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健康警钟】3人接连身亡!碰一次损脑6周,你却以为它能养生?


很多人以为喝酒只是个小癖好,无伤大雅。但事实上,喝酒不仅会伤害身体器官,还会损害大脑,而且影响能长达6周之久!前不久,有3名男子就因喝酒而接连身亡!

7天内3男子因喝酒接连身亡

2019年12月19日晚,深圳一楼盘两名保安和同事喝酒。其中一人喝完后酒精中毒,卧病在床无法行走。另一人则更是因为这场酒局而离开人世……

2019 年 12 月 22 日上午,湖北葛洲坝一名 20 岁男子喝多后一直喊不醒。医院人员到现场后,发现男子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已不幸身亡。身亡原因为饮酒过量引起猝死。

2019 年12月27日清晨,湖北宜昌西陵区一名 53 岁男子头天晚上喝酒后回家,家人早上发现其身体冰凉。医生在现场发现男子口角附近都是呕吐物,疑似呕吐物梗阻气道不幸窒息身亡。

短短7天之内,就有3名男子因喝酒而接连身亡!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实上,中国是每年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

一项关于195个国家1990-2016年饮酒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因酒导致的15-49岁之间死亡男性达到65万人,女性达到5.9万人,死亡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喝酒有益健康?错!

喝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很多人觉得“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喝点小酒有益健康。但英国剑桥大学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否定了这一说法。

研究分析了来自19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83项研究,涉及近60万人的数据。发现只要喝酒就会提高脑卒中发生风险,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随饮酒量上涨而增加。

而且摄入酒精量与寿命也存在一定关系:

每周摄入酒精超过100克(相当于4两高度白酒)的研究对象,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每周超过200克(8两高度白酒)的,预期寿命缩短1~2年;

超过350克(一斤半高度白酒)的,少活4~5年。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喝酒的“健康阈值”只有唯一的一个数:0——只有不喝酒,才会对健康有益。

醉酒一次,损脑6周

很多人以为喝醉酒之后的头痛、头晕、疲倦等,在酒醒之后就没事了。但事实上,喝醉一次,酒精对大脑的伤害会长达6周之久!

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发现:醉酒后,大脑受影响最严重的两个区域是海马和前额皮质。记忆、情感、决策以及行为等均受这两个部位控制,因此上述功能会受到损伤。

与滴酒未沾的人相比,饮酒者即使在之后两周后都不饮酒,大脑内神经元的电活动也会明显少于不饮酒者,而这种影响会持续长达6个星期!

还伤肝伤肾?快放下酒杯!

除了对大脑造成损害,喝酒还会对身体很多器官都会造成伤害: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身体缺乏该激素后,会抑制肾脏对水分的重新吸收。

所以饮酒者会老往厕所跑,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体液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恶心、眩晕、头痛症状相继出现。

酒精能使胃粘膜分泌过量的胃酸。大量饮酒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受损,诱发粘膜水肿、出血,甚至溃疡、糜烂。程度再严重些就会出现胃出血。

肝 脏

酒精会使肝脏囤积越来越多的脂肪,慢慢转化为炎症。长此以往,肝硬化在所难免。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一些药物,如退热净和降脂的他汀类药物后绝对不能饮酒。它们会加剧肝脏损伤程度。

血 压

酒精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科研人员发现,哪怕适度饮酒,血压也会上升。大大增加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如心脏病、中风等。

心 脏

酒精可诱发心肌炎。酗酒的人,心肌细胞会发生肿胀、坏死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在酒精的作用下,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剧增,心肌因疲劳而受损。长期嗜酒,酒精性心肌病就会找上门。

不想喝?试试5大挡酒理由

春节即将到来,酒局不免增多,下面教大家几个挡酒的小技巧~

1.“我要开车”

现在很多人都买了车。车子让出行变得方便,也给我们的挡酒提供了理由。

坐在酒桌前,你把车钥匙放在桌子上,说今天要开车,喝不了酒。那大多数情况下,别人就不会强迫你喝酒了,毕竟酒后开车害人害己,“酒驾入刑”可不是闹着玩的。

2.“我酒精过敏”

酒精过敏除了红肿和瘙痒,还会出现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的情况,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所以不想饮酒时,不妨歉意地说一句“不好意思,我酒精过敏”。

3.“我在吃药,不能喝酒!”

一些药比如感冒药、消炎药、降压药、降糖药等与酒“相克”,轻者加重肝脏负担,重者可能引起肝脏坏死、昏迷,甚至死亡!总而言之,酒与药的相互作用结果只有两个:

因此有人劝酒时,可以直接说“对不起,我在吃药。”

4.“我肝脏不好,不能喝酒”

“我肝不好,医生让戒酒。”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长期的并且是永久性的。

5.“我在备孕”

对于男性,酒精会对睾丸内的生精细胞产生负面影响,易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对于女性,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候一定会怀孕,若长期大量饮酒,万一酒精进入胎儿血液,会使其发育不良,所以在准备要宝宝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戒酒了。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健康榜、人民日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楚天交通广播、深广电第一现场、名医养生及网络等

主编:曾   宁

编辑:钟一夫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