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东莞新闻 > 正文

篮球精神,融入东莞城市血液


9月1日,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东莞赛区正式开幕,当天上演的立陶宛队大胜塞内加尔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场比赛中,立陶宛队的球迷不远万里来到东莞,穿着统一配色的衣服,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良好的篮球文化也是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国家却能成为篮球强国的原因之一。  

有人指出,立陶宛良好的篮球氛围、篮球基础与东莞何其相似。作为其中一座男篮世界杯的主办城市,也是国内篮球氛围最好的城市之一,东莞在篮球领域拿下多项冠军背后,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球迷支持,这奠定了这片篮球热土发展的基石。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在东莞篮球界具有代表性的篮球人物或团体,从他们的人物故事里,感受东莞的篮球文化和篮球精神。  

双料冠军闪耀全城  

是偶然也是必然  

伴随着裁判的终场哨,赵睿将篮球抛向空中,广东全队涌入场内围成一圈,将总冠军收入囊中,“九冠王”成为CBA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  

2018—2019赛季,CBA和WCBA的冠军同时花落广东,两支球队皆出自篮球之城东莞,“篮球莞”这个名字再次响彻全国。  

在CBA的24个赛季中,曾有两支球队对联赛冠军形成过“垄断”之势,一支是八一队,另一支便是广东队。本赛季之前,两队都夺得过8次总冠军。其中,有“华南虎”之称的广东队在CBA的24个赛季中从未缺席季后赛,并连续17年进入四强,14次打入总决赛。  

在这个赛季中,球队运用了现代篮球的“小球”战术,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利用双小外援的特点,提升球队的整体攻防速度。球队的年轻队员胡明轩、赵睿以及徐杰等也进步神速,他们通过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球队的信任。  

在季后赛的半决赛对阵深圳队的第一场比赛中,胡明轩更是砍下了个人季后赛的得分新高22分。在决赛中,胡明轩、赵睿以及徐杰轮流防守新疆队的外援费尔德,成功限制费尔德的发挥,为广东队拿下第九冠作出不少贡献。  

东莞女篮今年也拿下了队史首个冠军。这是时隔八年再次闯入WCBA总冠军决赛的东莞女篮队史上第一座WCBA总冠军,也是继2017年全运会广东女篮夺冠后,再次书写南粤篮球历史,为“篮球城市”东莞再增浓重一笔。  

在球场上时间逐渐走向零的那几十秒内,东莞女篮队员沈怡与队友们相拥而泣。这个冠军对她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她第三次冲击WCBA冠军,前两次都惜败,而今在东莞圆梦。  

沈怡说:“夺冠后,我们控制不住,当场就哭了。因为赛季持续了4个月,很多人在比赛中都有伤病,仍坚持到最后,为这个冠军付出了太多努力。”  

“来自东莞的两支球队在同一个赛季夺得中国顶级篮球联赛冠军,是偶然也是必然。”正如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两支球队都具备夺冠实力,并在同一个赛季抓住了机会,有偶然因素。从结果上说,两支球队不仅自身发展得好,也获得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多年支持,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民间赛场同样精彩

镇街球王打造无敌之师  

在民间赛场,东莞今年也夺得了男女子省级联赛冠军的“大满贯”。  

在粤男篮联赛的五年里,东莞队皆轻松进入总决赛且取得了五届比赛的总冠军,霸主地位难以撼动。这支球队在联赛史上多年来仅输过一场比赛,这也充分显示了东莞民间篮球的强大。  

早在2015年,广东组织首届省篮球联赛,这在民间激起了很大的反响。这是属于“草根球王”的大舞台,广东省篮球联赛把民间的比赛给统一起来,组织成规模化的地区联赛。  

对于东莞队派谁出战?“虽然有点艰难,但最后我们还是力排众议,将各个镇街的‘球王’集合在一起,将他们糅合成为一支队伍。”现任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会长、东莞市篮球协会名誉会长方伟民说。  

方伟民说:“让各个镇街的‘球王’组队,从另一方面看,也让这些草根球员能够在高手云集的球队里面迅速提升水平。”  

东莞各镇街的“球王”是怎么来的?故事则要从2003年讲起。那时东莞宏远队已经带动起一股篮球旋风,加上东莞本身篮球基础好,原东莞市体育局(以前称东莞市体委)便开始组织东莞市篮球锦标赛。  

“我们当时步子迈得很大,第一届就要求全部镇街参加。”方伟民说,开始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镇街出于缺少经费和优质球员等原因拒绝参加比赛,但在方伟民等人的动员下,最终让所有镇街派出队伍参赛。  

而这一开始,这项民间联赛便再没有停办过。  

东莞的市联赛尽管只是民间赛事,但近年来却不乏全国各地的篮球好手加入。在许多高水平运动员汇入后,作为本土球员的肖海亮意识到,在与高手的对抗中,更能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打了多年市联赛后,肖海亮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技能和投射能力,成为东莞男篮粤联赛中前五的得分手。  

浓厚的篮球氛围、广泛的篮球基础,让东莞的民间篮球如日中天。  

在2018年的亚运会中国男女三人篮球队双双夺金,代表国家参战的男子队伍,正是东莞球员黄文威、肖海亮、曾冰强,他们都是在广东省篮球联赛中代表东莞队出战的球员。  

为了从“草根”球员中培养和发现更多好苗子,东莞篮球协会每年拿出部分资金鼓励三人篮球的发展。“我们鼓励群众自己组织三人篮球比赛,让他们自己组队参赛,通过在比赛中积累积分,然后年底给他们发奖金。”方伟民说。  

