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动态阅片、医联体内结果互认,“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一码全解决


“通过‘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我们将实现医联体内影像结果的互认共享。目前,佛山市中医院医疗联盟已覆盖14省/直辖市65家医疗机构。”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杨匡洋说。

启动仪式现场。

12月12日上午,佛山市中医院在该院互联网服务中心举行“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启动仪式。该平台的启用将解决患者对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查阅、共享、质量保障等现实问题。今后,患者可以通过扫码调阅出自己的原始医学影像资料,方便远程会诊,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

一码替代胶片,有效缩短就医流程

启动仪式上,佛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黄钰坚做了详细演示。他实时调阅出平台上的首份CT检查报告。这是一份胸部与双肺CT检查。随后,黄钰坚快速在手机端生成三维重建图像,呈现出更加直观、形象的3D医学影像模型。

“实际上CT检查拍的片子是300到400张。但是,平时我们患者拿到的CT检查报告中,只有邮票大小的30张图片,这些图片是经过挑选的,几百张中选出30张,有效信息可能会遗漏。但通过‘平台’不但能保存几百张的检查片,而且每一张检查片还能够放大来看。这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来说,非常有意义。”杨匡洋说。

第一份纸质带二维码检查报告出炉。

据了解,通过平台可实现线上线下医学影像全覆盖服务流程,涵盖了CT、MRI、X光、B超、心电图等方面检查,把医联体内的海量医学影像资料储存在云端,通过互联网智慧互通互联技术,平台内的影像结果可供实时查阅,至少能使患者提早10分钟获取影像报告。患者只需关注“佛山市中医院”微信服务号或扫描纸质检查报告上的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电脑端轻松查看检查报告和云影像,一键完成图像三维重建,便于了解病情,使用简单、安全、便捷。

黄钰坚表示,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无胶片化数字医疗可真正实现,通过这一平台将会彻底改变病患候检查报告、候取片的传统就医模式,今后只需手指轻触,就能随时调阅出自己的原始医学影像资料,方便远程会诊,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

而对于医院来说,能大大节省了医疗报告及胶片的耗材成本、存储空间以及调取时间,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缩短了服务流程。以佛山市中医院为例,作为全国规模较大、以骨伤科著称的大型三甲医院,2019年CT和MR的报告数分别为53341份和24842份,仅此两项检查实现无胶片化,即可节省大量的胶片耗材,有利于环保。

将推动检查结果互认

杨匡洋指出,通过‘平台’的建设还将推动医院间检查结果互认。

“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是佛山市中医院正式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后,首个建立的基于“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共享平台,也是佛山市内率先建设的医联体智能云影像平台。

据了解,通过平台可实现医联体内影像结果的互认共享,通过平台内医疗机构成员的资质准入和技术对接,可保障平台内检查报告的同质化,缩短基层医院影像医生的成长周期,提高其诊断水平。

此外,还能实现基层医院技术人员操作检查、上级医院影像专家出具权威诊断报告,有效突破了基层医院高层次医疗人才短缺的瓶颈,以互联网技术打通空间阻隔,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全市区域影像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经验,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实现互联网精准诊疗

会上,作为平台技术承建方、广州易联众睿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雄介绍了“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的功能和诸多实现场景,通过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输,患者无需携带胶片,便能在手机端调阅查看。另外,智能云影像与传统胶片相比,视野大,更加清晰,可以动态展示,多维成像,使医生的阅片效果更好,极大地提高了就诊的准确率。未来,在互联网平台上问诊,只需通过识别与佛山市健康档案对接的云影像二维码,便可使诊断更为精准,网上医疗行为更加安全便捷。

据悉,目前该平台在技术上已率先联通佛中医总院和各分院,在集团内就能互调影像报告和影像资料;分院也可以把一些疑难的病例提交给总院,由总院有经验的医生协助诊断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检查报告。

佛山市中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周细海表示,本次该院率先建成“互联网+智能云影像平台”,遵从“共建、共生、共享”互联网思维,基于跨界共赢,实现医学影像与互联网技术无缝对接,是打破地域壁垒的有效举措,可使医疗集团内部、佛山市中医院医疗联盟成员以及佛山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医学影像资源共享、基础数据质量提升,检查质控水平提高等解决方案,从而使更多的疑难病例在基层医院得到精准诊断,实现大数据、大平台、大跨越。

【记者】夏小荔

【通讯员】冯灿

通讯员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