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44家“世界500强”,为什么纷纷投资东莞?


近日,“世界500强”榜单公布,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东莞正呈现出“世界500强”加速落地的趋势,例如7月30日,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是碧桂园在东莞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预示着碧桂园莞深区域在东莞开启二次创业。

和碧桂园一样,全球共有44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到东莞投资,65个项目已累计投资45.8亿美元,涵盖了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零售、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这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个个可圈可点:碧桂园投资的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是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园区;华为投资100亿元,在松山湖建设新基地;沃尔玛在东莞建设中国零售业最大的多温区生鲜配送中心,是沃尔玛进入中国23年以来最大单笔投资项目;雀巢31年5次追加投资,近十年为东莞直接贡献税收40亿元……

这些“世界500强”为何青睐东莞这片土地?“百强”进驻,为东莞产业转型、打造创新高地带来何种效应?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展开调研。

投资东莞,只因一些动人“插曲”

8月7日,东莞南城区,东莞雀巢有限公司车间里鲜见人影。全自动化设备快速完成配料、检测、装袋等程序,一包包雀巢咖啡运下流水线。

雀巢是第一家到东莞投资建厂的“世界500强”企业,从1988年至今的31年间,先后5次在东莞追加投资,累计投资7.8亿元。近十年为东莞直接贡献税收40亿元,是东莞外资工业纳税企业第一名。

雀巢为何青睐东莞?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回忆,上世纪80年代,雀巢决定布局中国,首选珠三角。张浩回忆,考察了珠三角多个城市,大家区位条件、发展环境都差不多,最终决定投资东莞,是因为一个小插曲。

当时,雀巢想在中国寻找一个咖啡种植基地。广东气候湿热,不适宜种植。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东莞市政府知道这个消息后,居然不怕麻烦,主动为雀巢打探选址,发现云南普洱适宜种植。又颇费周折,引荐雀巢工作人员到普洱实地考察,最终促成雀巢咖啡种植基地在普洱落地。

张浩说:“这件事,让雀巢的管理层非常感动。本来是和东莞毫无关系的事情,但东莞政府却热心服务,给他人做嫁衣。这让我们看到东莞是真心诚意地为企业着想,帮企业解难。”

就这样,雀巢在中国最早设立的咖啡厂,定址东莞。东莞也引进了首个“世界500强”企业。

“扎根东莞31年,我们成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见证者。”张浩说,近几年,政府密集出台扶持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自今年4月起,咖啡生产适用的增值税率进一步由16%降至13%。事实证明,雀巢在东莞设厂非常正确,不仅市场开拓了,生意也做大了。

据东莞雀巢有限公司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8十年间,在咖啡种植、原料采购、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其他产业链配套合作方面,东莞雀巢累计为社会带动和贡献产值160多亿元。

雀巢投资东莞的故事,是近年来东莞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的缩影。

东莞通过倍增计划、市镇领导结对帮扶等方式,为企业解决经营问题。为重特大项目提供全流程、专门服务,促项目落地。东莞还在子女上学、生活配套等方面为企业家提供便利。设立人才激励奖金,降低入户门槛,建设人才住房,解决人才衣食住行。

东莞出台“高质量利用外资十条”:市财政安排10亿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企业通过省、市联动奖励最高可获2.5亿元。市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1亿元的外资项目最高可获奖励2000万元;外资企业实际到资,最高可获奖励1000万元。

如今,东莞整体投资成本明显低于广深。以工业用地为例,东莞工业用地地价约为深圳的五分之一,不到广州的四分之三。写字楼租金方面,东莞写字楼均价为深圳的五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工人工资方面,东莞制造业平均工资比深圳低五成左右,比广州低三成左右。

热土蝶变,产业城市同频共振

碧桂园为何青睐东莞?碧桂园集团副总裁黄宇奘解释:“东莞位于广深之间,又有‘世界工厂’的产业积淀,有能力蝶变为‘中国硅谷’。”

初到东莞,碧桂园并非“白富美”。首个项目在大朗镇,五六十名员工挤在几个小房间办公,笑称自己是“莞漂”。然而,在东莞这片创业热土上,碧桂园莞深区域迅速发展,目前超过70个项目遍布莞深两城。2017年,碧桂园在东莞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22%,攀升至行业首位。

热土之上,风云变幻。东莞在变革,碧桂园也在转型。2017年至今,碧桂园莞深区域在东莞开启了产城融合的二次创业。

今年7月30日,2019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与以色列经济部共同打造的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是碧桂园在东莞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

碧桂园集团莞深区域相关负责人介绍,投资该园区主要有四点考虑:松山湖优良的环境区位,将是大湾区科创产业爆发地;未来十年,东莞是广深港产业转移首选地;地处华为产业链的最近布局区;位居大湾区几何中心,公铁空轨交通便利。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将聚焦水处理及节能环保、高端电子信息、AI及机器人、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碧桂园不仅将自身资源注入该项目,还将与她保持密切合作的52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众多高校的资源,一并带到园区,形成强大的技术池、资金池和项目池,帮助企业对接世界顶尖技术、全球资金和国际市场。

除了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碧桂园还在东莞布局了谢岗碧桂园智造创新中心、常平TOD·科技小镇、厚街碧桂园运动小镇等产城融合项目。碧桂园的商业管理、长租公寓、文创产业、城市更新等多元化新业态,也在东莞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如今,碧桂园莞深区域已由单一住宅服务商,转型为城市多元业态综合服务商,与东莞这座城市共同成长。

东莞目前正在大力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破解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制约难题,确保各种项目都能在东莞找到合适载体。