今天的东莞篮球,已经形成了以宏远男篮和新彤盛女篮为代表的职业篮球与市联赛、三人篮球等为代表的民间篮球相互促进的局面。  

注重青训着眼未来

传承宏远球队文化精神  

顶级职业赛场的大丰收,背后是东莞良好的篮球氛围和日以继夜的不断努力。  

东莞市篮球协会秘书长杨健龙回忆,1993年,东莞商人陈林带着500万元,一个人坐火车前往北京,注册了全国第一家民营篮球职业俱乐部,“宏远”二字从此与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绑在了一起。俱乐部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人才,以李春江、关德友、张勇军、黄云龙、欧阳贵景等一批老队员为班底,组建成全国首家篮球俱乐部。  

通过独具特色的严格训练管理,球队大力培养年轻球员,走出了杜锋、朱芳雨和王仕鹏等球员。他们虽然都不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但在东莞遇到伯乐,到达职业生涯巅峰。退役之后,仍然把自己的篮球事业放在这里,这与东莞的篮球文化密不可分。  

朱芳雨是宏远王朝的建立者和亲历者,如今是这支球队的总经理。如何让宏远越来越好,保持他们在CBA联盟里的竞争力,帮助东莞夺得更多荣誉,是如今朱芳雨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我来东莞21年了,伴随着东莞成长。”他说:“东莞的球迷给我们球队非常大的支持,我们也希望可以让东莞的篮球更加火爆,让更加多人参与到篮球这个项目里面。”  

在朱芳雨看来,与大多数CBA球队里新人很少能有充足的上场时间的情况不同,在宏远队的管理理念里培养年轻人从来都是责任。  

12岁那年,胡明轩被杜锋选中,从遥远的新疆带到东莞。在宏远青年队的六年是胡明轩基本功慢慢变得扎实的六年。“这六年里,在广东,有很多教练都很用心地帮助我成长,对我在技术、身体素质、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说。  

培养东莞生力军

为国家输送篮球人才  

东莞篮球的群众基础造就了专业的篮球队,而当专业篮球队形成一定影响力后,又吸引了更多篮球爱好者,进而推动业余篮球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在方伟民看来,当一个地区的体育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才能得到长足发展。除了职业篮球与业余篮球相得益彰的发展,新鲜血液的培养也是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东莞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丁万松曾参与市体校女篮的组建工作,到全国各地寻找好苗子。他说,那段去找苗子的日子,他几乎就是每天到处飞。听到有好苗子,就直接飞到当地去看,只要觉得孩子的素质符合要求,就到孩子的家做父母的工作。  

由丁万松选拔和培养的球员在国内、国际篮坛上初露锋芒,广东女篮的李月汝、广东宏远队的徐杰在职业联赛大放异彩。  

不仅是篮球职业学校,在东莞的中学校园里也培养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篮球人才,东莞四中便是其中之一。  

东莞四中自2003年以来就明确打造篮球特色校园。该校各班之间的篮球联赛,从开学一直打到期末。2006年至2008年,四中校队夺得东莞篮球联赛“三连冠”。2008年代表东莞出征省赛,力夺全省亚军,仅负于具有专业队功底的广州宏远青年队。2009年夺得高中篮球联赛全省冠军。四中校队走向全国,去年两次获得三人制篮球赛全国冠军,并在五人制篮球赛中打到南方赛区第三,教练李国成说:“离全国四强只差一口气。”  

今年6月,东莞四中学生崔俊超、曾煜成、张明池就代表国家队,出征2019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18世界杯。  

东莞另一支初中校队则击败职业篮球俱乐部的青训梯队,进一步显现东莞篮球的实力。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迷你世界杯总决赛争冠战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打响。以东城初级中学为班底的迷你立陶宛队在比赛最后的0.5秒命中准绝杀球,以103:102战胜来自深圳赛区的迷你法国队。  

群众基础形成氛围

球员在东莞安居乐业  

东莞篮球氛围是如何形成的?“这里是球员自己的家,在这里安居乐业,家人也能得到俱乐部的照顾。再加上东莞的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很多球员都愿意在这里扎根。”朱伟光分析。  

在东莞圆了冠军梦的沈怡对此深有体会,她说:“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的文化,东莞女篮的文化,就是凝聚力强,大家相互包容鼓励,而不是相互指责。”在这种篮球文化下,她也会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这个球投不进,下个一定能进。  

东莞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沈怡看来,“东莞这座城市是非常包容的,对外来打拼的人很友好,这让我们更加热爱东莞,愿意为这座城市努力拼搏。”  

来到东莞已经10年的丁万松特别喜欢东莞这座城市。他说,东莞给了他发挥自我的平台,“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特别好。东莞的篮球氛围很好,从小学、初中、高中,到每年市里的各级篮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就是篮球人梦寐以求的城市!”  

这种篮球氛围可以描述为这样的场景:一到晚上,东莞各地的露天球场、小区球场聚集了许多打球的青少年。  

陈雪珺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七年前,她偶然从网上得知东莞是著名的篮球城市,便决定换了工作来到东莞,只为了和志同道合的篮球爱好者一起挥洒汗水,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  

刚到东莞时,陈雪珺住在虎门,但为了方便组织球赛,她每星期乘坐两小时公交车到南城,只为打一场球。而在这些球友中,也有和她一样的来自黄江镇、长安镇、大朗镇等距离较远的球友。她说:“那时我们年轻、活力又疯狂,每一次打球都不愿停下,总是打到场内的灯关了才走。”  

正如这名篮球爱好者所说,“东莞的篮球氛围好就好在随处可见的球场,和不分年龄、性别的篮球爱好者。”目前东莞拥有各类篮球场26000多个,篮球馆超过100座,全市32个镇区500多个村(居)委会都建有一个以上的标准篮球场。  

【策划】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撰文】薛屏 龚名扬  

【摄影】孙俊杰 龚名扬  

【统筹】靳延明 龚名扬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