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宏远之父”陈林:用一生写就传奇


1月12日,在东莞市殡仪馆内,聚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半支队伍——姚明、易建联、朱芳雨、杜锋、陈江华,还有时任国家队主教练尤纳斯。此外,为宏远队立下汗马功劳的李春江以及从宏远中走出去的年轻球员也都回到东莞,一起为刚去世的宏远集团董事长陈林作最后的告别。  

陈林。资料图片

对于东莞人来说,宏远是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国内第一批乡镇上市企业,更是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队,是让广东球迷们引以为傲的CBA“十年八冠”的篮球图腾。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东莞企业家、“宏远之父”陈林的故事却不太为外人所知,至少与宏远篮球“八冠王”的显赫声名相比,显得相当低调。但上千人的吊唁现场,又显示出陈林之于篮球、之于这座城市,有着极大的声誉。  

在某种程度上,宏远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的诠释者,而陈林则与这片土地一起拓荒、受挫、逆袭、崛起,他敢为人先、低调务实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见证并推动着东莞的升级,更成为东莞城市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敢为人先  

从首家民营篮球俱乐部到东莞首家上市企业  

2017年10月31日,陈林拿下“中国第一”。  

在新赛季CBA常规赛第二轮宏远主场,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金生、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为陈林颁发了首个“中国篮球职业俱乐部突出贡献奖”。  

在中国篮球界,广东宏远是一个传奇,也是陈林最为人所知的一个“第一”。  

李春江、张勇军、李群、杜锋、朱芳雨、王仕鹏、易建联、陈江华、刘晓宇……对于篮球球迷来说,这些名字都不陌生。这一大批篮球俊杰,全部来自广东宏远队。  

CBA“八冠王”,两届广东全运会冠军,中国队在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上打进前八,多次夺得亚运会、亚锦赛冠军,这些辉煌的战绩,很大部分归功于被篮球界称为“林叔”的陈林。  

回忆当年投身篮球的初衷,陈林说:“我是喜欢篮球,也爱打篮球。但是,搞篮球俱乐部倒不是因为我喜欢,当初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提高企业知名度,省点打广告的钱。我们完全可以拉起一支篮球正规军,到处赢球不就是广告吗?”  

广东宏远集团成于1987年12月,宏远工业区开发是宏远最早的业务,修水厂、建电站,建设基础设施,筑巢引凤,企业联翩而至,日本TDK集团属下的新科电子厂、美国史丹夫集团属下的添迪制品厂等一批国际加工企业相继在新开辟的宏远工业区落户。  

1992年初,当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高潮到来之际,宏远的决策者们及时调整并采取了以工业区开发为基础,房地产业和合资工业为两翼,贸易、服务业等各产业配套发展的新的发展战略,用产业扩张推动宏远经济的腾飞。  

陈林另一个“第一”,是在1994年8月15日,当天粤宏远A在深交所上市,宏远成为了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  

陈林曾说:“我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闯也愿意去尝试。”  

东莞30年,宏远30年,在这30年风雨兴衰中,陈林是一个拓荒者、见证者、亲历者。他代表了东莞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老一辈莞商,他的经历也映射出这座城市的崛起之路。  

1994年8月,宏远集团股票“粤宏远A”上市,成为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资料图片

海纳百川  

从“宏远传奇”到“篮球城市”  

1月10日晚,广东宏远在主场迎战联赛榜首球队浙江广厦,最终以114比107获胜。  

这已经不是李春江第一次以“敌帅”的身份回到这个城市了——作为广东宏远俱乐部的第一批职业球员、球队“八冠王”时期的功勋教练,面对熟悉的场地、熟悉的队员,这一晚,他也许会感触良多。  

当年,李春江离开宏远入主广厦,陈林对他表达了祝福之情:“我衷心希望李春江能有好的发展,如果是再带一支球队,我也祝福他把那支球队带得更出色,为推动广东篮球和中国篮球的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如今,故人已逝,当李春江再次回到东莞,看着球场上空的华南虎队旗和总冠军的旗帜时,他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和林叔之间过往的点滴。  

宏远创建之初,球员资源不通,为了吸引球员,陈林提高了球员的工资待遇,很多球员慕名而来,甚至为了能来宏远俱乐部与各自省份的体育局脱离了关系,李春江就是其中之一。  

在1995年乙级联赛半决赛,体制外的宏远男篮淘汰体制内的广东男篮,晋升CBA;次年,广东省体工大队主动与宏远集团洽谈合作并达成协议,宏远以广东宏远之名代表广东省参加全运会,体工队则保留青年队编制,由宏远每年出资70万元与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青年队,其中球员关系、产权、经营权等均归宏远所有。  

据了解,这项合作所奠定的“宏远样本”,至今还是国内输送篮球人才效率最高、职业俱乐部和地方体育局之间关系最和谐顺畅的篮球体制。  

陈林逝世,CBA联赛官方发文悼念。而对于东莞人来说,因为有宏远,才有“篮球城市”这张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  

宏远成长背后的密码,最为重要的就是海纳百川的精神。除了宏远俱乐部在全国引进人才成立球队,陈林在公司运营方面也多方引进人才,以高薪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加入。  

