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支儿童阅读推广巾帼志愿服务中队,带领儿童领略阅读之美;举办一场妙趣横生的草坪儿童读书会,开启全新阅读方式;搭建一个儿童友好公益服务线上平台,让儿童服务更加便利……
202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龙华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龙华区群团工作部在美丽的白石龙音乐公园,为全区儿童送上了三份别开生面的礼物。
仔细审视,三份“六一”礼物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务实与创新并举,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6月1日,在六一儿童节主题庆祝活动中,龙华亲子家庭参加草坪读书会。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不难发现,多年来,务实与创新始终是龙华区妇联服务全区130多万妇女儿童的主基调。
尤其是2017年龙华区晋级行政区以来,龙华区委、区政府主动把妇女儿童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妇女儿童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面对人少、点多、面广、线长且体制精减的情况,龙华区妇联亦主动作为,以创新为动能,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运用“妇联+”工作法,突破“妇”身份,做活“联”文章,广泛联动各界力量,壮大妇联组织“朋友圈”。
妇女组织覆盖率位居全市前列、创新性妇联组织不断涌现,“1+6+6+N”婚调体系全市首创,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率先破题,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树立样本,巾帼志愿服务特色鲜明……“妇联+”的理念与实践,为龙华妇儿事业的发展“加”出广阔天地,全区妇儿服务格局因之不断焕新,活力绽放!
一场崭新的整村统租试验,让龙华区大浪街道元芬新村迅速出圈。从这种传统城中村中“长”出来的“微棠新青年社区”,时尚宜居、充满青春灵动气息,成为深圳市城中村治理的靓丽名片。
2021年9月11日,元芬新村再度闯入聚光灯下。大浪街道微棠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微棠巾帼志愿者服务分队授旗仪式在微棠新青年社区召开。由愿景微棠公司员工和微棠租客共同组成的41名妇女代表选举产生第一届执委15名,深圳市第一个城中村妇联由此诞生。
如果细数的话,龙华区还为深圳市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贡献了多个第一,如全市第一家关爱妇女儿童的女律师组织、全市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妇联、全市第一个妇女代表工作室……
“全市第一”不胜枚举,昭示的是龙华区妇联组织覆盖的广度,更是创新的力度。
2017年至今,龙华区各级党组织将党建带妇建作为基本工作原则,“党组织建到哪里,妇联组织就建到哪里”,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使基层妇联组建工作驶入快车道。2017年5月18日龙华区妇联成立后,仅三个月,龙华区全面完成辖区6个街道妇联和50个社区妇联的组建工作。
同时,龙华区妇联借助“十佳百优”党建示范园区建设契机,按照“宜建则建、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个建立”的工作原则,着力抓好党建基础扎实的园区、楼宇建立妇女组织。迄今已横向建立“四新”领域妇女组织59个。
2020年5月,全国妇联发起“破难行动”,号召各级妇联将组织建设改革向纵深推进,其中,加快推进新领域灵活设置妇女组织,实现组织覆盖“破难”,是重中之重。
素以改革创新见长的龙华区妇联再度“出圈”,在组织覆盖“破难”中,组织覆盖率位居深圳全市第2,特别是,龙华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妇女组织形式不胜枚举。
龙华区女律师关爱妇女儿童协会是一力证。这是目前深圳市唯一一家专注于关爱妇女儿童权益的女律师组织,由龙华区一群具有深厚的社会责任心和法律专业知识的女律师组建。协会创立“守护· 她权益”讲坛,每一期活动紧扣妇儿维权焦点议题与当前社会关切的妇儿维权热点话题,携手龙华区妇联及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邀请与议题相关的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司法界人士共聚一堂,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和智慧解决棘手问题。
在福城街道桔塘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陈翠云将社区里有时间、又有热情的女性活跃分子“拧成一股绳”,创新设立了“共建共治妇女议事会”这一组织形式,大家定期议事,为关爱妇女儿童发声,为社区建设出力,此举不仅创新了妇女组织形式,更是一开深圳基层治理与妇女参与风气之先。
维权,是妇联组织的立身之本。龙华区妇联紧扣一个“联”字聚力量、破难题,推动维权工作转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轨道,多项举措开全市风气之先,全区妇儿维权格局焕然一新。
其一,“1+6+6+N”婚调体系走在全市前列。
2018年2月28日,龙华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作室揭牌,深圳首个驻企业婚调室正式成立。
这只是龙华区妇联婚调工作创新突破的冰山一角。
2017年以来,区妇联主动作为,全方位联动,构建起“1+6+6+N”婚调工作体系,形成政法牵头,“妇联—司法”双线联动、“区—街道—社区”三级联调的“龙华模式”,实现工作力量从“单方主导”向“多方协同”转变。
如今,龙华全区建立婚调室73个,数量占全市比重达39%,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婚调室全覆盖,累计受理婚调案件2835宗,推动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基层。
