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已有近250年历史,顺德华盖里片区咋改造?这个方案告诉你


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的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华盖里片区),自成为顺德区十大重点工程后备受各方关注。12日,该街区所在的顺德区大良街道经过多次调研,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初拟的华盖里片区改造提升方案(下称“方案”)出炉,方案提出辖区内绝大部分的建筑将原地保留、原地修缮。

华盖里改造设计范围约2.8万平方米

今年五一小长假,来自各方的游客将顺德大良清晖园周边区域挤了个水泄不通,因为游客在此区域能品尝顺德名小吃同时,还能了解最淳朴的顺德文化。

此次要改造的华盖里片区就在清晖园附近:大良华盖里旧称“八闸”,距今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华盖里片区遗存大量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及部分近现代砖混结构的民居建筑。

但就目前来看,华盖里片区内现状建筑物破旧、部分已为危楼,周边道路路面破损、消防设施落后、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制约了片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顺德区政府、大良街道办已明确对该片区进行改造,主要通过拆除部份非保护类房屋,对保护类、保留类的古建筑进行房体加固、对建筑外立面进行装饰,结合市政配套、环境提升等实施改造。

“华盖里片区位于顺德大良街道中区社区,属‘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片区之一。”大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升级改造设计范围东至宝华路(含道路全段),西至华盖路商业步行街,南至华盖里直街(含道路全段),北至蓝田路(含道路全段),而华盖里片区地块面积约2.1万平方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改造方案效果图。大良街道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提出的方案,将立足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指引及相关要求,着重研究华盖里片区空间脉络、场地肌理、民风民俗、建筑街巷等历史遗存要素及其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确立“原生,原地,原味”的设计理念与“微改造”的技术手段,并在保护该片区历史风貌前提下,提出该项目的具体设计方案。

方案还会综合考虑周边的公共交通和停车场资源,主导绿色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城巴、地铁、共享单车),减少交通压力。调整完善该片区的交通规划,部分路段实行单行和分时段限行,形成环状交通,提高交通疏导能力。

用“微改造”最大限度活化片区

那“微改造”到底要改造成什么样式?是否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前提下,保留更多顺德记忆?

“改造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各历史时期的现状建筑,尊重各历史时期建筑特征、还原传统街巷风貌,在保持并呈现片区原生态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原生建筑的修缮、广场空间的规划,街巷风貌的恢复、景观小品的设置等实施片区升级改造,实现片区的活化更新。”该负责人透露,即在保存片区原有空间肌理的前提下适度建设,对现状的建筑、街巷及场地空间进行有机的融合改造。

改造方案效果图。大良街道供图

具体来说,“微改造”的技术手段拟将贯穿本项目设计及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对现存历史保护建筑物的檐顶瓦面、砖墙、柱脚、门窗、灰雕、彩绘等传统元素的修缮修复,对质量评估等级较低的建筑进行安全加固,以及场地空间的布局、文化景观的建设、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最终实现该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与空间的活化、业态与功能的更新。

最终,改造设计旨在籍该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契机,活化更新片区建筑与空间形态,嵌入传统民俗体验、博物博览、旅游观光、休闲商业、美食文化、宅院民宿、文创工坊等功能,构建文博、文旅、文创、传统美食文化四大片区,以启动片区文创经济的活力引擎,打造具有顺德特色的“文旅综合示范区”。

大良中区社区党委书记黄河曾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大良华盖山这座天然屏障将中区的清晖园片区和金榜、南华片区分隔开来,严重影响两个地域的人员交往。“可以考虑在华盖路商业街100号的对面即华盖山栈道中段利用原有的防空洞修建一条贯穿华盖山东西走向隧道,这样会带动清晖园片区的繁华和金榜南华片区的兴旺,整个大良中心城区将会出现崭新面貌。”


●知多D:

华盖里片区位于顺德区大良街道,东至宝华巷,西至华盖路,南至华盖里直街,北至蓝田路,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2009年公布的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华盖里片区属于其中重要的片区之一,在它的周边有清晖园、华盖山栈道、钟楼公园、华盖路步行街、酒店、公寓、学校、市场、书店等。

【记者】尹辅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