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惠州高铁北站片区详细规划公示!高铁+城际+地铁打造大综合枢纽


伴随赣深高铁、广汕客专站线的确定和动工建设,叠加已通车运行的厦深高铁布局,惠州未来“3线9站”的高铁轨道格局备受关注,而高铁新城的建设更是成为区域发展的高频词。

作为近郊的枢纽性站点,位于惠城小金口的惠州北站无疑成为焦点。自市住建局2017年底发布《惠州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含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草案)》提出跨行政区域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目标后,惠州北站高铁新城建设进程跃然纸上。

高铁新城的发展蓝图迅速吸引了大量开发企业集聚布局,而随着多方投资的推动,北站高铁新城的建设已然成行。

关注到最新的区域动态进展,雅居乐地产接连斥资囤地新城片区,这也引起行业人士对于区域微观规划的呼唤,设置好规则、定好调,规划走在资本的前头,引导高铁新城区域的精细化发展。

6月25日,在第29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惠州高铁北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下称《规划》),在前期概念性城市设计基础上着重梳理了高铁北站片区的指标要求,引导站点周边区域TOD开发,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

1、新城定位: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与连通大湾区门户

结合片区高铁枢纽站点的布局,《规划》首先对于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勾勒。提出,区域是惠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对外对接区域高铁轨道建设发展,将借力高铁站建设,对内促进惠城区的北拓发展,引导惠州高铁北站周边地区的TOD开发。

进而依托规划地区优越的景观环境,以构建高铁枢纽、创智节点、生态新城为战略目标,打造惠州高铁北站新城。

在区域的功能定位上则为为惠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与连通大湾区门户、百里高铁创新产业带的总部集聚区、海绵城市建设先导区。可见,在交通区位的引领下,区域还将切实发挥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同时引入创新产业集聚,推动区域建设城市示范区进程。

在具体的区位上,不同于此前的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横跨惠城、博罗两个行政片区,《规划》区仅为BZ01高铁核心管理单元的部分,总用地面积约690.37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462.00公顷,非建设用地228.37公顷。

据《规划》公示的片区规划图可知四至范围:西至惠河高速,东至小金河,南至北环大道,北至惠州大道,为以赣深高铁北站站点位置为核心的周边范围。

2、严控土地:

增加“混合用地”倡导功能复合开发

聚焦规划区域当前尚处于开发初期的发展现状,如何规范用地规划,统筹新城的高品质建设变得关键。《规划》对此划定了严格的用地安排。

根据《惠州高铁北站地区分区规划(含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规划区属于BZ01高铁核心管理单元的部分,因此,规划区划分为1个管理单元。

《规划》指出,规划城乡用地由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构成。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非建设用地为水域(E1)和农林用地(E2)。

在用地的设定上,综合市自然资源局近期发布的新新产业用地(MO)的供应需求,《规划》在土地的供应环节也将更为灵活。提出将规划增加“混合用地”功能,包括商务/商业/交通场站用地(B2+B1+S4)、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车辆段及其上盖物业)(S41+W1+B)、新型产业用地(M1+B2)、商住用地(B+R2)等四个类型,提倡功能复合开发。

再关注到区域TOD开发项目的实施情况,新型产业用地的规划供应实际上也为该开发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规划》同时也对各项指标作出限定,要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车辆段及其上盖物业)(S41+W1+B)控制其物业上盖的物流仓储用地(W1)的比例不低于60%,确保项目产业功能的保质保量落地。

3、枢纽建设:

高铁站+城际站+城轨站,构建综合性交通枢纽

作为交通干线拉来的新城,片区的交通规划体系将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将以高铁轨道为基础,构建起城市轨道、铁路、公路路网的多元立体交通格局。

在最为基础的高铁轨道站线布局上,《规划》预留赣深高铁线、广汕高铁连接线位,并设置惠州高铁北站及高铁北站停车基地,这也意味着区域将实现高铁接驳,形成具备始发功能的高铁枢纽。

备受关注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则将有多条线路从片区经过。《规划》指出,将规划预留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5号线、莞惠城际北延线通道和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段用地。但也提出,具体到规划线位及站点依据轨道线专项规划方案进行落实,具体轨道线位及站点以最终轨道线路施工方案为准。

与此同时,《规划》也将构建起密集的公路道路系统实现片区各区域站点,以及与主城区的互通。道路体系将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五个等级,实现对内对外交通的互通融合,形成高密度多维度的高通达性综合性交通枢纽。

在具体的交通设施建设上,《规划》指出将设置1处高铁站、1处城际站、1处城市轨道站、1处长途汽车站,用地面积25.12公顷,全面建设惠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4、配套设施

5所学校3所医院让区域市民宜居

结合现有的社区建设情况,随着各要素的集聚,高铁北站新城片区也将迎来部分人口的进驻生活。对此《规划》提出,规划设置的规划范围内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5万人以内,设施人口也按1.5万人进行核算。

“就目前而言,区域的发展还处在较为初级阶段,配套设施的更多的还是做好功能限制的预留,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区域发展的不断提速,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将不断得到建设和完善。

在最受市民关注的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层面,《规划》将设置寄宿制高中1所,办学规模不小于36班,用地面积约5.10公顷,位于BZ05-02地块;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不小于45班,用地面积约4.12公顷,位于BZ05-08地块;以及规划建设3所幼儿园,其中9班幼儿园2所、12班幼儿园1所,均为独立占地,分别位于BZ03-07、BZ03-58、BZ05-06地块。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交由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规划》还将建设1所医院,用地面积2.21公顷,不小于200床,位于BZ05-13地块;以及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分别位于BZ03-07、BZ05-06地块。此外还将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福利设施构建。

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文化站,以及商业广场,绿地公园等设施也将得到建设完善,充分满足片区市民居住的宜居生活需求。同时也将有效满足交通枢纽所面临着的人员交流互通,以及产业集聚带来的产业人口生活的配套需求。

关注:

区域住宅建设高度不得高于80米

为强化片区的风貌控制,《规划》还将实施严格的控高举措,对于新城内部的各类型建筑建设高度作出明确要求。

具体到指标内容,《规划》提出,商业/商务用地:H≤200m,居住用地:H≤80m,商住用地:H≤100m,新型产业用地:H≤80m,教育设施用地:H≤36m,文化设施用地:H≤12m,车辆段及其上盖物业:H≤36m。

【记者】张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