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碧桂园产城:当好防疫守门员,吹响复产冲锋号


日前,碧桂园召开集团月度管理会议,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通过网络,向碧桂园全体员工在疫情期间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感谢。

紧绷防疫弦不放松,碧桂园自疫情发生以来迅速开展行动,捐赠2亿元设立新冠肺炎疫情基金,送出两台全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驰援武汉医疗点,同时多方采购医用、生活物资运往湖北,包括远程超声诊断系统、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核酸检测试剂盒等高端医疗设备,出钱出物出力。

在后方,碧桂园产城多方努力,对接资源解决企业复工口罩问题,送出减租降费“及时雨”,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抗疫之路。

助力复工复产不懈怠,碧桂园化危为机,推动产业“苏醒”。产业园区内,碧桂园以创新服务为进驻企业打造共享协作、金融、产学研、人才服务等八大平台,让企业轻装上阵、释放活力。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碧桂园的行动与扶持,鼓舞着企业、行业逆势前行。

免租金,“找”口罩

全力支持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碧桂园对企业的帮扶贯穿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多措并举暖企抗疫。

疫情发生后,大多数企业线下业务“停摆”,经营负担明显增加。对此,碧桂园佛肇创必盈产城位于佛山的3个产业园区,均推出了面向进驻企业免收2月份租金的举措,与园区企业并肩战疫。此次免租,仅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就惠及企业20多家,合计能为这些企业减免租金近十万元。

南方智谷·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

“我们希望为企业减负,与企业共渡难关,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产业园,用行动塑造我们‘陪伴成长’的产业服务品牌。”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产业总经理刘颖表示。佛山顺行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少伟感叹:“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前方有减免租金的“及时雨”,后方有防疫物资的可靠支援“稳军心”。自疫情发生以来,碧桂园各个园区采取持续性措施,积极采购口罩、手套、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防控应急小组保持与货源的密切联系。据悉,各产业园区在解决园区自身的防疫物资同时,都提前了解园区企业情况,根据园区内企业报送的人数,统一对接,确保物资充足、及时到位。为感谢碧桂园的举措,园区企业纷纷发来感谢信。

2月10日起,佛山企业有序复工的大幕逐渐拉开。为做好关键时期的复工保障,碧桂园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从出行上下班、办公区域、公共区域、个人卫生等多方面做防护指引,当好“守门员”。

这包括:园区内安排门岗定时测温,园区及饭堂每天全面清洁消毒,实时发布相关疫情状况。“每天在企业交流群上,企业租户都可以看到园区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消毒清洁工作,还帮助企业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以备复工时使用,很细致,让企业省心,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徐少伟表示。

世纪滨江实景图

疫情如战情,防控物资是保护着大家的铠甲。面对园区企业返工潮来临,碧桂园各个产业园区对复工准备、办公防护、环境消毒等环节加强部署,碧桂园佛山双子星城复工首日为企业家朋友送去暖心的一封信,世纪滨江·智汇谷园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复工企业送上口罩、洗手液、消毒水等物资。

在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内,工作人员背着消毒桶在园区内外进行消杀;在广佛上城·碧+文化产业园,戴着口罩的保安从园区无人到复工状态的每一天坚守如初;在世纪滨江·智汇谷园区,每天进行约十次用心的清洁消毒。

打造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圈

帮企业找钱、找人、找技术

除了现场业务“停摆”让企业眼下为难,疫情之下,不少企业还面临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雾霾”,急需重新审视、调整商业模式。

“危机如何倒逼产业创新?”“企业如何抓住‘危’中之‘机’?”3月3日晚,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线上开讲,企业家们细心做着笔记。这个“寒假”里,碧桂园产业园区的企业主们,就上了好几堂直播“网课”。碧桂园佛肇创必盈产城联合中大博研特邀国内外数十位专家教授在线分享,解读疫情,助力企业快速建立“反脆弱”能力。

