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夜间经济”迅速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培育的消费热点。佛山民营经济发达,“识叹”的佛山人更是以强悍的消费力在这轮夜间经济热潮中拔得头筹。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上月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中,佛山与苏州、杭州、青岛等城市一同跻身“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名单。
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夜间经济发展起步早,经过多年发展,禅城区夜间经济业态不断丰富,从最初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到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从“重内容”向“重体验”转变,形成了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发展区,成为推动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德国大叔”眼中的禅城夜经济
晚上7时许,岭南天地人流密集起来,位于钟楼旁的Summer House restaurant & bar迎来了一天的客流高峰。客人边品尝着地道的吞拿鱼披萨、法式奶油鸡配意面、墨西哥鸡肉煎饼等美食,边欣赏外籍驻唱歌手带来的爵士乐和蓝调,在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群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德国大叔”Andreas最熟悉的风景。
2012年,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多年的Andreas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找一座安静的城市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音乐餐吧。经过朋友介绍,他来到了当时刚开业不久的岭南天地,一下子就被这里充满岭南特色的建筑群所吸引,并决定留下来。2013年,Summer House restaurant & bar正式开业,成为岭南天地第一家音乐餐吧。
“在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音乐餐吧是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音乐餐吧很多选址在拥有较长历史的老建筑区,人流密集。”Andreas说,岭南天地融合了本土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元素,让他联想到欧洲的一些老城镇,这里完全符合他对于餐吧选址的要求。
经过6年多的运营,Andreas的音乐餐吧已经成为禅城颇有名气的“网红店”,从最初主要吸引外国顾客,到如今越来越多本地消费者光顾,成为禅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区商业发达,发展夜间经济拥有良好基础。根据统计,禅城区现有登记注册的餐饮企业约9500家,经营面积500方以上的有410家,开展网络订餐业务的约有6000家,拥有兴华、顺联、东方广场、岭南站、印象城、新DNA、天虹等十多家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以及岭南天地和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地标项目。
其中,禅城区涉及夜间经济的项目共有16家,涵盖餐饮、酒吧、休闲娱乐、KTV等业态,2018年以来,禅城区在“灯光亮化”方面针对不同街区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灯光主题装饰,如锦鲤灯饰、流水灯饰、海鸥灯饰、蒲公英灯饰等,通过城市亮化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在Andreas看来,因为人们的休闲活动主要在晚上,夜间消费是拉动城市服务和消费的主动力,对于带动消费经济起到积极作用。如今,他已经把家安在禅城。他认为,禅城作为佛山的消费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及商业氛围。文物古迹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人流聚集理想,夜间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构建服务生态链打造“不夜城”
距离岭南天地约两公里的距离,位于季华四路的创意产业园正迎来一年最忙碌的时间。临近岁末,圣诞节、新年倒数、迎春花市等系列活动接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在这里密集上演。
“接下来我们会在园区室外营造一场浪漫雪景,同时将举办全国首个纯手工打造的琉璃花海场景展,还有圣诞狂欢派对、圣诞大巡游、街头演艺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佛山创意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作为佛山最早的旧改项目之一,佛山创意产业园自2007年启动以来,通过引入丰富服务业态,迅速成为佛山人气最旺的文化地标之一。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创意产业园拥有商业面积13万平方米,车位接近3000个,每天人流量达4万,夜晚人流量大概占全天人流量的四成左右,有近300个品牌商家,初步形成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三大服务业产业链集聚,成为佛山夜间经济集聚区。
“我们提出的理念是要打造‘有意思的不夜城’,什么是有意思?就是要让无聊变得有聊。”佛山创意产业园总经理游高峰表示,为了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元的服务需求,近年来创意产业园以平均每年10%-20%的速度对业态进行更新,不断引入各类新兴业态,打造“服务业生态链”。
“具体来说,我们把美食、音乐和灯光作为不夜城的三大元素,通过构建服务生态链全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游高峰以美食为例,目前园区拥有餐饮店90多家,涵盖了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饭、夜宵等不同业态,吸引了一批全国知名连锁餐饮店进驻,当中包括了多家佛山首店,成为佛山粤菜美食集聚区。
音乐是创意产业园重点打造的另一业态。“我们发现音乐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具有很大吸引力,希望通过打造音乐产业园,举办音乐类活动、大型国际音乐节,打造知名音乐节IP,丰富夜间经济产品内涵。”游高峰说,目前园区每年固定举办多场大型音乐派对,此外,每天都会有街头驻唱,营造良好音乐氛围。
除了不断丰富的业态,为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园正通过公共空间的改造,投入上千万元进行灯光升级,计划打造广东省最大的天幕,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夜态”,“我们正在申请4A景区,今年成立了旅游项目部门,致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城市中央景区,通过与旅行社合作,让游客来创产感受佛山的夜生活,擦亮佛山夜间经济品牌。”游高峰说。
创意产业园对于夜间经济业态的不断探索,正是禅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缩影。为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禅城区不断把夜间元素植入到城市商业发展中来。
以岭南年俗欢乐节为例,作为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今年的欢乐节禅城将举行夜市文化节,结合2019年佛山市促消费(冬季)暨“123买年货”活动、粤菜师傅工程等,组织企业在夜市文化节期间推出佛山(禅城)“澳洲欢乐购”等活动,丰富佛山商业业态,便利群众消费。
同时,开展体现佛山美食文化水准、展示岭南民俗风情的夜市餐饮活动,如“最特色粤菜文化展示”“普天同庆美食节”“必争霸王餐”等。运用“声、光、电”,手段进行灯光氛围渲染、科技投影,创新户外装置的设计,营造“灯火璀璨,游客如织”的夜市场景。如岭南天地的“圣诞及新春装置展”、国瑞升平里的“年俗灯光秀”等等。
此外,夜市文化节期间,“故宫主题静态展”“佛山美景图片展”“青少年管乐团新年音乐会”等融合历史、美术、摄影、书画等多种文化元素的展览也将同步推出,以用文化的明灯点亮“夜经济”的星空,提升夜市的质量,提高夜市的品位,打响佛山禅城夜市文化的知名度。
夜经济要结合文化特色提升服务内涵
在政府和商家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禅城区夜间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从最初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到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塑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从“重内容”向“重体验”转变,形成了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发展区。但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禅城夜间经济发展仍存短板。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禅城夜间经济仍存在业态单一、文化类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禅城夜间经济的业态主要集中在餐饮、购物、电影等,文化类的场所和产品相对不多;夜间场景环境应当进一步改善,主要商圈、主要街区特色有待提升。”
他建议,接下来禅城夜间经济发展要结合文化优势,从以商品为主,向以服务、以体验为主转变,“2018年全国文艺演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文化消费已成为新增长点,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夜间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佛山发展夜间经济的重点领域将在文化娱乐休闲领域。”
而在游高峰看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与佛山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服务业一直是短板,当前佛山正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能否吸引人和留住人,也关系到产业升级能否顺利推进。”
他认为,政府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需要用服务业的思维去做服务,从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通过管理创新为夜间经济发展进行松绑。
他表示,借鉴长沙、成都等城市经验,政府在对夜间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可加强与商户联动,建立统一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共创共建共管共治,在有条件的场所试点24小时服务区,优化公交线路营运时间,为做大夜间经济保驾护航,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比如,政府可结合促进夜经济的需求和企业诉求,围绕企业共性问题进行创新和突破,统筹安监、城管、环保、市场监督等部门,提高对相关夜间经济集聚区的执法效率,协调城管、市监、消防、公安等部门对大型商业营销或节庆类活动、外摆等予以审批简化和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记者】 孙景锋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