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点解微街访|广州动物园都60岁了!90岁的老太也是它的粉丝


点读广州,为你解惑。《点解》今日点读热词:“动物园”。

你第一次到广州动物园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吗?小时候经常去吗?到了动物园喜欢看哪些动物?

说起广州动物园,相信很多老广州并不陌生,那里的飞禽走兽,花花草草都是满满的回忆哟!

不知不觉,广州动物园已经存在一甲子了,它的现状又如何?本期点解君为各位看官一一解读。

先奉上视频,看看大家眼中的动物园是什么样子的。

视频亮点回顾

●60岁VS90岁

在动物园门口有一位90岁的阿婆,提到自己第一次来广州动物园,阿婆说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在自己70岁的时候。

●陪伴三代人的成长

虽然不是老广州,但是已经来广州生活了很多年的陈家三姐妹说,“经常来广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陪着我小孩的成长。”

而本土老广与动物园的羁绊更深,来接孙女放学的阿婆说:“自己第一去广州动物园已经好多年前了,后来有了儿子就带儿子去,2013年有了孙子又带孙子去。”

●小学生惊呼动物园“这么老”!

说起元旦广州动物园60岁生日,两位小学生惊呼“那么老?!”

点解君给东风东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介绍动物园新推出的VR技术,这个表情应该给100分了!

虽然很想去,但是……“等期末考试考完了再说。”

感受到这深深的无奈,点解君不厚道地笑了。

动物园的前生今世你知道多少?

1930s-1950s:旧园往事

其实,很多老广州可能也不知道,在广州动物园之前,还有一座旧动物园,位于广州立城二千余年的心脏位置、南越国宫署之上。

上世纪的永汉公园。

当时的动物种类真的不多,连孔雀都是珍品。为了拓充物种,管理者还曾发动市民借出动物供展览。

上世纪50年代,中山四路旧广州动物园,孩子们正好奇地打量。

建国后,百废待兴,广州动物园选址重建。当时选定的东北郊沙河顶麻鹰岗一带,现已圈进广州中心城区,42公顷绿地丛林,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1956-1978:艰苦年代,光辉岁月

开园以前的麻鹰岗,行人罕至,坟冢遍野,现在的湖当时只是个烂泥塘。第一代建园人,每天从中山四路的旧园步行到沙河顶的新址开工。

经过两年多的设计和施工,新的广州动物园终于在1958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就吸引5万游客参观。

1958.1.2,报纸报道了新年游客参观新开张的动物园。

建园初期,广州动物园正门景象。

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将印度总理尼赫鲁所赠的一头名叫“八宝”的亚洲象转送给广州动物园。1962年6月1日,越南胡志明主席将20岁的雌性亚洲象“伊龙”送给中国儿童。伊龙被安排到广州动物园和八宝喜结连理,直到今天,园内还有它们的后代。

亚洲象“伊龙”(前者)

那个年代,为了节省开支,园内养着鸡、兔、羊——它们除了被当作观赏对象之外,也是狮子、老虎的活口粮。困难时期,动物园带动物下乡展览,展览队伍走遍了广东大小县城,最远涉足广西、云南,以微薄的门票收入供养全园动物。

1960年,市民专注地观看大象表演。

上世纪70年代,游人在海豹池参观。

1980s-1990s:动物家园,儿童乐园

生活好了,广州动物园的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物园的匠人们改掉了早期受苏联影响,结构厚重、牢固封闭的问题,逐渐形成符合岭南地域气候特色的风格。

他们利用园区山地起伏,设计层差,迂回曲折,步步登高,一步一景,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观念。经过改建,动物过得更舒适,游人参观更方便。

飞禽大观,建成于1989年2月

2000-2017:明日“诺亚方舟”

今天的动物保育技术,能让大熊猫乖乖地量体温、检查牙齿,能让长颈鹿自觉地站在地磅上称重。

在这里生活的动物家族,开枝散叶,瓜瓞绵绵:华南虎初生存活率高达90%;河马二十几年里出生了三十只,100%存活;长颈鹿、黑猩猩都是高产户。

2006年,广州动物园在国内首次人工哺育成功长颈鹿

2017年,连续繁殖五只华南虎

园内的动物科研设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华南地区设备最齐全的动物医疗和研究机构之一。而动物园的目标,是建成华南地区珍稀动物的“诺亚方舟”。

2018年:新增科技馆VR体验

今年,也是动物园的VR元年。这是60岁的广州动物园的一次大胆尝试,事实上,这也是全球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VR动物园。

科技馆的VR体验。

动物地震馆。

2018年1月1日,广州动物园VR动物园正式对公众开放。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公众不仅可以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不可思议的动物画面,而且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与动物进行奇妙的互动。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动物园的变化好大?

点解君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人类的我们都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毕竟我们的祖先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滴。

(部分图文资料整合自南方日报、咩事等)

【策划】L三次方 罗小拉

【采访】玉米

【拍摄/剪辑】林又又 玉米

【文字】Luftlinie 玉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