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肇庆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争取到2021年,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确保建成10所左右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4年时间过去,“1133”工程成效如何?
肇庆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是2017年的2.15倍。
2020年,肇庆高企总数693家,已连续5年增长超百家,较2015年新增554家,是2017年289家的2.4倍,年均增长33.85%,年均增长率排名珠三角第二名。
2021年,肇庆已发动728有意向家企业申报,为2020年全年申报量的2倍,评审通过高企551家,预计全市高企总数达到1050家;成功动员一批有意向整体高企搬迁到肇庆,已有17家完成工商变更——高企总量将突破千家。
再看高校数量。随着广东华商学院、广东华航航空学院、肇庆开放大学等高校落户,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民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肇庆已有9所高校。2020年12月,肇庆学院入选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
新型研发机构数也实现大幅增长,总数达32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比2017年增加了4家,年均增长58.11%。
2017年12月,肇庆市大学科技园和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同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结束了肇庆市没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历史。2020年,肇庆学院成为全省6家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如今,肇庆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3家,是2017年的2.15倍,累计增长115%。其中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家,国家级4家、省级4家。2017年,肇庆实现了孵化器县区全覆盖,2018年实现了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区全覆盖。
2020年,肇庆还实现了众创空间县区全覆盖,拥有众创空间26家,是2017年的2.36倍,累计增长136%。
【南方+记者】刘亮
【通讯员】柳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