这是碧桂园扶持企业的一个缩影。努力将园区企业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碧桂园带动企业化危为机,推动产业“苏醒”,健康成长。

碧桂园佛肇创必盈产城携手行业优秀企业、知名商业机构、服务机构等超2000家优质产业资源,搭建服务体系,以创新模式为进驻企业打造共享协作、创新金融、产学研、人才服务、企业管理、政策服务、创新孵化、产业交流等八大最全面优质的服务平台,从八大维度为企业发展赋能。

筑巢引凤,碧桂园凝聚了强大的产学研力量,为进驻企业找到了成长的“技术密码”。据悉,近期孙逢春、杨凤田两大院士工作站即将落户碧桂园产业园区,碧桂园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暨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已与广东工业大学、万锦科技联合成立研究院。

广佛上城效果图

去年,广东财经大学·碧桂园文化产业发展基地落地广佛上城·碧+文化产业园。广东财经大学深入产业链和创新链,在佛山创立文化与创意旅游学院,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落地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的万锦新能源研究院,汇集广东工业大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创新团队,为入驻的企业提供新能源领域科研技术合作等服务;并设立新能源岗位培训学院,为大湾区新能源产业输送实用型复合人才。

技术赋能的同时,碧桂园联动政府引导基金和自身产业基金,为企业送去金融“活水”。

一方面,碧桂园帮助企业申请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投向智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以碧桂园创投与帕拉丁基金为基础,融合红杉资本、Formation、创新工场、天图资本等第三方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从金融咨询到定制金融服务的全套金融资源。例如,碧桂园世纪滨江·智汇谷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政企联动,共建金融服务站。

布局五大产业园

筑园区生态圈,帮企业“做大生意”

截至2019年底,碧桂园集团产城板块集聚了超2100家产城战略合作资源,其中世界500强72家、龙头企业485家、平台资源315家,碧桂园依托集团自身及行业应用场景,切实帮助企业打通合作路径,让企业更快速拓展市场。

碧桂园集团与爱尔集(LG)电子共同成立中外合营企业——广东智美云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合作模式,是爱尔集(LG)电子首入佛山的创新之举,将首先服务于广佛里智慧慢城园区,把建造绿色环保、节能低碳、会呼吸的新型建筑与数字智能、品质优良、性价比高的家电家居产品结合起来,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广佛里智慧慢城

入驻碧桂园佛山双子星城的佛山市三水绿网集中供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碧桂园佛肇创必盈产城的优质合作伙伴,双方联合打造新型绿色产业园区,目前两大园区已采用其新能源空调系统及供能服务。

“公司立足于佛山,逐步向广东省内及华南区域市场拓展。”陆特能源华南区域总监、三水绿网总经理易炫表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需要优质合作载体,在与碧桂园的合作过程中,碧桂园通过其庞大的园区体量以及多场景的应用开放,帮助企业完成了核心技术的革新以及商业模式的优化。

据悉,陆特能源总部位于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是一家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全产业全商业模式的开放式平台,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地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居于行业龙头地位,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智慧系统等领域已获170余项知识产权。

这样的成功合作案例还有不少。海太欧林集团创办于1996年,是中国首批专业现代办公家具制造商。此次入驻碧桂园·佛山双子星城2.5产业园,是为了成立广东欧林德家具有限公司全国总部,负责海太欧林集团华南地区的产品销售。

碧桂园佛山双子星城城市三水未来馆。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好三水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双子星城位于三水新城核芯,拥有超18万㎡的办公载体,以后会是三水的CBD,城市的新地标,与强者同行必将事半功倍。“未来,我们将陆续开展新材料、新零售、生物科技等其他业务板块,力争成为国际化办公空间领跑者。”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碧桂园佛肇创必盈产城顺应国家发展趋势,在禅城、南海、顺德、三水四区布局五大产业园区,从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出发,分别规划了满足初创企业的创意办公,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生态高层写字楼、为大型企业定制的总部独栋,助推提升企业形象以及产业转型升级。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聂盈霞

碧桂园集团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