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穿越”古岭南墟市、再溯家风家训,这个周日万江很热闹!


“下面训读陈氏家训。”“事亲必孝,待长必敬。兄友弟恭......”数十个穿着古代服装的孩子、青年面向祠堂,以新时代陈氏族人的面貌重温陈氏祖训。这是11月10日万江拔蛟窝社区陈氏大宗祠前的一幕,万江街道2019“国韵芬芳·艺韵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暨祠堂民俗文化活动日正在热闹地进行着,这也是今年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系列活动中的首个大型群众活动。

现场,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方正年,东莞粤剧发展中心负责人陈映荷,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文联主席王文利、拔蛟窝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雪峰共同见证活动的正式启动。

环顾四周,穿着各式戏服、汉服的人们,玩着“蹴鞠”“投壶”的孩子,空气中飘来的艾香味、咸团的花生味,擂鼓声声的舞龙舞狮,还有耳边不时传来的粤剧声、古筝乐......仿佛“穿越”回古岭南的繁华墟市。

“这是为了重现万江戏剧戏曲文化、祠堂文化和社区文化。”万江街道党委委员邓柱洪表示,万江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上级各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万江戏剧曲艺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为突出群众参与性,今年的活动还在现场周边设置了品茶听曲、戏服风采展示区和戏服穿戴体验区,群众可以亲身体验戏曲文化,着力营造一个互动式的曲艺文化节。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以戏曲曲艺为主线,跨界整合多样元素,传统与当代相辉映,与祠堂文化、墟市美食、民乐表演、摄影展览等联合上演视觉、味觉和听觉的盛宴,以及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展演、培训等全民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现场分为“戏曲身段演练区”“社区戏服展示区”“民乐欣赏区”“古筝表演区”游戏区等。

此外,“拔蛟窝出嫁女回娘家聚会”的舞台也格外引人注目。挥舞着宽袖,手执扇子起舞、笑靥如花的出嫁女既有年过半百的,也有出嫁不久的。在舞台上,拔蛟窝出嫁女们还一齐动手制作传统粉果地方小食,包括寿桃、艾角、咸团仔、汤丸等等,让在场的群众们了解本地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也回忆起儿时淳朴、快乐的时光。完成后,出嫁女们将亲自制作的粉果带去慰问社区年长老人,走访弱势群体,既是弘扬德孝文化、民俗文化同祠堂文化,也呼吁大家关爱老人与弱势群体。

接下来,万江街道还将陆续开展全市少儿粤曲进校园优秀节目展演、社区曲艺社交流联谊活动、“都市水乡 粤韵传情”和“粤韵金声”粤剧欣赏晚会、万江戏曲曲艺艺术摄影展、万江戏剧曲艺大赛等活动,为广大市民展现万江“粤曲之乡”的魅力,提供群众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今年戏剧曲艺文化节各项活动也会以视频的方式记录系列活动,在曲艺文化节闭幕式上呈现给观众。

2019年万江街道“国粹芬芳·艺韵万江”戏剧曲艺文化节活动表见下图:

【见习记者】张仕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