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遇见广州|在一碗酸汤里,“鱼”见南沙


遇见广州|在一碗酸汤里,“鱼”见南沙

秋风起,鱼正肥。

早上6点的广州南沙,海平面上洒满朝霞,海风渐起,空气里尽是海鲜的味道。

取材于南沙滨海湿地咸淡水天然养殖场的一条鲜鲩鱼最近火到出圈。在电商销售平台,一道预制菜“南沙酸汤鱼”刚上线不久便卖到脱销。独特的酸、鲜嫩的鱼,再加上一点点辣,演绎了一道舌尖上的佳肴,创新口感直击味蕾。

坐标广袤的珠江出海口,海域咸淡水交汇,渔业资源丰富,造就了南沙丰富的水产。南沙渔业产业园,拥有全省最大面积的连片标准化鱼塘,在“政府+大型企业+科研团队”合作育种育苗模式下,这里出产的鱼更加修长且饱含微量元素。

科技养殖的南沙渔业,正在衍生一条餐饮产业链,串起从塘头到餐桌的消费业态。携手贵州经典美味酸汤,南沙鱼搭乘东西部消费协作与预制菜产业融合的新风口,升维出圈。

世界渔业看中国,中国渔业看广东,广东渔“芯”在南沙。

南沙水网密布、湖荡交织,803平方公里的区域里有302条内河涌,占据全区面积1/3以上,被誉为“岭南水乡”。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纵横的河网孕育了南沙渔业资源丰富的基因,现代渔业成为南沙农业的“硬核”。

走进位于南沙渔业产业园的鱼塘基地,水域连片,一望无际,鱼群在宛如玉带的水池间畅游。

2019年6月,南沙渔业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繁育体系、生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构建完整链条,攻克了诸多养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南沙渔业产业园养殖主管陆君告诉记者,如今的南沙渔业产业园连片水域已达3.94万亩,养殖水面有2.6万亩,鱼苗的育苗区域大概占1200亩,均已实现无人化管理。

“这里是一个咸淡水交汇的区域,所以它养出来的鱼比在纯淡水里养的味道更鲜美,又比在纯海水里的肉质口感更爽滑,这正是南沙鱼的品质优势所在。”陆君说。

而在南沙鱼中,尤以鲜鲩为佼佼者。

从“六月吹北风,十个鱼塘九个空”的滨海咸淡水土质坑塘,到年产鲩鱼2万吨、产值超2亿元的连片标准化鱼塘,荣膺华南地区最大的鲩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仅仅12年时间,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阳会军见证“鲩鱼跃龙门”背后的五次华丽转身,最终成为南沙乡村振兴中一条极具代表性的“网红鱼”。

“肉质雪白,如水晶般透明的鲜鲩鱼让人食指大动。”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榕表示,对于南沙酸汤鱼来说,要保证口感,鱼的品质和健康程度必须达到非常高的要求。

渔业产业园是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的重点投资项目。蔡榕表示,依托该基地,将打造国内一流的湾区渔业游憩目的地、“一带一路”水产种业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全球水产品采购集散和展示中心。

事实上,南沙渔业的产业愿景远不止于养鱼。“我们计划是做全产业链的标准化集成,瞄准养殖、生产、捕捞、加工、运输,一直到送上餐桌,打造一套标准化运作流程。”蔡榕说。

卖到脱销的南沙酸汤鱼,除了肉质鲜美的鱼,“酸”也别有一番讲究。

位于黔腹之地贵州安顺市的南山婆酸汤,跨越千里,在南沙与鲜嫩的鱼肉汇合。这一完美结合,正是广州绿成餐饮供应链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研发、打磨的成果。

走进位于南沙区的绿成生产车间,只见干净整洁的生产线上,一袋袋“酸汤鱼”在流水线上生产、包装…生产车间走廊上,叉车不停穿梭搬运货物,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

广州绿成餐饮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子良介绍,酸汤鱼是在绿成的研发中心研发好,再投放到大车间里面进行生产的。“这个产品响应了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号召,用贵州的酸汤和南沙的优质草鱼,做成一个预制菜。”吴子良说。

这是一条鱼应有的品质,更是一碗汤必备的口感。

“产品里面共有三部分,第一个是鱼片、鱼肉,另一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酸汤,用于调制,还有一个蔬菜包,这三个产品混合在一起,就是南沙酸汤鱼。” 吴子良告诉记者,酸汤是“植物+物理”多级核心保鲜技术下,精选贵州优质西红柿、辣椒等优质果蔬、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参与果蔬自然发酵。

浓郁鲜香的丝滑酸汤,浸润鲜嫩细滑的新鲜鱼肉,鱼香和果蔬发酵的酸香丝丝融合,一道酸汤鱼,飘散着浓郁的鲜味横空出世。

“虽说是预制菜,但鱼肉肉质丝毫不受影响,口感依旧层次分明,配合贵州番茄酸汤,酸酸辣辣,很开胃。”不少食客品尝后纷纷点赞独特的口感。

好食材与好汤料的搭配相得益彰。距离南沙酸汤鱼端上餐桌还有关键一步——包装配送。广州市正安食品有限公司正是最后这道工序的承接者。

“包装的设计在颜色上采用了橙色,不仅体现了南沙的活力,也是跟酸汤的颜色非常的搭配。其次,看到了优品南沙酸汤鱼的鱼,采用了具有手工绘画的风格,体现出文化底蕴。”蔡榕介绍,该产品上线两周内,已经预售5000多份。

用南沙的鱼、贵州的酸汤,烹饪出一道“山海结合”的优品南沙酸汤鱼。

这不仅是一道菜式的创新,更是东西部协作的新结晶。

2022年,预制菜产业乘势而起。蔡榕立即想到,秉承擦亮优品南沙品牌的理念,推进东西部消费协作与预制菜产业融合可以作为重要突破口。

在南沙区对口支援办的推动下,广州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绿成餐饮供应链有限公司预建立长期技术帮扶合作关系。

经过不断的研发、打磨,“南沙鱼”与“安顺酸汤”完美结合,升级成品,并冠以“优品南沙酸汤鱼”卖货出海。

这是一次以预制菜为切入点,推动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产业合作协同发展的新尝试,成为东西部协作的样本。

山情海意比“鱼”飞。

“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我们以单品爆款为切入点,聚焦全产业链,将南沙渔业优质资源、预制菜产业平台与安顺饮食文化传承企业加以整合。”蔡榕告诉记者,通过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虹吸效应,实现东西部两地农业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农业加工企业上规模、闯市场、品牌化。

“一条鱼”将“两地”“三园”山海相连的优势乘数释放。

日前,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携手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南山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联合打造消费协作新品牌,为原产品增加赋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消费协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上的一项双赢举措。蔡榕期待,“结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这一历史机遇,以南沙在大湾区的‘位’与‘势’,写好东西部协作‘融’文章,构建齐全优质的食材供应链、体系完备的产业价值链、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链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链,实现南沙酸汤鱼出海走世界。”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珊 钟晓宇

【见习记者】王一晴

【脚本/配音】钟晓宇

【摄影】梁钜聪 余妍玲

【剪辑】余妍玲

【设计】张雅

【统筹】冯艳丹 罗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