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宝安95后少年林高远代表国家队出战,捧回了男子团体冠军奖杯。近日,这位从宝安走出的首位乒乓世界冠军回到宝安重游母校新安湖小学,为该校高远乒乓球训练基地揭牌,再次掀起乒乓热潮。
从懵懂的乒乓少年到如今的世界冠军,事实上,让林高远受益匪浅的是宝安区始终坚持的“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特色教育理念。
宝安特色教育孕育乒乓世界冠军
林高远出生于一个乒乓“世家”,父亲林建宇及爷爷都是乒乓爱好者。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林高远4岁便开始跟着父亲练球。
7岁时,林高远正式入读宝安区新安湖小学,并成为学校乒乓球队的首批队员。新安湖小学把体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并在宝安区教育局的支持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专业教练,训练那些有特色、对体育感兴趣的孩子们。
从一年级开始,林高远就每天6点钟来学校训练,每天保证在校训练至少6小时。在林高远的印象中,童年就没有一个寒暑假,每天都是“泡”在球馆里。频繁的训练和参赛让林高远常常缺课,学校为了支持林高远一心一意打球,几个科任教师还主动为他“开小灶”补习文化课。
林高远清楚地记得,当他深感训练枯燥时,父亲林建宇就告诉他“想要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必须付出超人的努力”;而在学校想偷懒时,教练则会教育他“做一件事就一定要认真把它做好”。点滴教诲,慢慢融入林高远的性格之中,让他养成了认真、努力、不服输的精神。“当时不觉得,现在回想,这些话都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养成了很多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林高远说。
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小小年纪的林高远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大放异彩,捧回一座座奖杯。9岁时,林高远进入省队,14岁跻身高手如云的国家队,昔日的乒乓少年已扬帆起航。如今,沉甸甸的世界冠军奖杯被他捧回。
坚持校校有特色 确保生生有特长
家人在林高远的心中埋下了乒乓的种子,学校便给林高远的乒乓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早在2003年,宝安便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进一步实现宝安教育内涵发展,宝安教育开始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实现从普及向提高的转变。“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教育理念,由此应运而生。
基于此,宝安区做了大量工作:积极鼓励学校注重发展特色项目;完善中小学体艺特色项目的合理布局和梯次配置;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比赛……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宝安区有全国校园足球学校、校园篮球学校、中国象棋基地学校、书法教育示范校、少儿戏曲小梅花基地等6个项目12所学校;广东省足球特色学校、武术特色学校、跆拳道特色学校、毽球特色学校等8个项目24所学校;深圳市高水平体育运动项目学校9所、校园足球学校15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6所;宝安区戏曲项目基地学校40所。
有教无类,宝安坚持把特色教育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万千学生铺就一条多元化的成才之路。正如在会见林高远时,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所说,林高远为宝安的体育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宝安骄子。宝安有46万学生,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林高远成为世界冠军,为宝安46万学子树立了标杆,为大家探索了成功的另一条路径。
【来源】深圳晚报
【记者】孙中春 秦瑶 钟满香 张秋宜 朱正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