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佛山新闻 > 正文

新商圈:求解消费升级新课题|佛山城势观察


   南方+ 严经纬 制图

点击查看特刊→从城市到城势!南方日报16版特刊读懂佛山城巿新局

几乎每一个外地游客来到佛山,都会去逛祖庙,也必然会走走岭南天地。最具佛山历史文化基础的祖庙商圈,很好地将岭南文化与现代商业融会贯通,成为了别具佛山特色的商圈。

在城市竞争中,商业魅力越发成为一个重要的对比维度。近年来,佛山提出要努力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重点商圈,加快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建设。

今年8月,佛山市商务局发布《佛山市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认定方案(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奖励扶持,更好地发挥商圈对促进消费的载体作用,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消费新动能。

打造魅力商圈、塑造消费实力,是不少城市提振消费、带动经济提升的必修课。随着文商旅深度融合及业态的持续丰富,佛山商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也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商圈鼎立

业态百花齐放

站在禅城绿地中心48楼往下看,季华四路、五路、六路、七路沿线商业综合体项目密集,王府井紫薇港、环球港、恒福国际购物中心、东建世纪广场、佛山印象城等商场里人来人往。

其中,筹备数年的王府井紫薇港购物中心开业一周便吸引了近120万客流到店,销售额超4000万元,成为刺激佛山中心城区中高端消费的一股新势力。

近年来,随着各大新兴商业体的不断加入,佛山商业业态百花齐放,商圈变化日新月异。放眼禅桂中心区域,已然形成祖庙商圈、千灯湖商圈、季华商圈三大商圈鼎立的格局。

季华商圈作为后起之秀,近两年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开业。“绿地金融中心—月星环球港”便是其中一个。该项目约6万平方米,以18岁至35岁年轻时尚商务客群为核心客群,以都市家庭型客群为主力客群,主打精品零售、时尚潮牌和潮流餐饮,配置休闲、娱乐、生活业态为辅,打造都市风尚、精致生活的时尚潮流购物中心。

“季华路作为禅城乃至佛山连接广州、珠三角的东大门,是广佛同城、佛山城市升级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更有利于集团布局华南地区的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和一线城市资源倾斜。”月星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在季华商圈商场多点开花的同时,传统的祖庙商圈也不甘示弱。国瑞升平里、东方新天地等以传统岭南文化为特色的文商旅商业综合体向市民游客展示传统岭南文化与商业结合的魅力。

目前祖庙商圈已形成了不同类型、层次的商业体,错位互补各有特色。百花广场商业群以大众消费为主;兴华商场、东方广场历史悠久,客户覆盖面广;华强广场定位打造智趣化商业,岭南站NOVA主打潮人文化等。

千灯湖商圈作为新兴商业区,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和千灯湖品牌及新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不管是轨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环境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再加上片区毗邻广州,消费人群辐射至整个大广佛,区域影响力强。

千灯湖商圈聚集了多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千灯湖商圈聚集了多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该商圈业态范围较广,有全国零售百强企业超过32家,佛山、南海首店超过20家。大型商业综合体经营面积约60万平方米,店铺数量超800家,商圈2019年总营业额超30亿元、年客流量约4500万人次。

其中,作为全球最大家具家居用品商家,宜家进驻千灯湖商圈,不仅带动了周边环境的不断优化,市政路网、慢行系统、休闲绿地等日趋完善,成为吸引各类白领人才安居置业的理想之地。同时,宜家作为主题商业也进一步丰富了桂澜路沿线的商业形态和产业配套,与周边的万达广场、保利水城等商业综合体形成差异化发展。

示范带动

建市级商圈

商圈作为城市文化、经济的缩影,不仅是人流物流资金的集中地,也是拉动内需消费的重要载体。

消费是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从2021年上半年佛山市经济运行简况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佛山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63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商品零售额1636.17亿元,同比增长16.0%;餐饮收入138.46亿元,同比增长49.9%。

今年以来,佛山多次举行促消费活动,同时积极推动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包括5月21日启动的2021佛山夜间消费节,以及8月8日启动的2021年佛山市88盛夏乐购狂欢月等。

在上述促消费活动中,各大商圈成为重要载体平台。如参与2021佛山夜间消费节和88盛夏乐购狂欢月的大型综合体包括王府井紫薇港购物中心、创意产业园、顺联广场、兴华商场、印象城、鹏瑞利广场、南海中建广场、三水广场等,分别来自季华路商圈、创意产业园商圈、陈村商圈、千灯湖商圈和三山广场商圈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商圈对促进消费的载体作用,推动消费升级,培育消费新动能,今年8月,佛山市商务局发布了《佛山市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认定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佛山将从规划布局、设施环境等六个维度对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进行评定,被评定为市级示范商圈(步行街)者可获财政资金奖励。同时将通过优化环境、提升档次、丰富业态、完善功能,带动步行街与周边资源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商业布局,实现示范带动、扩大消费和繁荣经济的目标。

近年来佛山积极推动商圈发展。2020年佛山发布《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全市将建成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80处夜间经济示范点。

其中,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包括了岭南天地商圈、季华路创意商圈、千灯湖商圈、广佛智城商圈、华盖路—清晖园商圈、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金凤凰—渔人码头商圈、高明常安美食集聚区以及三水新城商圈。

