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首日组队,次日观摩,第三日9节优质课程上线,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录制100多节课程,中山线上教育课程语文教师团队的闪电速度,令人惊叹。
现下,中山不少学子通过南方+中山频道、中山教育信息港等渠道观看中山市教体局统筹指导的线上教育课程,开启“云开课”模式。网课直达入口:中山网课,名师在线
中山在6日内召集了逾100位名师,均在中山市电教站参与线上课程录制。
语文组共计30多名教师参与。他们的领头人,是中山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专家梁雪菊。
“把上好一节教学、研究、培训相结合的优质课程,作为对自己的最好奖赏。”要做的不是保底教学资源,而是优质资源,带着这个目标,梁雪菊马上紧锣密鼓地组建团队。
她说:“我想告诉家长们,我选了中山最好的老师,给你的孩子上课。”
队伍强大:
从全市6000多名小语教师中选拔
2月26日晚,梁雪菊接到通知后,召集6名语文核心骨干教师参加线上会议。会议开至当晚11时许,6名教师当即同意加入,分别负责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课程的指导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全国百佳特色教师……有着众多头衔的梁雪菊是中山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总教头”,负责全市6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哪些老师对教材解读能力强,能担此重任,她心中早已有谱。短时间内,语文组召集到30多位教师,每一位都是市骨干教师。
“我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中做了盘点,选择了30位教师,分到6个年级组长的麾下。” 梁雪菊要的,不是背稿站在镜头前表演的教师,而是能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打开、言语实践的延展、文字美感的召唤,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内化于心的教师。“不管是‘厅堂’的事还是‘厨房’的事,我选的必须是一把好手。”
比如蒋阳晔老师,是其中一个组长。她对于孩子写字的习惯、读帖的能力、识字的方法,拿捏得十分精准。蒋阳晔原来在小榄镇一所民办学校菊城小学做老师,她所带的学生,个个能写一手字帖一样的字。
后蒋阳晔调去一所乡村学校,那里的家长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孩子写得的字漂不漂亮,不怎么上心。很多老师劝蒋阳晔,不要白费功夫在教导孩子写字上。但蒋阳晔偏偏不信邪,仅用一年的功夫,又教出了一批写字漂亮的学生。
或许正是她这样严谨踏实的教学作风,让她从一名乡村教师,逐步成长起来。如今,蒋阳晔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刚刚提拔成为一名教研员。梁雪菊在线上找到蒋阳晔,提及组建团队参与线上课程录制的事情,她立马应了下来,没有半点犹豫。
闪电速度:
不到半个月录制课程100多节
“今天晚上谁可以先做一个课件出来,明天要去录制,其他老师可以先过来观摩。”26日晚,开完召集会后,梁雪菊收到通知,需要一位教师于第二天,即2月27日开始录制课程,供其他老师观摩。
“我有个差不多的《村居》,不带写字指导的,明天我可以做小白鼠。”在语文组的组长群里,看到梁雪菊发的消息,负责二年级语文课程指导工作的老师周忠敏二话不说,自告奋勇,直接开始做课件设计,一直忙到凌晨5点多。
录制当天,20分钟,娓娓道来,一镜到底,让不少观摩的老师直呼厉害,倍感压力。
“周忠敏的课有张有弛,有收有放,对于学科内容的把握以及孩子的思维如何引导,手中全是妙法。” 梁雪菊说,周忠敏40多岁了,却能当晚拿出一个精美课件,用希沃白板,呈现一节优质的互动课堂。
根据要求,语文组每周至少要录制近30节课程,但录制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梁雪菊统筹指导的语文组,以扎实的功底,闪电的速度,录制了100多节课程,远超指定目标。目前课程按计划可播放至本月下旬。
课程内容受到了许多教师和家长的赞赏。一名东莞教师更是与梁雪菊联系,直言:“我们教学直播,我总是先看完中山的课程再去看国家云平台的课程,才去备课。”
从首日组队,次日观摩,第三日语文组9节优质课程上线,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录制100多节课程,语文组的闪电速度得益于中山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过人职业素养。
梁雪菊说:“这些年,中山在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教导工作上,下了许多功夫。疫情当前,对于这些优秀教师,我很自豪。他们冲锋在前,打了漂亮的一仗。”
严谨教学:
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像农民一样耕作
6位组长中,还有一位组长,如今身在湖北仙桃。这位组长虽不能亲身上阵录制课程,却天天备课,和录课老师一对一电话视频研讨,经常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教师们付出的心力,确实不少。
