这样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行为就是很好的家风表现。”

林亚明进一步表示,家风的传承可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传承家族财富,把企业做强做大?这不应是以财富为传承,而是以家族文化和家风为传承。”

◎清华大学博士后董鸿英:

挖掘地方文化是一种诗意的还乡

“乡村振兴要与乡村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包括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等都应与村民的文化相关联。古训是地方文化的开掘,用以凝聚乡村和社区的共同意识。挖掘地方文化是一种诗意的还乡,我们来到龙津村就有这样一种感动,龙津村挖掘古训文化建设和美家风的举行,把美与生活相分离的状态重新整合起来,让家风成为有传统根基,有在地的生命力的文化抓手,重新构建生活秩序和社区文化。相信和美家风对龙津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董鸿英说。

【记者】李晓玲

【通讯员】任国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