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与日本的经贸合作正迎来新局面。8月6日,“湾区极点 佛山智造——2020年日本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投资说明会”举行。与日资相关的四大项目举行签约仪式,签约总额约10亿元。
现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相关负责人及150余位日资企业代表,共同了解佛山投资环境以及重要产业载体,并就产业基础、投资配套服务等问题与佛山商务部门展开对话。
自首家日本企业落户佛山至今,日本对佛山投资稳步增长,成为佛山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日本对佛山投资实现同比增长144.62%,双方合作愈加牢固。
“佛山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实现逆势增长,为处在关键当口的外经贸形势增添了稳定性。”佛山市副市长乔羽说。
在此背景下,佛山举行吸引日企投资的说明会,正是佛山集中力量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外资基本盘的一项重要举措。此举既是为了给进驻佛山的日资企业以增资扩产的信心,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佛山对日资企业的吸引力,为双方未来更广泛的合作打下基础。
签约四大项目
日企在佛山逆势增资扩产
“我们现在计划把花都、南沙两个工厂和佛山工厂一体化运营,让成品加工效率进一步提升。”艾杰旭汽车玻璃(佛山)有限公司(下称“艾杰旭佛山”)工厂长井尻弘纪说。作为此次投资说明会的签约企业之一,艾杰旭佛山计划启动二期工厂建设。
艾杰旭佛山属于较早落户佛山的日资企业。资料显示,艾杰旭佛山成立于2006年,是日本AGC(旭硝子)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的第二家全资拥有的汽车玻璃制造工厂。其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定位为面向华南市场最大的生产基地。
井尻弘纪透露,公司计划投资1520万美元建设二期工厂。新工厂计划建设夹层门汽车玻璃生产线,高精度前档成型生产线以及新建多条总成生产线。按照计划,二期工厂有望在明年6月投产。
艾杰旭佛山并非孤例。在此次投资说明会上,共有3家日资企业的增资扩产项目签约。梳理上半年的日资企业进驻情况发现,还有武汉总和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大同磁石(广东)有限公司等日资企业也与佛山产业园区达成合作。
位于南海的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下称“本田汽车用品”)也是今年增资扩产的日资企业之一。据了解,今年本田汽车用品在佛山建设第三工厂,该公司计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耗资2000万元。新工厂投产后,本田汽车用品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
“新工厂将成为本田改装车的发源地。”本田广东副总经理姜晓曼说,按照计划,本田汽车用品将在今年内展开雅阁、思域等本田主流车型的改装业务,以及RDX等本田车型行李箱垫、踏板、线束的生产业务。
受此带动,日本本田公司在佛山的另外两家孙公司丰富汽配、优达佳汽配也在为业务转型做铺垫。为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先机,本田公司决定重新整合两家企业资源,由丰富汽配吸收合并优达佳汽配,全力进军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马达业务。
丰富汽配副总经理李子富表示,合并后新的丰富汽配公司投资总额为5090万美元,预计未来5年每年将新增投资5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
在疫情的冲击下,一批日资企业仍然选择增资扩产的举动,成为了佛山“稳外资”“稳投资”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日本对佛山实际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144.62%;双方实现进出口总值128.7亿元,增长14.8%。
佛山也得以成为日资企业集中投资的高地。据统计,截至目前,佛山累计引进了日本直接投资项目200多个,涉及投资总额超过36亿美元,涵盖了汽车零部件、家电、新材料、商贸零售等多个行业。
其中,日资世界500强企业更是对佛山青睐有加。目前,包括本田汽车、东芝、永旺、神户制钢、住友商事等在内的22家日资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设立了55个项目,涉及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湾区极点 佛山智造——2020年日本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投资说明会”举行。
强强联合
做优做强佛山产业链
在日资企业不断加大对佛山投资力度的背后,这也是双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搭建优势产业开放合作的创新之举。
特别是以汽车产业代表。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佛山已形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集群,集聚近10家整车生产企业,拥有汽车以及零部件制造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50家,成为广东三大整车生产基地之一。
而汽车产业正是日本经济的压舱石。资料显示,在日本发达的工业体现中,汽车工业一直是日本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近40%,在世界500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一直以来,佛山对日招商的产业指向性明确,即紧紧围绕日本的优势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
2002年,日本本田公司子公司丰技研公司进驻佛山,本田公司也成为首家在佛山投资的日资世界500强汽配行业企业,自此拉开了日资汽配企业集聚佛山发展的大幕。
龙头车企的到来首先拉动了一批配套企业进驻。李子富透露,丰富汽配投产初期,就积极将前置工程的管件、板件的塑形加工等配套公司邀请到佛山设厂,实现加工的本土化。2005年起,配合车厂的国产化目标,丰富汽配又逐步推动管材、板材加工的国产化。
在佛山,2000年后,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丰田合成、AGC等行业巨头企业也相继在佛山建厂,助推佛山汽车产业延链强链。
同时,龙头企业的到来有利于带动产业链升级。丰富汽配目前在佛山拥有20多家常年合作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金属加工方面。“我们会对供应商做定期指导,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符合我们的品质要求。”李子富说。
产业的互补性强化了日资对佛山的黏度。“之所以选择佛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我们的配套厂。”姜晓曼说。目前,本田广东在全国有48家供应商,其中佛山占到15家,是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我们对品质的要求很高,不良率是0.2%,在佛山生产有助于达到这个标准。”
