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提醒】致命毒蘑菇又来了!碰到这些一定要绕开


春季来临,万物生长

地里的小蘑菇又开始冒头,

踏青之时是不是心动手痒想采摘回来?

郑重提醒:

当下是蘑菇中毒高发季节

出门在外,

千万不要随意采食蘑菇!

近日,佛冈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食品安全预警,提醒市民切勿乱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佛冈县常见的毒蘑菇有:

①致命白毒伞(致命鹅膏)

它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一个约50克生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就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②铅绿褶菇

它在农村、山区分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其普通的外形和生长环境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度相似,容易被误采误食。

广东常见的9种毒蘑菇有: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常雨后生长)、古巴裸盖菌(多长于动物粪便)、网孢海氏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琥珀乳牛菌(多混杂在野生食用菌中)、细网牛肝菌、簇生沿丝伞(在森林朽木上常见)和褐粉褶蕈。

簇生沿丝伞

古巴裸盖菌

黄粉末牛肝菌

网孢海氏牛肝菌

细网牛肝菌

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真相: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真相: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

真相: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

传。

错误说法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真相: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

真相: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一定要记住“三不”

不采摘:外出郊游期间,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出现毒蘑菇中毒该怎么办?

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如有任何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须立即前往医院就,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排出体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并尽快拨打120送医院救治,同时保留野生菌样品供医务人员救治参考。

佛冈县新闻信息中心

采编:欧阳苏清

编审:何锦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