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这一天,佛山有许许多多医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责任与担当。医者不休,他们在守护百姓的安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在步入医学殿堂时都曾庄严宣誓,如今,他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今天,南方+带大家走进几位佛山医生,听听他们选择从医的故事。
每个奇迹降临都有你的执着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已从医32年。她曾经参加过“非典”、甲流、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公卫事件的临床救治及防控任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与同事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再一次诠释了医者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大爱”的精神。
白红莲说,从医多年她觉得越是疑难的病例就越激发她的挑战,要去深入研究把患者的病治好。“每次把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我就会特别有满足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
白红莲(左二)与同事们在做病例讨论。
就在不久前,一名肝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按医生专业评估患者需要做肝移植手术。医护人员有把握和信心把患者救下来,但是肝移植手术的巨大花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想放弃。面对才四十岁的生命,白红莲感到惋惜。但她没有放弃,在调整治疗方案的同时,不断与患者家属沟通。最终,挽救了该患者的生命。患者出院后恢复很好,还给她送来了锦旗。
“临床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面对的是病‘人’,而非疾病本身,现代医学人文关怀非常重要。”白红莲说,“工作中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敬畏医生的职业。”
每个热泪盈眶都有你的无畏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顾问、国内知名阴式手术专家柳晓春从事妇产科专业已有40年。她在妇科肿瘤、生殖器官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柳晓春说,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与她儿时的经历有关。小时患有哮喘的她经常要到医院,看到医生能治病救人,于是心生敬佩。青年时,仅学了半年医的她背着药箱到缺医少药的农村。周围很多人找她打针、看病,让她有强烈的愿望,想学医、想帮助别人。
柳晓春说,学医很累,责任重大,每个手术都要全神贯注。有的手术要在血管上切除淋巴结,稍不留意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20世纪九十年代末,作为妇科医生柳晓春接触了许多因子宫肌瘤需要切除子宫的病例。有没有创伤小又可以不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法?柳晓春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当时国内没有通过阴道切除子宫肌瘤的先例,即使在国外这样的案例文献只有两三篇。经过认真研究和大胆创新,2000年柳晓春在国内首创“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通过手术,不少患者避免了切除子宫,让许多年轻妇女感到热泪盈眶。柳晓春说,手术成功的背后是创新和突破,而创新也意味着要承担风险。
柳晓春在做手术。
此后,柳晓春还开拓和扩展了多种经阴道妇科术式,如“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经阴道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等。如今,柳晓春领衔的国内阴式手术团队累计成功开展阴式手术上万例,并到国内上百家医院进行阴式手术的培训和推广,在业界和患者中享有盛誉。
柳晓春说,“人活一辈子,总要干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 也成为不了牛人和伟人,但我们可以做一名好医生!”
每个治愈背后都是你的坚守
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心副主任吴峰已从医30年。诊治的患者中许多属于急性损伤、骨折的患者。遇到一些大手术时,手术台上一站就是10个小时。吴峰说,每当治好病人的病,完成有难度的手术时特别有成就感。
吴峰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钟广玲教授的入室弟子。跟师期间,他刻苦钻研,虚心求教,苦练基本功,经过拜师学习和多年临床实践的磨炼,逐渐形成了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的医学思维,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治疗各种骨折、骨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
右一为吴峰
结合中医传统疗法的治疗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不久前有一名患者因摔倒骨折合并肩关节错位前来就医。普通的手术治疗方法要切开十几厘米的长的口,然后放钢板固定,之后还要再将钢板取出,不但损伤大,恢复耗时也长。而吴峰采用中医传统正骨疗法等治疗方法为患者接驳折骨,令患者避免了手术。这类的案例还有许多。
“医生这个职业就是要做到老学到老。”吴峰说,作为一名医生是以平常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行医路上,同时,肩负着将中医治疗手法传承下去的责任。
彷徨无助时有你的救助
对于很多危重心脏病人来说,如果没有CCU(心内科重症病区),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医8年的陈普文是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CCU医生。“CCU里面的病人病情都很重,很多时候病情变化急且重。”陈普文说。
陈普文说,做医生是一件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救活一个病人或者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都是特别值得开心的事情。此前,陈普文曾经在急诊科参与救治病人。一次120出车接一名醉汉。“我看他一眼,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他的手一直捂着胸口还说胸痛。”陈普文说,“当时,我作为心内科的医生的那根弦就绷起来了。”等这名醉汉上了救护车,检测心电图发现,是典型的心梗症状。紧急送到医院时,病人就开始出现室颤,当晚,医护人员为这名患者进行了28次除颤。最终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在紧急的情况下把病人救活,那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陈普文每周还要参与3、4场心脏介入手术。手术中,她身着20多斤重的铅衣,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陈普文说,自己很快要去进修,今后的目标是做一个好医生。
【南方日报记者】夏小荔
【实习生】黄圆圆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