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泰国正式进入拉玛十世时代,姓郑的泰王室和潮汕人渊源有多深?


当地时间5月4日至6日,泰国举行国王加冕仪式,曼谷王朝迎来第十位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泰国正式进入拉玛十世时代。

玛哈·哇集拉隆功生于1952年7月28日,为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的独子。普密蓬国王2016年10月逝世后,哇集拉隆功于当年12月继位,成为泰国国王拉玛十世,加冕典礼则因长达一年的服丧期而延后至今。

泰国民众自发穿上象征对王室忠诚的黄色衣服,表达对国王的祝福

加冕典礼按照泰国皇室传统举行,庄严隆重。4日的加冕仪式上,首先进行的是圣水浇顶仪式。哇集拉隆功坐在大王宫一亭子内接受泰国僧王等宗教人士的圣水祝福,随后在广南殿接受了枢密院主席炳、总理巴育、立法议会主席蓬贝、最高法院院长集等献上的圣水祝福。

随后,国王接受宗教人士献上的印有国王尊号的金箔卡片和各类圣器,并自行戴上王冠。CNN称,这一王冠由黄金和贵重宝石打造,重达7.3公斤,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冠的7倍。王冠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王室最重要的圣物。

国王加冕典礼持续3天,据泰国公布的日程,国王5日授予王室成员新的封号,并率盛大的出行队伍巡游,6日则在大王宫外围与民众见面,并接见各国使节。

泰国实行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君主立宪制,泰王室在泰国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知你有没发现,历任的泰国国王都姓郑——拉玛二世叫郑华,拉玛二世叫郑佛,拉玛三世叫郑福,拉玛四世叫郑明,拉玛五世叫郑隆,拉玛六世叫郑宝,拉玛七世叫郑光,拉玛八世叫郑禧,拉玛九世叫郑固,拉玛十世叫郑冕。这一切,与一位郑姓的潮汕人有关!

泰国古时称暹罗,是中国的千年藩属国,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清朝廷派往东南亚视察的查岛委员王荣和、余璀会将他们在暹罗的所见所闻向皇帝作了汇报,在他们的会禀中有这么一句话:“查暹罗国王百年前系潮州郑氏,在位十数年。”

这位“潮州郑氏”,正是泰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吞武里王朝的创建者郑王大帝,也即是被梁启超誉为“中国四大殖民伟人”之一的郑昭(昭在暹语中为王的意思)。他的中国名字叫郑信。

郑信

郑信祖籍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其父郑达早年因贫困南渡暹罗谋生,起初在暹罗首都阿瑜陀耶城社会底层工作,后曾取得京城赌场承包权,更名郑镛。郑镛在得到国王赐于“坤拍”爵位后,又娶了一位名叫洛央(又名燕子)泰族女子为妻,并于1734年4月17日生下一子,取名郑信。据说郑镛去世后不久,某日,其时财政大臣昭披耶基节过路偶遇郑信,见其体型异乎寻常,且聪明过人,认为其长大必成大器,便将其收为义子。

郑信自幼接受贵族子弟传统教育,加之勤勉好学,精通律志兵法,及中、泰、越、印等多国语言。13岁便入宫成为泰国宫廷侍卫,后又出任巡抚官(代表国王到泰北各城巡察)、达城副官,在达城城主去世后即出任城主之职。在毋隆葛王驾崩,亿卡塔王继位之后,郑信又被赐为“甘亨碧城”府尹,封爵为“披耶”,因而在暹罗也被称为披耶达信。

1763年,缅甸军大举入侵暹罗,泰国陷于四分五裂状态。此时的郑信已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偏将,他认为要光复国土、收复失地,必先建立基地。于是,在阿瑜陀耶沦亡后,郑信迅速带领五百精兵向东突围,后又以破釜沉舟之志攻下尖城(即今之尖竹汶府),并以尖城,及未占领的东南沿海地区为复国基地,构筑军事堡垒,建立海军,招募中、泰中壮年男子入伍,壮大军事力量。

半年后,郑信开始率部大举反攻,顺湄南河而下,并以势如破竹之势攻下吞武里。当时正值黎明时分,郑信下令进古庙“玛喀寺”上香。继而又乘胜追击,包围了大城,与缅军展开了殊死血战,终于全面击退缅军,驱逐外寇,光复了大城。

郑信大帝塑像

在历经北征南战之后。郑信又带兵平定泰国各方割据势力,于1770年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并于当年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建立了泰国第三代王朝——吞武里王朝,史称郑皇。这位祖籍澄海的男子,神奇地成了泰国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海外称帝的华人。

如今在泰国吞武里,仍完整保存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郑王庙,主殿里供奉有泰王郑信的王像及遗物,是目前泰国第三大寺,也是泰国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郑王庙

当年郑信死后,查库里将军夺取政权成为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为了获得当时大清朝宗主国的支持,他改名郑华,宣称是郑信的后代,以此获得了大清的承认。从此,泰国国王都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每个国王都姓郑。

泰铢背面的郑信大帝

在郑信的家乡澄海华富村,建有一座郑王衣冠墓,并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泰国的诗琳通公主还专程来到澄海华富村拜谒郑信衣冠墓,随行的泰国华侨也带来了一尊仿照曼谷吞武里广场上的郑皇骑马铜像相赠。

澄海郑王衣冠墓

潮汕人对拉玛十世郑冕可能不是很熟悉,但他的妹妹诗琳通公主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泰国王室对华友好,诗琳通公主热爱中华文化,年幼时便在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及王后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学,并长期致力于中泰友好关系。

自1981年首次访华以来,诗琳通公主遍访神州大地,并根据在华所见所闻撰写了《踏访龙的国土》《丝绸之路》等多本书籍。她坚持学习汉语达40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将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泰语,擅长中国书画、乐器,能用二胡、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她也曾到访潮州,如果你到潮州道韵楼,还能看到她为道韵楼题字“古楼神韵”的照片。

诗琳通公主挥毫题写“中泰好邻居”

除了泰王室跟潮汕有这样一层关系外,泰国的政界也充斥着潮汕人的身影。历史上,总共有4个泰国总理、N个泰国副总理都是潮汕后裔。不得不说,泰国和潮汕人的渊源还真不是一般地深!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