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相间的联检大楼,玻璃幕墙上悬挂“深圳”两个红色的大字……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是深圳靓丽的名片和重要门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和交通动脉,是多少创业者追求梦想、建设特区的“第一站”,演绎了无数传奇,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但你熟悉的这片区域,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摩天大楼会在这里拔地而起,高铁等更多的交通线路在这里汇聚,你或许可以在博物馆里观看深圳崛起的历程,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上眺望深圳河的美景……
罗湖区政府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开展了“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4月26日,在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设计成果整合工作坊暨总顾问聘任仪式上,6家入围设计机构分别汇报方案,展开了对片区未来的无限畅想。
29家知名设计机构参与,6个方案最终入围
如今的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规划于2004年完成,并获得2006年度国际UII亚太工业奖。但是,随着深圳高速建设发展,该片区有限的空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深圳与香港、特区与内地日益增长的人际往来需要。
2018年8月,罗湖区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启动了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本次国际咨询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29家知名机构报名参与,通过资格预审选定的6家设计机构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经过专家评审确定了6个设计方案的最终排名。
在入围的6家设计机构联合体中,有一家包含一个知名的设计机构——株式会社日建设计。这个曾经参与了大阪火车站、东京涩谷车站站城一体化建设的设计机构,将为深圳火车站带来什么,令人期待。
本次枢纽片区重点规划范围包括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枢纽及周边地区。这片土地东临渔民村、南至深圳河、西至罗湖村、北接春风路,包括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罗湖商业城,面积约0.67平方公里。整体规划范围则将文锦渡口岸纳入其中,东起文锦渡口岸、南至深圳河、西到布吉河,北接深南东路与沿河南路,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
通过国际咨询,各家机构对这片0.67平方公里的片区提出面向改造实施的设计方案。从功能组织、交通组织、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与景观等方面对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进行深入设计,整合未来可能接入的交通设施,重点对交通枢纽与交通组织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面向实施提供进一步的节点设计与导控、更新指引。
设计创意花样多:城市阳台、绿色长廊……
未来的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片区长什么样?枢纽、深港、复兴(消费)、文化、门户形象5个关键词是各家机构对于主题的普遍共识。人民南的发展方面,4种空间是许多方案都提到的:历史长廊,是城市的历史印记、公共展廊;消费走廊,给往来的人群提供特色消费、消费体验;公共空间则包含开放空间系统、街巷体系;慢行街区体现人本慢行、小尺度街区。
6个入围方案向我们展示了空间设计的不同规划:城站一体化,枢纽与城市有机融合,建设铁路上盖公园,打造城市阳台;一条绵延数十公里得绿色长廊,从洪湖公园延伸到深圳火车站,将绿脉风景融入两侧街区,促进建筑创新转型,形成都市创新长廊;改造口岸大楼为博物馆,打造口岸历史走廊;空中绿色走廊、城脊慢行道……
这些设计还拓展了城区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对于深港合作,有方案围绕香港小河套飞地,提出构建三类特别政策区;一些方案则提出,依托双口岸的便利,深港合作建设口岸经济带。特色消费方面,有方案规划重塑人民南路为连接东门与枢纽的时尚消费脉,重点改造国贸商圈,建设时尚消费中心,重新定义人民南形象。
接下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将开展深化研究并吸收各入围机构的设计优点,进一步对设计成果进行整合深化并形成此次国际咨询的正式设计成果。
罗湖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宋延表示,此次城市设计将加快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的改造升级,推动火车站与罗湖口岸从单一交通向高度复合功能转变,从火车站与口岸分离向立体集约化的空间转变,打造世界一流门户地标,成为新时代罗湖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和深圳的新名片,推动罗湖迈向深港合作的新阶段,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做出新贡献,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的新价值。
【撰文】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