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28岁成为带头人,她带领杨箕村三次“创业”


看到微信群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的视频,张建好回复了一个“羡慕”的表情图。算一算日子,她已经三个月没去跳舞了。

张建好和老姐妹们的约定雷打不动,每周逢一三五,都要跳一次舞。然而,近期张建好却总是缺席。和其他老姐妹不一样,从杨箕村党总支书记退下后,张建好又担任了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平日里有不少事要操心。

“好姐,下次一定要来啊!”老姐妹们在微信群里呼唤她。

张建好刚想回复,屏幕上却显示有电话打来——又有事要忙活了。

改名以明志——

28岁成为杨箕村带头人

杨箕村有四大姓氏:姚、李、秦、梁,张姓却是外来的,曾经只有张建好一家。当张建好出生的时候,家里人谁能想到,这个只有三斤多重的“小不点”,长大后能扛起杨箕村的大旗呢?

28岁之前,张建好还不叫这个名字。小时候体弱多病,爷爷希望她能健康成长,给她取名“健好”,家里的重活也从不让她沾手。张健好专心读书,身体也渐渐调理好,后来考上了广州市育才中学。

“一个女仔,要不要读这么多书?”张健好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疼爱孙女的爷爷作出决定:“卖掉生蛋的母鸡,供她上学!”然而学费是有了,但却没有闲钱给她买一双鞋子。张健好只好打着赤脚上下学。

杨箕村成立人民公社后,村子里铺了水泥路。但时间久了,道路出现坏损,日渐失修。张健好的脚每天踏着坑坑洼洼的村道,路过污水乱流的沟渠,一步步走到学校。夏天蚊子多,她的脚上被咬出一个个包。有一天放学,老师卢绮莲看到她光着脚,心疼地说:“张健好同学,你在教室等我一会。”当卢老师再次出现的时候,她的手里多了一双鞋子和几件衣服。

在学校里,张健好的成绩突出,身体也锻炼得越来越健康,性格外向活泼的她,慢慢长成一个行事风格雷厉风行的女性,高中毕业回村后,居然当上了村治保主任。那个时候,张健好觉得,爷爷对她的期许已经实现了。

她今年已经71岁了,身体依然硬朗,经常和退休的老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一周三次。几年前,看着被改造成现代化社区的杨箕村,她笑着退休;而在40多年前,她却是哭着上任的。

“小张,以后担子就由你挑起来了!”28岁的张健好被推选为村主任后,老村主任把账本交付给她。

“怎么才这么点钱?”看到账目上的流动资金只有150元,张健好吃了一惊。

但她无法埋怨老村主任。毕竟村子里的光景大家都看得见啊:村民吃大锅饭,“大排工,一窝蜂”;工业不成规模,田里种的菜又偏同质化,卖不了好价钱,为了处理快变质的菜,只能一车车倒进江里喂鱼。

想着想着,张健好开始哭起来。她想把压力和对未来不可知的忧虑都发泄出来。

哭完了,就得拿出带头人的魄力来。怎么做能明志呢?张健好想了想,拿出笔来,在纸上写下三个字——“张建好”。“抛开个人,带着乡亲们把村子建设好!”她暗下决心。

她在村里算是高学历,头脑活泛、视野开阔,在私下调研之后,很快和班子成员商讨出搞联产承包的法子。但当时国家还没政策,只能偷着搞。后来上头有人知道了,警告她说:“你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坐牢的!”上级也派来工作组审查,大家都担心张建好会被抓走。

“这是我们集体决定的!”村民们力挺张建好。至于公社领导,他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审查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最开心的是村民们,那些承包土地的农民,当年收入就增加了2—3倍。张建好的名字,算是改对了。

推行股份制——

一座“亿元村”诞生

张建好到现在都“怕”见到一种食物:汉堡。

这种“情愫”源自她在国外进修的经历。为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建好曾在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三年大专课程,并通过了经济师资格考试。后来,张建好赴美国圣玛丽学院进修企业管理专业。

“a-d-m-i……”张建好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带着一台录音机,苦学英语。为了省钱,她的每顿饭都是汉堡等快餐,连吃了三个月。

“妈妈,你快回来吧,家里遭小偷了!”孩子在电话里哭诉。原来,在张建好赴美期间,保姆把家里的钱都偷走了。当时张建好的婆婆摔伤了脚,孩子在学校读书,丈夫工作忙经常不着家。听到孩子的话,张建好想立刻启程回国。但她最后还是说:“妈妈有更重要的事,忙完了就回家!”挂上电话后,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口中“更重要的事”指的是杨箕村的发展。1987年,在张建好的带领下,杨箕村成立了经济股份合作联社,开始探索股份制。

