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看哭!《外来媳妇本地郎》官宣康祈宗离世!编剧独家揭秘为何13年后才公布


“老屋飞入外来雁,

鸡同鸭讲眼碌碌……”

这首歌,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不知不觉,

《外来媳妇本地郎》

已伴随观众走过了19个年头。

这部超过3000集的“长寿剧”,

如今的收视表现依然在珠江频道名列前茅。

每逢周末,还有许多忠实观众

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更新。

这个三代同堂、南腔北调的“康家”

和他们的街坊亲友,

陪伴着一代代“老广”的成长,

尝过酸甜苦辣。

而就在25日,

最新一集《外来媳妇本地郎》

一播出就上了热搜。

因为时隔十三年,

剧组终于在剧中“官宣”了二哥康祈宗的离开……

2006年6月

50岁的演员郭昶因胃癌在广州病逝。

虽然郭昶离开了,

但“阿宗”这个人物仍活在剧中,

他只是去了“天堂岛”,

而这一走,就是13年……

直到如今,

阿宗的儿子康天庥长大结婚,

才收到了老爸从天堂岛寄来的一封遗书……

看到后面二嫂痛哭的这一段,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跟着泪崩

↓↓

剧中的康祈宗一直是“搞笑担当”,

他是剧中的灵魂人物,

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草根“老广”的特质:

他朴实善良,人生最大的目标是赚钱,

他精明市侩,风趣幽默,

为人热心又孝顺老人,

就像活在我们身边的广州街坊。

最新一集重现了十多年前的一幕幕回忆,

大家又听到了那把熟悉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

看到这一集

微博上很多网友

都表示热泪盈眶

@嗯哼:始“宗”有你。

@钟静茵-钟家小妹:永远的二哥

@原来是你呀:昨晚看了,泪目

@你好我是小玄子:小时候知道阿宗死了还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_K-Y_:睇咗琴晚噶《外剧》,终于俾二佬一个算係好嘅交代喇。其实当年二佬刚过身嘅时候,我一直觉得剧组嘅处理非常唔好,将佢讲到咁衰,呢次总算弥补翻。康伯身体真係好差,唔奢望佢再翻嚟拍戏,只希望佢可以健健康康。

@sherily心事箱:一部从臭小妞看到黄花大闺女的连续剧。它陪着我长大,我也看着他们慢慢变老。虽早已知二叔已离世多年,但被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告知,内心还是无比的触动。

@e_e0:播了19年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几年没看过了,今晚刚好看到就是交代二哥康祈宗早13年前已去世,眼泪止不住…

@尛尛黑曼巴:从小看到大,二哥真的是这部剧的灵魂!今晚终于给了一个交代,给这个角色画上圆满的句号。康祈宗这个名字永远活在《外》剧观众的心中!

节目播出后,二嫂“阿婵”发博:

终于!终于!有了最好的交代!

“天庥”发博:

最好的结局

为什么时隔十三年

才在剧中“官宣”阿宗的离世?

戏里戏外,“康家人”的关系如何?

这部“长命剧”往后究竟何去何从?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了

广东广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编审、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编剧丁蕾

↓↓

南方+:昨晚《外剧》阿宗的遗书一集感动很多观众,剧组为什么时隔多年,让阿宗以这种方式告别呢?对阿宗的告别,之前有没有别的情节设计?

丁蕾:昶哥其实是在2006年时离开我们,当时整个情况是比较仓促的。因为《外来媳妇本地郎》一直是边拍边播的,不能突然停止。剧组面对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个情节接上,怎么安排阿宗的去留,故事如何往前推进......所以当时是安排了阿宗出国的情节。但之后受到很多观众的批评,为什么不能直面阿宗离去的事实,为什么情节里这样去写?