消费新机

争夺年轻人

商业模式是可以被复制的,但唯独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在佛山,越来越多商圈将商业、文化、休闲融于一体,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种文化体验式的消费。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祖庙商圈内的岭南天地。这里有简氏别墅、嫁娶屋、龙塘诗社、钟楼、李众胜堂等别具韵味的历史建筑,在改造过程中,这些建筑与商业开发无论在外观形态和内涵等各方面都做到了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在引入现代商业元素的同时,岭南天地鼓励和吸引了岭南特色民间手工艺以及老字号进驻经营,如引入陈永才剪纸艺苑、何耀辉木雕艺术工作室等。市民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咏春、石湾陶瓷、剪纸、石湾玉冰烧、香云纱、广东凉茶等岭南传统特色项目。

这样一种结合潮流文化的消费体验模式,正紧紧抓住年轻人的心。在刚过去的夏天,岭南天地举办了“2021天地趁墟节”。其中备受关注的精品咖啡市集把粤剧文化和咖啡文化进行融合,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到场参观游玩。

不仅是岭南天地,岭南站NOVA进一步抓住了年轻人群的消费特点,调整商业业态布局。在岭南站内,大多是年轻服饰品牌以及网红餐饮店。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商场内停车位一位难求,一眼望去尽是年轻人。

在这样的氛围下,毗邻祖庙商圈的东方广场也推出了它的“2.0版本”东方新天地,主打年轻人市场。为了使自身更“年轻”,东方新天地引进CGV影城、Cache-Cache等知名品牌。这个商场不仅在业态上发力青春氛围,更是开启了佛山地下商业的新时代。

对于佛山各大商圈群雄逐鹿年轻市场,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认为,目前“80后”“90后”正日趋成为消费主力,众商家看到此中商机,顺着大方向发展,争夺未来消费主力,这是市场转型升级的一个过程。


■焦点

佛山夜经济:越夜越精彩

夜幕降临,佛山创意产业园内人声鼎沸,步行街内的创意市集和驻唱歌手吸引了大批游客,另一边不夜城餐馆生意红火。三公里外的岭南天地,市民游客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岭南建筑群中,享受金秋时节的凉风习习。逛夜市、赏夜景、吃夜宵……不断丰富的“夜生活”,让佛山的“夜经济”更加繁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转型升级,夜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佛山市商务局透露,目前佛山已建成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80处夜间经济示范点,将致力于把“夜佛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 佛山的夜间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已建成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80处夜间经济示范点。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的夜间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已建成8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80处夜间经济示范点。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向“重体验”转变

佛山的夜间经济业态越来越丰富。从最初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到重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创新,实现了从“重内容”到“重体验”的转变。

祖庙商圈内的岭南天地抓住“夜经济”热度,通过造节策划多个营销主题活动,如天地趁墟节、奇技仙境仲夏艺术月、天地世界音乐节、诗社音乐季等户外主题活动,鼓励市民回归正常的购物、休闲娱乐及社交活动。

作为佛山夜间经济集聚区之一,位于季华商圈的佛山位创意产业园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为突破口,重点打造“精彩夜市、风味夜食、品质夜购、活力夜娱、魅力夜游、时尚夜秀”为主题的促销活动。

佛山创意园还全力打造“25小时不夜城”步行街,以“晚上要比白天更精彩”为口号,通过线上线下引流,形成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目前,园区夜间消费额和客流量占全日比重超过了60%。

东平河水轴线是佛山夜经济建设的另一重点。去年9月底,“三龙湾号”游船盛大起航。东平大桥、佛山文化中心(两馆一厅)、灯笼沙岛、华阳特大桥……站在这艘“钢琴样式”的三层游船里,市民可以欣赏东平河夜景。

依托这条水轴线,佛山对夜游线路沿岸景观进行了提升,并进行了“两园两桥”的灯光布景,打造中心城区夜间经济的新亮点。同时,佛山还实施了佛山大道北亮化提升工程,利用沿线桥梁及隧道等立体构筑物和植物的丰富层次,丰富佛山大道北沿线夜景,为沿线商圈营造了良好的夜间消费氛围。

从祖庙商圈到季华商圈再到佛山新城商圈,佛山夜经济版图不断拓宽,特色也越来越鲜明。

营造浓厚夜间文化

“夜经济”是指当日18点至次日凌晨2点期间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包含“夜宴、夜饮、夜唱、夜购”等多种业态,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

因此,发展夜经济不仅可以延展城市物理空间,提升城市品位,还可以创造就业和税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佛山市政协委员、佛山市江西商会会长鲍杰军认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升佛山市夜间经济水平,是促进内循环、推动佛山消费扩容提质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更是吸引年轻人才来到佛山、留在佛山的利器。

“研究年轻人喜欢什么,对发展佛山夜间经济尤为重要。”鲍杰军认为,城市的夜,不只有美食和购物,还有许多新玩法,比如加入文创、艺术、旅游和体育等元素。

拥有岭南明珠体育馆、琼花大剧院、金马剧院等丰富演出场馆资源的禅城已经有所布局。根据计划,禅城将引进明星演唱会、音乐剧、歌舞剧、话剧等夜间演艺项目,开发“夜光龙”“夜光狮”等融合功夫元素的表演项目,丰富夜间文艺演出。

另外,禅城区还支持佛山创意产业园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开展露天街头表演,鼓励引进文化演艺等项目入驻,营造浓厚的城市夜间文化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高绮桦

更多阅读:

专题|城势——佛山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观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