姜晓曼对佛山企业的响应能力印象深刻。2018年北京车展,本田需要改装一款车,时间紧急,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设计、开模、打样和安装。佛山的供应商团队连续三天三夜加班奋战,最终协助本田汽车用品按时完成任务。
井尻弘纪也表示,艾杰旭进驻佛山正是看中这里配套工厂很多,可以很方便买到备品,同时,在本地寻找所需人才也比较容易。
从上半年逆势投资的趋势来看,日资企业已经成为佛山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以及佛山“强链工程”的重要抓手。
在乔羽看来,佛山当前着重发展的装备制造、泛家居、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其中不少都是日本的优势产业,而这些相关企业也有寻求海外布局的动机,未来双方还有望在更广的领域合作发展。
日本企业在佛山投资布局地图。
优化营商环境
提振日企投资信心
“在计划设立新公司的初期,曾有几块候选土地可供选择。而影响我们最终选择的原因之一,就是南海优良的企业服务体制。”东丽膜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隆志在投资说明会上表示,未来如果东丽集团有新的投资,也会举荐佛山南海。
对大批日资企业而言,之所以选择来佛山,除了地理位置和产业基础的优势,他们共同看好的还有佛山的营商环境。
李子富透露,丰富汽配落户佛山,与当时佛山政府部门推出的“一企一策”服务有很大关系,由于政府服务到位,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建设工厂都非常便捷。“这给了我们外资企业站稳根基的条件,也是双方未来发展的基石。”
艾杰旭佛山副工厂长兼品质控制部长王路明表示,自企业落户佛山以来,本地政府部门就为其指定了一名“窗口人”,企业在资金、财务、安监、手续等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找“窗口人”帮助,为企业省去不少功夫。
资料显示,近年来,佛山针对扩大外资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9年初出台“外贸十条”,加大了佛山对外资项目的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支持;当年底,又创造性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1+7+N”工作体系,着力简流程、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
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类经贸往来活动和投资行为受阻。为推动经济复苏,佛山印发《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通过实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等改革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佛山打造成投资热土和创业高地。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佛山市积极有为的稳企政策和招商行动,更是进一步提振了日企的投资信心。
艾杰旭佛山此次增资扩产,需要导入新的生产设备,并且要从日本派专家过来指导。王路明透露,由于疫情往来流程变得复杂,但在佛山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设备与人员的引进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王路明算了一下,疫情发生以来,企业获得稳岗补贴、社保减免等加起来大约有850万元。此外,还获得政府提供的1万只口罩和一批测温枪。“疫情期间,政府工作人员甚至晚上12点,还在微信群里为我们解惑。”王路明说。
打造日企投资高地,除了在本地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外,主动走出去招商也很关键。自2017年吹响“大招商 招大商”的号角以来,佛山不断发力外资项目招商。按照计划,佛山今年继续围绕欧洲、日韩等重点国家开展招商。
受疫情影响,外出招商活动受阻,但是佛山市商务局依然没有暂缓招商步伐。“一是针对国内重点一线城市进行线上线下招商,二是针对欧洲、日韩等近年招商重点国家,能去则去,不能则要积极进行线上的对接和洽谈。”佛山市商务局局长苏岩表示。
未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佛山将派专门团队赴日本开展产业招商,并依托佛山市商务局驻上海商务联络处、与春秋航空日本营业部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持续强化与优质外资企业交流,掌握日企投资的信息和意向。
“佛山与日本的产业契合度非常高,很多日本企业都有寻求海外布局的动机,我们也希望日本企业能够来佛山考察,寻找合适的发展机遇,实现双赢。”苏岩说。
■链接
顺德中日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
村改再造产业空间顺德发力引进日资
在8月6日举办的“2020年日本企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佛山)投资说明会”上,与日资相关的四大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包括顺德中日科技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规划总面积超40万平方米,其中首期约13.8万平方米,将重点引入日本的机器人自动化、汽车零部件上下游项目。
这是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的成果之一。截至目前,顺德已完成土地整理超4.7万亩,十个镇街均因地制宜打造千亩现代产业集聚区。顺德中日科技产业园项目正是建立在顺德大良五沙村改腾出的土地上。
当前,顺德已经成为吸引外企投资的热土,据统计,有超过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顺德投资项目超过100个。而日本是顺德对外合作的最紧密的国家之一,顺德现有50余家日资企业,涉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五金模具、医疗保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葛爱霞表示,当前,顺德吸引外资有“四个一”的优势,包括本地拥有一批优质企业,村改释放了一批土地空间,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以及准备了一批资金扶持产业园区。
“顺德中日科技产业园将改变以往园区先建设再引进的模式,我们希望园区是按照日资企业喜欢的模式建设,包括建筑风格、厂房设计和管理模式等,都充分尊重日资企业的习惯和喜好。”葛爱霞说。
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会遇到“在地化”难题,即产品无法适应地方需求。为此,顺德在珠三角首创“先进装备业在地化服务中心”,并引进智能制造方面的专家,更好地服务外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落地。
“引进日资企业不可以追求数量,更要求质量。”葛爱霞表示,顺德中日科技产业园将着重引进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行业的优秀企业,与本土产业链形成合力,共同打造顺德机器人产业千亿集群。
【撰文】林东云 王谦 叶洁纯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