其实主要是因为这部剧是喜剧基调。当时比较仓促,没有空间去发酵这种悲剧的情绪,我们要延续喜剧基调,所以就说阿宗去了天堂岛。其实也是寄托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阿宗一直能活在我们戏里。

多年来,其实从编剧到演员心里也有一个心结,希望有一天能给阿宗安排一个更好的、更符合观众期待的结局。但这些年边拍边播,基于很多现实困难,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实现:例如我们会考虑,阿宗走了以后,康伯康婶会有怎样的反应?他的遗像要挂在客厅里吗?在这么沉重基调下,其他人能否在阿宗遗像前演绎生活喜剧?

我们也曾经考虑过在《外》剧停歇的时候,例如第三季结束和第四季开始之间,交代阿宗去世的情节,把这件沉重的事情掠过去。但我们总觉得不够圆满,觉得这样不能向昶哥交代。

南方+:为什么觉得现在的剧情发展阶段比较适合宣布阿宗的告别?

丁蕾:《春暖花开》这个篇章其实是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做的特别策划,实际上是一个有连续性的长剧,跟外剧以往的风格有点不一样,它不完全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正剧的基调。所以到《春暖花开》的播出,阿宗的去世终于有了公布的契机。《春暖花开》是以天庥的婚恋爱情线为主线的,剧情中就会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天庥结婚要不要通知父亲?观众都会有这个疑问,所以这样就要交代阿宗的下落了,结合那么多年来剧组的心愿,所以决定在这个时候安排这样以一个结局。

另外就是怎么写得感人的问题。我设计了阿宗从天堂寄回自己祝福的情节,我认为阿宗一定是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儿子的婚礼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昶哥看到这部剧有今天的成长和变化,看到兄弟姐妹们都安好,他应该也会很欣慰吧!

南方+:拍这段戏的时候,各位演员可以说是真情流露,幕后有没有感人的细节和故事可以分享?

丁蕾:当时剧本写完之后还没发到剧组,要在剧中公布阿宗离世的这个消息已经在剧组里传开了。

虎姐(“二嫂”虎艳芬)特别关注。她当时刚从加拿大回来,凌晨给我发短信,当时她时差还没倒回来,听说要拍关于揭开阿宗死讯的这两集,她就问我们能否透露一下大概的剧情。我想,她是想提前做好这个心理准备。

我写剧本的时候也很担心虎姐会心理承受不了,当时很多工作人员也劝我不要写得那么悲,怕演员承受不了,尤其是康叔康婶年纪大了。但尽管提早那么多时间把剧本发下去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但据说拍摄当天,从演员到摄像都哭成一片。剧组大家对昶哥有十几年的感情,现在也算是能够在剧里有一个正式的出口。

南方+:《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剧播出多年,一直没间断。剧情创新非常考验剧组,也有观众认为近年康家主角出场少了,其他新角色成了主角。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外剧今后在剧情创新上还会如何计划?

丁蕾:我们的戏播出多年一直没有间断,实际上也是一个生活剧,侧面反映时代和社会不断的变迁。我们的话题跟老百姓时下的话题息息相关,除了家庭生活,还有亲戚邻里等其他生活;不仅有康家人的生活,还有很多外延的人物加入,会反映更多不同家庭的生活。但由于我们的情节是上下集一个故事,每个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所以也不存在说谁成了主角,谁是配角的问题。只是这个故事这个人物可能是主戏,其他故事他可能是辅助的。

这是故事设计的需要,我们需要更多地展现社会内涵;同时也是生产制作的需要,我们需要角色有不断的变化,演员才能调配过来,才能不间断地生产这个剧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从不同侧面反映老百姓当今的生活方式,反映时代和生活的变迁。

剧情播出的故事延续到今天,很多第三代的角色演员也成长起来了,接下来我们在剧情上想开辟更多年轻的角色和故事,来吸引年轻的观众。比如说我们还会写到天庥和飞雁这对年轻的“90后”小夫妻,新婚后面临婚姻、育儿、两性关系等一些新的变化和思考;还有康家的第三代像天佑、枝子等,在大学毕业、成年、恋爱、交友、创业等一系列的变化。

13年了

终于在戏里面对生离死别

再见,康祈宗!

撰文丨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覃毅 部分内容综合自南方都市报(nddaily)、广东最生活(gdzsh020)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