针对重特大项目,东莞拥有53.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园区、60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的滨海湾新区、17.35平方公里的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针对科创型、中小成长型企业,东莞有大学创新城、台湾科技园、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大批现代产业平台。

针对个性化需求的投资项目,东莞将推出超过60万亩的“三旧”改造,全市将统筹整合3万亩以上的连片土地,提供定制化产业用地。对于文旅健康产业,东莞拥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31万亩农保地、15个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6个自然保护区,载体多种多样。

“百强”进驻,重塑东莞产业链条

8月8日,华为从瑞士引进的轻轨小火车,穿梭在东莞松山湖基地内的12个欧洲小镇之间。

在风景优美的松山湖畔,占地约1900亩,总投资100亿的新园区,是华为目前“在全球最大的园区”,除了华为终端总部,还布局了第二代数据中心、华为大学、研发中心和中试中心等功能载体。

华为落子东莞,让曾经的“世界工厂”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事实上,早在2007年,华为的全资子公司聚信科技就来到来了东莞,在松山湖设立公司。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时代开启,国产品牌手机迅速崛起,聚信科技驶上了发展的快速道。公开报道显示,聚信科技在2010年产值突破百亿,实现东莞“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

随后华为终端等项目也陆续迁往东莞,OPPO、vivo等国产一线品牌整机生产企业迅速崛起,不仅在东莞集聚大量的生产和研发力,而且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少“隐形冠军”相继在东莞集聚,以国产手机品牌整机生产制造为主,元器件及模组、电池及周边配件为主要配套的产业链格局更趋完善,东莞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

沿着产业巨头的供应链一路追溯,配套厂商往往是“逐水草而居”。生产全球15%手机电路板的五株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企业行政总裁曾国权说,由于想与华为靠近一些,企业就从梅州拓展到东莞来办厂。“在东莞这边扎根后,距离华为近了,完善的产业配套更为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

再向供应链上下游追溯,为巨头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的企业正在成为支撑产业加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大族粤铭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提供关键技术、设备供应服务。  

在产业巨头的辐射作用下,一幅先进制造业的版图在东莞铺开。今年上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124.67亿元,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1%;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867.44亿元,增长1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5%。

如今,在华为等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下,目前,东莞有工业企业超过17万家,电子信息产业综合配套率超过90%,拥有一个国家产业集群、11个省级产业集群,产业综合配套完备。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源表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莞投资,粤港澳大湾区20家“世界500强”企业环绕东莞,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优势。例如,华为将新基地迁到东莞,同样把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人才和技术也带了过来。在供应链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落户某地,都会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面向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也进入多维度、深层次、高水平发展阶段。东莞提出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此目标,东莞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智能制造全生态链上,东莞积极推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竣工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智能制造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一步投入支撑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上云等资源,强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企业的措施。围绕短板进行提升,厚植智能终端等产业优势,培育发展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引进一批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企业加强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能力,推动市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龙头牵引,东莞崛起创新高地

8月6日凌晨00:43,印着沃尔玛字样的冷链车,开进东莞沙田镇的华南生鲜配送中心。快速卷帘门的设计、送货平台的高度密封性,让站在冷库外的司机们并未感到强烈的冷热对流。

对车辆进行预冷后,红色信号灯亮起,冷藏区的员工开始装货。凌晨01:43,载满生鲜的冷链车出发。路上,车载感应器全程监控整车温度及配送路线。03:37,这辆车按时到达沃尔玛一家门店。华南100多家沃尔玛的生鲜,都是这样从东莞冷藏配送的。

7月22日,《财富》杂志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沃尔玛连续第六年,占据世界500强冠军宝座。

消息传到沙田镇华南生鲜配送中心,沃尔玛的员工们非常欣喜。一位员工骄傲地告诉记者,配送中心是沃尔玛进入中国23年以来,最大单笔投资项目,获得两项全国第一:中国零售行业最大的多温区生鲜配送中心,中国零售行业首个通过BRC仓储与配送全球标准认证的配送中心。

华南生鲜配送中心今年3月投运,投资超过7亿元人民币,可同时处理超过4000种需冷藏、冷冻或恒温存储的商品。目前服务沃尔玛华南区域的100多家门店,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16.5万箱。

“我们的制冷系统以氨制冷为主。”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鲜物流营运及质量控制高级总监范学海介绍,氨的制冷效率较氟提高约7倍,更安全节能,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危害,易被无害化处理。

在生鲜配送中心慢走细看,各种设计独具匠心,引进了沃尔玛在全球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验。

在库区保冷设计上,采用“外保温、内结构”的建筑方式;在收货和送货平台使用高度密封的门,控制室内外冷热对流;库区之间则通过快速保温门或卷帘门控制温度。“通过有效控制库区温度,库区每年节电超过33万度。”范学海说。

“配送中心投用后,华南的冷链仓储面积扩大了5倍,减轻了门店的生鲜库存压力。”范学海介绍,过去沃尔玛的门店必须储备8天的生鲜,有了华南生鲜配送中心,门店只需两天库存,极大提高了门店生鲜的品质。

在东莞,像华南生鲜配送中心这样的国内领先科技,正越来越常见。东莞作为国际制造基地,具有完备的制造基础,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东莞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当中,具有产业企业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势。通过东莞的连接转化,这里将成为“中国硅谷”,东莞可谓“两头吃水”“左右逢源”。

近年来,东莞建成了数量众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市创新科研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满足企业产品研发设计需要。东莞拥有“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此外,东莞还拥有500多万的技工人才,致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见习记者】吴擒虎  

【记者】叶永茵 戴双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