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五一”小长假,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做预制菜的品牌御鲜锋开启了一轮专场活动:与某大型超市合作直播,推出酸菜鱼、麻辣小龙虾、鲍鱼花胶鸡等多种菜品。
消费者购买后开袋加热、简单烹饪,10分钟内即可享用美味。
“今年一季度,我们的预制菜销售非常火爆,占销售额的八成以上。”广东品珍鲜活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品珍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翠颖说。
近两年,预制菜产业迎来增长机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佛山,也正在抓紧布局预制菜。今年3月,佛山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发展预制菜产业。
佛山预制菜年产值或达300亿元
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品珍鲜活官方旗舰店,已经有超30万人关注。其中,“三去”海鲈鱼(去鳞去腮去内脏)生鲜鱼类作为本店鱼类热销榜首,超10万条评价打出98%的好评。
“看着新品买来试试,没想到比外面饭店做的还好吃。煮几分钟就可以吃,还送了配菜。”在某线上销售平台,佛山羽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苗家酸汤烤鱼(巴沙鱼)受到食客追捧。
究竟什么是预制菜?
预制菜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消费者只需简单烹调甚至开封即可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食品。
按照市场的需求与用途,还可以把预制菜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经过加热可立即食用)、即烹食品(可以立即入锅)、即配食品(经过清洗、切削的加工食品)。日常食用的小零食泡椒凤爪和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餐饮产品,严格意义上也属于预制菜。
谈及预制菜为何受到追捧,陈翠颖认为,一方面疫情催生了宅经济,预制菜能够满足人们不出门也能快速做大餐的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购的烦恼,简化了制作步骤,迎合了城市快节奏生活下无暇下厨的年轻消费者。
近两年,预制菜产业走上了风口。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涉及预制菜肴加工的企业仅有1400家,至2021年4月,预制菜企业达到了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有1.25万家。
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抓住了发展预制菜的机遇。根据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广东位居第一。而佛山,也正在找寻适合预制菜发展的特色道路。此前,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预制菜产业,一时间,不少本土水产、餐饮企业争相布局。
佛山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2万亩,全国的酸菜鱼食材很大一部分来自佛山。可以说,佛山发展预制菜产业,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已建成上规模的预制菜企业12家,比如何氏水产、品珍科技、新雨润等,年产值约25亿元,加上在建、拟建的上规模企业13家,预计全部达产之后,佛山预制菜年产值可以达到300亿元。
佛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预制菜产业能突破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传统美食的规模化生产,非常适合现代生活节奏,同时让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种养更加精准,有效拓宽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让“四海共享佛山味”,是创新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与佛山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的工作目标不谋而合。
多家企业入局预制菜新赛道
麻辣小龙虾、海南椰子鸡、酸菜鱼、佛跳墙……只要能想到的传统菜肴,几乎都能找到相应的预制菜。
在佛山,越来越多的企业、酒楼、餐厅等入局预制菜新赛道。这盘“菜”的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丰富,但各个经营主体的营销模式却各有不同。有的企业自己开门店售卖产品,有的企业开加盟店,还有的企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去年,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下称“何氏水产”)预制菜销售额达到1.4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近5000万元。
“我们公司原本就是做水产产业,产供销一体化,从种苗、养殖、流通到加工的整个产业链都非常齐全。”何氏水产董事副总裁王丁望说,何氏水产做预制菜,实际上就是在原本产业链上的深化和延伸。
从养殖、加工到流通,何氏水产依托齐全的产业链进军预制菜产业。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因而,何氏水产走全渠道的营销模式,70%的预制菜通过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品牌经销商销售出,再由经销商供给餐饮企业、餐厅等;30%则通过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等线上平台售出。
与此同时,何氏水产在一些老牌电商平台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让产品直达消费者。王丁望认为,何氏水产做预制菜的优势在于其前端基地生产和加工能力,在营销方面则建立了专门的团队,如今更是积极探索直播带货、自媒体等销售模式。
如果说何氏水产是从生产端走向销售端,那么品珍科技则走出了相反的路子。
“我们应该是从三产走向一产的过程。”陈翠颖这样形容公司的销售模式,即根据市场情况决定销售的产品,从传统零售走向新零售。
她表示,品珍科技在2019年就有了固定的盈利模式,通过线上产品梳理和线下消费洞察,发现预制食品在线上销售增速很快、相比于冻肉冻水产消费者更偏爱可以加热有调料包的预制菜肴等特点,于是,品珍科技转换思路改变产品结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研发菜式,不局限于单一原材料,其旗下的御鲜锋品牌,就是以即热、即烹深加工的冻品菜肴为主。
“一般做预制菜的企业比较传统,例如佛山水产养殖业很发达,不少企业养什么鱼就研发什么样的产品,而我们的产品是跟着消费者走。”陈翠颖说。
何氏水产和品珍科技都是佛山预制菜的龙头企业。佛山市普赞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普赞农业”)则是去年才开始接触预制菜产业。“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为批发市场供应产品,二是为加盟连锁店做代工,三是自己门店做预包装。”普赞农业创始人仇学文说。
成立产业联盟推动预制菜标准化
今年3月,佛山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包括农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金融保险机构以及科研院所及技术检测机构。
联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预制菜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4月13日,该联盟召开会议,宣布成立预制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围绕预制菜企业痛点,指导产业联盟针对佛山农产品优势产业特色,打造广府预制菜标准体系。
越是站在风口上,越是需要冷静思考行业未来。
尽管预制菜发展潜力巨大,但行业发展目前仍存在着不少痛点。比如,由于预制菜行业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食品安全类国家标准,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王丁望认为,在水产领域,应当推进从养殖到营销全过程的标准化。“例如生产工艺、冷链配送、后续服务,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环境等整个流程标准化,才能带动更多佛山水产企业,共同打造佛山的水产预制菜品牌,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他说。
而陈翠颖认为,企业方更需要建立标准。“做预制菜的企业非常多,门槛比较低,这样的企业很容易用价格扰乱市场。对标品质的企业则会吃亏。”她说。
消费者在没有品牌意识的情况下更多是看价格,而制定标准则是对品质企业和消费者的保护。
除了用标准化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打响佛山本土美食的品牌度也很重要。如何孵化一批佛山特色预制菜品牌,让粤菜美食、粤菜文化走向全省、全国,走向世界?
品珍科技与“粤菜师傅”合作,以“月、山、海、云”为主题推出“天下一盆”顺德大盆菜系列。这种盆菜3000克一盒,包含十余种广东地标特色食材,由中国烹饪大师、顺德厨师协会会长连庚明秘制而成。
一盆预制菜,包含了“粤菜师傅”的烹饪手艺,也蕴含了广东人的饮食文化。
“我们打通产地直采、食材加工、安全监测、存储运输的全链路,并与农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力推动预制菜烹饪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建设。”陈翠颖介绍。
御鲜锋出品的鲍鱼花胶鸡。受访者供图
2021年,品珍鲜活科技(御鲜锋)入选“广东预制菜先行品牌”,研发的酸菜鱼和“天下一盆”盆菜产品入选“广东预制菜十大名品”。
王丁望说,何氏水产目前较为专注做酸菜黑鱼和酸菜黑鲈鱼两款单品,接下来希望聚焦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消费市场的曝光量增加“何氏蹦蹦鱼”的知名度,后续再丰富产品。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