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5G风口!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下称“粤海信”)发布5G龙伯透镜天线新品,覆盖范围更广、信号更稳定,弥补了国内市场空白。12月2日,粤海信举办“越边界 享无界”5G龙伯透镜天线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企业大咖的参与。
相比于传统的平面天线,龙伯透镜天线是圆形球体,可以更均匀地向外辐射,可以在高铁、体育场馆、飞机等人流密集场所或特定场所广泛应用。在同期发布新品的同时,粤海信也广泛在应用领域进行探索,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启应用探索。
粤海信所在的三水新城,正在加速佛山电子通信产业园和联信5G科技城载体建设。抢抓5G风口,来自企业的探索也为三水新城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直径400毫米
重量4.5千克覆盖范围可达4公里
“龙伯透镜不是新技术,但是龙伯透镜天线的研发却经历了很长时间,因为我们要攻克一个个难题。”粤海信技术专家芦永超表示,粤海信在龙伯透镜天线领域的研发持续了近7年时间,终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从而实现了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解决材料问题。
“直径400mm的球体重量只有4.5kg,龙伯透镜天线可以做到便携式携带,这样就有更广泛的利用场景。”芦永超介绍,该产品在材料运用和工艺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破解阻碍龙伯透镜天线广泛运用于市场的难题,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龙伯透镜天线已经在高铁、飞机、体育场馆等场所进行试验,发现其与传统平面天线相比,可以令基站信号覆盖距离提高3倍。“传统的平面天线在高铁上只能覆盖几百米,但是龙伯透镜天线可以覆盖4公里。”芦永超介绍,如果龙伯透镜天线广泛应用,高铁上信号时断时续的问题将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此外,在体育场馆等人流密集场所,龙伯透镜也可以实现广泛均匀的覆盖。由于重量优势,粤海信研发的龙伯透镜天线还将为飞机提供更稳定的信号。
在贵州鸭池河大桥,新一代龙伯透镜天线已经通过试点验证。利用“龙伯球透镜原理”,通过透镜材料对天线波束赋形,获得高增益、窄波束的方向图,更贴近狭长分布的公路铁路桥,满足桥区的覆盖需求。
此前,龙伯透镜天线技术一直被探索中,粤海信的研发成果,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粤海信新发布的龙伯透镜天线具有高速、低时延、大容量、高增益、重量轻等特点,用于5G移动通信领域中,能降低基站功耗,减少基站站址建设数量等。粤海信创始人李静将龙伯透镜天线比喻为“金钥匙”,将实现更深更广的互联互通。
“万物互联的时代,粤海信研发的龙伯透镜天线是其在细分领域的创新,但是因为天线的利用场景众多,它有着广泛的利用场景,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深圳大学教授黄冠龙表示,物联网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智能制造也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因此粤海信龙伯透镜天线从研发到量产再到推广,将助力5G物联网的落地。
将5G产业发展潜力
转化为“城市三水”活力
万物互联时代,抢抓5G风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遇期。随着中国5G商用时代的到来,对天线等一系列硬件设备零件需求更大、要求更高,这也成为三水5G产业集聚创新元素的一大助力。
在当天的新品发布会上,粤海信还分别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河鸿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合作公司签约,开拓粤海信龙伯透镜天线在5G移动网络基础建设、军工及车联网应用的产业布局。
事实上,粤海信所在的云东海街道在电子通信产业领域已经早有盛名。三水区是我国通信天线制造企业最集中的县域地区,基本形成以通信天线为中心,上、中、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在这条日渐壮大的产业链上,处于龙头地位的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聚集在云东海街道邓岗村、石湖洲村一带,构成了三水电子通信产业的中坚力量。
为擦亮电子通信产业名片,2016年以来,三水着手在这一片区规划打造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的中国(佛山)电子通信产业园。
这个产业园内的企业已经搭上5G产业的快车。云东海街道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云东海加速佛山电子通信产业园和联信5G科技城等产业载体建设,并积极推进存量电子通信企业开展5G技术研发,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实现以商招商,积极集聚上下游优质产业项目。
“三水5G产业发展有基础、有空间,具有将5G产业发展潜力转化为“城市三水”的活力的优势。”三水区副区长姜岳新表示,三水将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三水”集聚创新资源,打造湾区一流的区域创新和人才高地。
截至目前,佛山电子通信产业园已引入粤海信等企业,正在加速动工建设,联信5G科技城已实现动工,并引入中科院南京移动宽带通信技术研发中心5G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型项目。
【记者】魏英
【通讯员】徐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