怎么样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确保20分钟线上课程全是干货?梁雪菊的要求很高。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语气助词,她都字字计较,要求老师们拿出来的,都是优秀的样板。
比如一名老师在教姓氏这个知识点时,用孙悟空、刘备等人名做示范。梁雪菊第一时间表示了反对——孙悟空是个小说人物,刘备这样的古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用这样的人物来举例,不够严谨。
“为何不用自己的姓名举例呢?我是梁雪菊老师,梁是我的姓,雪菊是我的名。小朋友,你们的姓是什么?名是什么呢?” 梁雪菊一番话,让这位老师豁然开朗。
2月27日开录的时候,新版统编教材还在快递的路上。许多老师备课,只能从网上下载电子版教材。但很多网上教材版本不够准确。有一位老师根据上一年教材录课,在教学中仅多说了个 “吗”字,这在线下教学时是不会有人留意的。
但在录课中,这位老师依然坚持重录,确保字字严谨。
“我常和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是,面对教育教研,我们们要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像农民一样耕作。”
梁雪菊说:“教师一定要知道终极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要知道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你必须种出果实,让这片田真的长出庄稼,有收成,而不是纸上谈兵。这很考验老师的教学设计。”
自有风骨:
打造中山小语的“香山流派”
“中山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是群像式优秀,不能只是我一个人优秀。” 作为全市6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总教头”,如何把指导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梁雪菊依据“三足鼎立”,来指导教研。
首先是中山市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组内有15个核心成员,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或是擅长口语交际教学,或是作文教学功夫了得,或是写字教学的一把好手。其次是中山市小语会。梁雪菊是会长。该会在中山成立了6个研究中心。
第三是她指导的梁雪菊名师工作室。每个阵地,上面均有一个领衔人,指导下面不同成员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一个金字塔结构,推动整个中山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发展。
三足鼎立的机制, 让繁琐的教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最近这段时间,梁雪菊每天都是凌晨2点多才睡,早上7点起床,中午没有午休。她在忙微课录制,忙线上教育课程录制,还有书法教研。尽管如此,梁雪菊一旦想好了要做什么、怎么做,就会很快去执行。
她指导的“梁雪菊名师工作室”,于2015年7月2日挂牌,旨在与优秀语文教师们一起,做一群好玩的“小语人”,打造小学语文教学的“香山流派”。
方阵机制、基地机制、会课机制、读书会机制,送课讲学著书机制,四年来,该工作室形成了强大的内在造血机能,成为了中山小学语文教研强劲的动能。如今,一大批人独当一面,以群像示人。
这种群体式,而非个体式的教研龙卷风于全省乃至全国少见。工作室举办的雪菊读书会,至今已有23期,规模最大时有5千多人参与。
“中山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大陆走向海外,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在我的香山流派中,追求的是开放务实、前沿课堂的样态。这些年来,我们的优秀老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虽然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四年,但梁雪菊前阵子才刚刚开了微信公众号“雪菊名师工作室”。百忙之中,梁雪菊依旧在找事干,不愿停下。
公众号的第一篇推文里,梁雪菊这样介绍:“春天来了,公号开了,该种下些什么呢?先种一颗追问的种子吧,在孩子的心田上。”
“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科本身,往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关于此次组建线上课程录制教师团队,梁雪菊甚至连这项工作的有偿无偿都没有提起,不少教师问都不问就直接应下。
梁雪菊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常时期行自然之举。‘自有风骨,初心不易’,是我对自己,对我们中山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风清气正,方能长足远至,高远无界。”
【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视频】实习生 周洛华
提供中山一手教育资讯,发布权威解读!扫码进群,与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