当年,宏远在上市融资后资金充沛,企业迅速推向多元化经营,盘子散得大但收效甚微,陈林陷入内疚与困境中。而与陈林同甘共苦,跟随他走出危机的是新招来的一批大学生。  

这批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对宏远知根知底,在他们的出谋划策下,宏远这艘大船迅速调整方向,果断放弃一些项目。经过这次险境后,陈林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而在随后的发展中,陈林认为自己在经商过程中,最成功的是用人。  

陈林谈到用人经验时说,一个比较健康的公司,不是自己一个人去做,而是一个人如何发挥一帮人的作用,“用人首先用勤奋、能虚心向人学习的人,自恃聪明反会被聪明误”。  

陈林对于人才的态度,也是东莞“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之集中体现。  

这是宏远成长的密码,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莞这座“篮球城市”的发展秘密。  

姚明为陈林颁发“中国篮球职业俱乐部突出贡献奖”。资料图片

低调务实  

习惯隐匿在幕后的“莞商力量”  

身材高瘦、衣着朴素、精神矍铄……这是不少东莞人对陈林的印象。如果在大街上偶遇,会以为这是一位普通的东莞本地老人,看不出他竟是坐拥几十亿资产的商界大亨。  

陈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低调、勤劳是东莞企业家共同的特点,“自己有钱,都不说自己有钱,但都勤劳肯做,这是事实”。  

作为东莞最先上市并拥有宏远篮球这块“金字招牌”的本土企业,幕后的创始人陈林并不为外界所熟知。陈林与他创造的宏远集团,是低调、务实的莞商代表。  

在中国的富豪榜,许家印、王健林各领风骚好几年。这两位投身足球的企业家经常站在聚光灯下。  

而陈林和他背后的东莞企业家群体,却往往习惯隐匿在幕后,低调深耕于细分行业。  

专注、低调、务实,成就了一个个像宏远这样的“冠军”。  

在便利店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东莞企业“美宜佳”鲜有媒体关注,但事实上,这家企业早就把分店开遍全国,去年上半年就迎来了第10000家分店。  

风靡世界的OPPO、vivo,“绿蓝兄弟”更让世界见识了东莞制造的威力。  

深入了解莞商的过程,常常收获惊讶,很多藏身于镇街工业园的小工厂一点都不起眼,但走近它们,才知道这家正在给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供设备,那家又在为苹果、耐克、亚马逊等世界级企业生产配件。它们规模不大,但是方向专注,只研究一种技术、只关注一个领域,但是通过不断地研发积累,它们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前列。  

一大批低调务实的东莞企业,成为“世界工厂”的澎湃力量。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越来越多人思考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在这样的特殊节点,我们怀念陈林,重温东莞企业家白手起家、改革创新的奋斗史,也期待着江湖老去之后新的接棒者出现。 

当下,OPPO、vivo成为东莞新的经济力量,和华为、小米等创新企业掰起了手腕。而以越来越开放、抱团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莞商,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脊梁。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陈林”出现,续写东莞的传奇。

记者手记

致敬,是为了让前行更有力量  

18年前的一个晚上,父亲在看篮球比赛。作为一个对篮球一无所知的孩子,广东宏远队是我听过的第二支球队的名字,第一支是芝加哥公牛。  

对于广东球迷来说,宏远的影响力远超东莞范围——在广东的各个城市,像我父亲一样视宏远为主队的球迷,数之不尽。  

陈林是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的创始人,在宏远10年8冠的辉煌历程中,我们会在颁奖的时候看到这位老人的出现,但人们记住了朱芳雨、王仕鹏、易建联,却没有太多人知道这位花甲老人是谁。  

18年后,作为记者,1月10日晚上,我在现场观看了广东宏远主场对阵浙江广厦队的比赛。  

在比赛现场,很多宏远球迷没穿红橙色的助威服,而是自发穿了黑色衣服,以纪念这位俱乐部的创始人。  

林叔,配得上俱乐部为他做任何最隆重的纪念仪式,但作为一名低调务实的莞商,他当晚收获的最好的礼物,是球队众志成城,赢下了一场常规赛的焦点之战。胜利,是最好的纪念。  

在12日的告别仪式上,众多东莞市民和球迷自发前来吊唁,感激这位长者用篮球带给这座城市的快乐与荣光。送别人群中,每个人都充满着对林叔的缅怀与感激。他们中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他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与林叔的人生有过交集。在告别仪式现场的肃穆氛围中,大家依次走过林叔身旁,对其鞠躬致敬。  

“大多数领导和部下打球基本上都是作秀成分多一点,但林叔不一样,他是真的喜欢篮球。家父和林叔的儿子是朋友,以前一起吃饭的时候听说林叔70岁了还经常喜欢出去‘打野球’,愿老爷子去了天堂也能看球打球。”一位球迷在论坛上留言说。  

陈林的一生,是莞商敢为人先勇于立潮头,低调务实讲求实打实的精神缩影。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东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的特殊节点,我们怀念和致敬陈林,重温东莞企业家一路的改革创新,也期待着江湖老去之后新的接棒者出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近两年,广东宏远队完成了新老交替,继续向冠军发起冲击;东莞全力探索产业转型,众多像陈林一样务实的企业家,正在为东莞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奋斗。  

我们向林叔致敬,是希望他的精神,让我们的前行更有力量。  

【采写】龚名扬 陈琬莹

【策划/统筹】郑佳欣 靳延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