在1987年举办第六届全运会后,广州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杨箕村逐渐被“包围”在城市当中,成为一座“都市中的村庄”。城市建设也使得杨箕的农田越来越少,要想变杨箕村的地理优势为经济优势,必须要改革。

张建好想在杨箕村推行股份制,还有几个原因:杨箕村一部分属于东山区,另一部分属于天河区,导致集体财产产权归属不明晰;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外出工作的村民想要回来;实行联产承包后,村民们只关心各自的发展,对集体经济不上心。当时,杨箕村搞股份制的具体做法是:对行政村一级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进行清资核产,折股量化到人,明确集体产权的归属,做到“还股于民”。通过成立股份合作经济机构,从组织制度上解决了村民委员会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不分的现象。

“你们这是要分光吃光集体资产!”股份制的实行引起了个别上级领导的强烈反对,并派工作组进村调查。这次,张建好不仅没有退步,还迎风而上,出任经济股份合作联社董事长。以4000万元固定资产起步,三个月后,杨箕村集体资产猛增至1亿元,正式步入“亿元村”行列。

在一些“老广”的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杨箕村还是田野片片,周围只有南方日报社与外商活动中心的楼比较高。外商活动中心便是杨箕村搞股份制改革的产物,后来改名外商大酒店,一直营业到去年。

不走“寻常路”——

杨箕迎来第二春

张建好怎么都想不到,村里的土地有一天会“突然”没了。

杨箕村地处五羊新城和珠江新城之间,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珠江新城开始开发,杨箕村的600多亩土地全部被广州市政府征用。得知村里的土地将被征完,村民们都慌了。

“土地是命根啊,能不能不征地?”村民们找到张建好“求情”。

也有些村民觉得生活没了出路,嚷着要解散集体。

“这种集体还要来做什么?”

“我们去卖牛腩粉算了!”

村民们的焦虑和不安“钻进”张建好的耳朵里,让她倍感压力。她清楚,拒绝被征地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没了土地,村子以后还怎么发展?“难道我要当‘败家子’吗?”她问自己。

无论如何,首先要做的是安抚民心。张建好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只有广州建设好了,才能带动杨箕村的发展,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张建好保证,以后杨箕村会比现在更好!”

……

在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村民们终于松了口。“张书记,我们都相信你!”

实际上,对于交地之后该怎么做,张建好也没想好。毕竟当时还没有“电商”等互联网产物,如果没有土地,做什么都是白搭。为了找到新出路,她和村班子成员讨论过很多次,都没有想出能够脱离土地资源的办法。为此,心焦的张建好偷偷哭过好几回。

当时张建好已拿到经济师资格证,经济学的知识帮助她开拓了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思索之后,张建好的脑子里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杨箕村为什么不能到外地“征地”呢?可以到其他地方购买土地,建厂房、办企业啊!

带着这个想法,张建好先是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随后到海珠、萝岗、增城等地着手“征地”。办企业,水陆交通都要方便,张建好看上了增城新塘镇;萝岗生态环境好,张建好便打算在那里盖学校、养老院……就这样,前前后后征集400多亩土地。

土地有了,合作商呢?后来台商、港商来了,开辟出“工业一条街”,建起厂房、商场、写字楼等。很多村民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了谈合作,张建好有一次和投资商谈判了三天三夜。

等到了2007年,杨箕村的固定资产达到8亿多元,全村的总产值收入达4.3亿元,税利8000多万元。

张建好没有食言,杨箕村真的越来越好了。

2016年10月2日,杨箕村摆下 1500 桌宴席,邀请回迁村民、兄弟村等超过万人吃饭,盛况空前。2009年,62岁的张建好曾提出退休,但上级和村民们都希望她留下来,完成杨箕村的改造。其实到退休年龄后,张建好曾几次想退休,都没有成功。

在回迁宴当晚,村民们围住张建好,有的向她表达感谢,有的回忆杨箕三次创业的往事。

——“好姐,杨箕村好在有你!”

【策划统筹】李强

【记者】王聪

【校对】陈宇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珠江潮,巾帼追梦勇担当。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南方日报联合推出“建功新时代,见证广东女性力量”系列报道,以我省优秀女性代表为故事主角,讲述她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不畏挑战的成长史、服务社会的奉献史,展现新时代广东女性独立自强、敢于拼搏、奉献社会的精神面貌。敬请垂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