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频频出现高影响天气,华南持续强降雨,江南“梅雨”来势汹汹,北方多地高温不退,北部多地频现强对流天气……今天,中央气象台多位专家就近期高影响天气回应媒体关切。
他们在答南方+记者提问时表示,从短中期来看,南方强降雨已经明显减弱,但7、8月份仍以降水偏多趋势为主,要注意防范。未来将密切监测强降雨的发生发展动态,同时加强与应急和水利部门联动,提前发布强降雨和次生灾害预警,及时提醒采取避险行动。
解读专家: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于超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研究员袁媛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总工李翠娜
南方7、8月份降水仍偏多
南方日报、南方+:5月以来,南方降雨量比较大,已达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广东部分地区正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未来南方天气的走势如何?是否有更多的降雨?
于超:从短期以及中期的时段来看,南方的降水实际上已经开始明显地减弱了。预计未来10天整个降水都是明显减弱以及降水偏少的一个阶段,对南方汛情来讲,这是一个好消息。未来24小时降水集中在广东北部。
袁媛:盛夏的时候,南方的广东、广西7、8月份还是以降水偏多趋势为主,因此要注意防范降水再次加强。另外一方面,后期台风可能会活跃,将带来强降水、风暴潮这些不利的影响。
南方日报、南方+:在南方多地,强降雨正在持续。未来,在防灾减灾和气候预警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于超:受7月15日至21日强降水的影响,西江发生2022年第4号洪水,北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珠江流域再次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干流水位持续上涨。首先发挥气象部门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密切监测强降雨的发生发展动态,滚动开展与相关省份和流域的天气会商,明确预报结论,做好各级气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把强降雨预报预警做准做精做细。
同时,加强与应急和水利部门联动,做好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特别是加强对前期降水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地区的风险监测,提前发布强降雨和次生灾害预警,及时提醒采取避险行动。
加密卫星监测助力更精准预报
南方日报、南方+: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两颗风云气象“新星”的主要数据产品将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请问,在这次高影响天气中,两颗风云气象卫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于超:前期的南方强降雨从11日开始持续降雨过程,我们在预报预警服务的同时,利用加密卫星观测资料。通常卫星观测资料最精细的就是10分钟左右1张片子,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我们进行了加密的监测,分辨率达到1分钟1张片子,这种资料帮助我们更加精细监控强降雨区域发生发展的情况。
南方日报、南方+:放眼全球,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全球多地近几年均遭遇罕见极端天气,造成重大损失。极端天气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怎样的关联?
袁媛:近期全球主要是高温发生的地方较多,包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北美、印度等。今年高温发生是与北半球副热带系统的增强有密切关系。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这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大气变得更加不稳定,导致这种极端天气处于频发的状态,需要特别关注。除高温外,强降水、台风等天气也要引起警惕。
【记者】赵晓娜
【实习生】冯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