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珠江边,一艘停泊在岸边的百米“巨轮”即将启航。
12月27日,落户在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的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建设期3年,计划2022年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省内省级非遗展示场馆的空白。
未来三年,广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入“爆发期”,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粤剧院、广州海事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将建设完工,广州科技馆已开工建设,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广州实现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助力。
免费开放:
每年预计可提供参观人数达250万以上
2018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同一选址、同一建筑)合并建设,打造成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选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
据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介绍,“三馆合一”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3.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广东美术馆(含广东当代美术馆)6万平方米、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2.35万平方米、广东文学馆1.5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
其中,广东美术馆面积最大,与广东当代美术馆共同建设。展馆具有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将为喜好不同种类艺术的民众提供不同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服务,进一步增强和发挥广东美术的影响力。
广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据统计,全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为147项,居全国第五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人,居全国第六位。而此前,省内一直没有独立的省级非遗展示场馆。
按照规划,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设计包含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演展示、非遗研究、文化交流、生产开发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乃至粤港澳非遗珍贵实物、资料征集、保存、展示、研究的重要场馆,搭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与展示平台,促进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与弘扬。
而广东文学馆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将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将打造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学创作研究基地、文学培训教育基地、文学国民阅读基地、文学融合创意基地,并发挥广东地域优势,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增强对外影响力。
据介绍,“三馆合一”项目建成后,内设的各类展览、活动将免费对外开放,每年预计可提供参观人数达250万以上,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中心。
珠江岸边:
嵌入岭南文化中心区核心区
然而,“三馆合一”项目为什么选择白鹅潭?
从12月26日公布的《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 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可窥探一二。该规划提到,广州荔湾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区内建筑、商贸、曲艺、饮食、工艺、民俗、宗教、中医药等西关特色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88处(256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56个点),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条、“中国传统村落”1个,历史文化街区1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个(国家级7个)。
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荔湾区成为“三馆合一”项目的优先选择。上述规划提出,广州将建设以荔湾为核心的岭南文化中心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岭南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根据规划,荔湾片区将以珠江为纽带,北岸突出岭南文化传统风貌,南岸着重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构建“一江两岸”荔湾岭南文化示范区空间总体格局。“三馆合一”项目位于珠江边,在地理空间上也将成为岭南文化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有机链接。
而在项目设计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眼中,选择白鹅潭还有另外两层用意。一方面,把“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能够让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熏陶。另一方面,白鹅潭的独特区位让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之中,嵌入广州市“一江两岸”标志性风景带。
岭南文化这一主题也被融入场馆的设计中。何镜堂介绍,“三馆合一”项目外形设计宛如一艘停泊在珠江岸边的轮船,寓意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巨轮即将扬帆起航。他透露,场馆一侧还设计有呈拱桥形、长约220米的观景步道,寓意如纽带般将岭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相连接,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连接。
辐射大湾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公共文化设施
2019年12月,广州市陆续发布了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和《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 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两个文化领域专项规划,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工作上持续发力。
在硬件方面,广州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在加速。近十年来,广州塔、海心沙亚运公园、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剧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未来两年,广州海事博物馆预计2021年6月开馆,广州粤剧院计划2021年6月30日前竣工,广州文化馆和广州美术馆预计2020年完工。
但从空间分布来看,市内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分布在广州新旧城市中轴之间。根据此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刊发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广州市中心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白云和黄埔六区)中,公共文化设施集中程度较高,60.6%的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在越秀区。新规划建设的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广州博物馆和广州科学馆主要分布在广州新中轴线上,位于海珠区。
而“三馆合一”项目最后选址位于广州西部的荔湾,体现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馆合一”项目的建设规划中也提到将把该项目建成传播岭南文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项目建成后不仅要服务广东省,还将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
此外,作为广佛同城核心区,白鹅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未来,广州地铁1号线、11号线、22号线、28号线将经过白鹅潭,可直达白云机场和广州南站,还将配套5000平方米的芳村码头公交枢纽站,预计场馆地下规划666个小车泊位,旅游巴士停车位28个。
可以预见,“三馆合一”项目将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的新高地,一艘岭南文化巨轮即将向大湾区进发。
【记者】余嘉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