同时,依托已有婚调体系,龙华区同架构搭建起以龙华区家庭暴力防护中心、6个街道反家庭暴力联络处、N个社区反家庭暴力联络点为框架的反家庭暴力工作平台,累计服务个案261宗,推动法院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17份,人身安全保护令9份。
其二,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打造坚实“防护盾”。
2019年8月,龙华区妇联联合区检察院、区妇幼保健院等部门,由区检察院牵头,建立深圳市首个“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对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开展案件询问、身体检查、证据提取、医疗救助、司法求助、心理疏导、预防教育等服务,真正达成“一站式”办案救助目标。中心成立至今,已经受理100余宗案件,受害的未成年人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随后,区妇联联合区检察院、教育局、民政局、公安等12个部门,全市率先出台“强制报告”“入职查询”两项制度,以关口前移、预防为先为原则,限制有性侵犯罪记录以及有虐待等犯罪记录的人从事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工作,同时对履行强制报告制度不到位的单位,追究行政责任直至刑事责任,为未成年人打造坚实的“防护盾”。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龙华妇儿维权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智慧维权轨道。一方面,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联合区委政法委、区政数局,建立“侵权事项一网全收,风险隐患一图呈现,任务处置一站完成,联动响应一键实现,倒查追责一追到底,困境帮扶一单查询”的信息收集和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扁平智能分拨、高效闭环处理;另一方面,推进群团“码上”服务,依托“i龙华·i社区”便民小程序,增设婚姻调解、家暴防护、关爱帮扶等栏目;联合推出“校园安心行动”线上服务平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龙华区三份“六一”儿童节礼物的送达,昭示的不仅仅是在儿童服务上的创新意识,更是在传递让孩子们共享儿童友好发展成果的浓浓暖意。
2017年,龙华区在晋级为行政区的元年,便启动“同关注·童未来”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行动,将儿童友好理念纳入党建工作大局、融入城市治理格局,从政策推进、空间拓展、服务提升三大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全域推进、服务均等、赋能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路径。
儿童阅读推广与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正是龙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两大标志性符号。
2019年2月,龙华区妇儿工委积极推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阅读推广计划,先后高标准建设了“区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区党群服务中心少儿图书馆”“景龙社区少儿图书馆”以及2家“儿童书房”;持续开展“读者之家”进社区、悦读微课堂等品牌阅读活动,使热爱阅读、尊重知识的文明气息在龙华升腾。
2020年6月,龙华区妇儿工委又在全市率先启用少儿流动图书馆,构建了“少儿流动图书馆+社区少儿图书馆/社区共享图书馆+少儿图书自助借阅机”动静结合的综合服务网络,以少儿流动图书馆的动态服务灵活带动学校馆、社区馆和借阅机书籍流转。 少儿流动图书馆启用以来,已在8个社区和16所学校设置服务点,累计投入优质儿童书籍11.3万册,总借阅量达7.7万册次,为龙华区儿童提供优质儿童阅读资源。
“全域推进”是龙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路径选择的一大特色。龙华区先后布局12类儿童友好空间试点拓展行动。其中,儿童友好学校建设最为引人注目,龙华区选取龙华区外国语学校、玉龙学校、高峰学校、行知小学等13所学校(幼儿园)开展儿童友好试点工作。
和平实验小学堪称龙华区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集大成者。在和平实验小学,空间建设的儿童视角、学校组织管理的儿童立场、课程建设的儿童参与,将儿童友好的理念转化为无所不在的细节:
学校各项设施,如教室、操场、秋千、滑梯、蹦床、花木,无不充满童趣。学校同时在负一楼和一楼设计了近8000平米的儿童体适能活动中心以及分布式图书馆,缩短书籍与孩子的距离。
学校开设了“平果社区管理实践课程”,依托学校真实生活场景,设立了多种劳动实践岗位:校长小助理、食堂小厨师、教师小助教、器材管理员、垃圾分类师、保洁小助手等等,在充分的职业体验中,促进儿童与学校教师职工、物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站、社康中心、辖区企业等友好关系的培育与养成,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一米空间,可以用来做什么?
对于龙华区大浪街道周女士的小女儿而言,一米空间意味着专属她的学习世界。
周女士是一位居住在大浪街道大浪社区的单亲母亲,由于家里空间有限,三个孩子只能挤在一张小桌上做作业。
去年5月,社工和设计人员来到周女士家,在狭窄的室内环境中,为孩子们腾挪出了独立的学习世界——“1米空间”,巧妙地布置了书桌、椅子、台灯、电扇、书架等,营造出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
“一米空间”的背后,是龙华区妇联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实施的特色项目——“一米空间——劳务工子女学习空间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为龙华区有学习空间改善需求的35户困难学生家庭、特殊家庭的孩子量身定制了学习空间。
龙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妇儿之家”建设提升到“民生工程”高度,列入龙华区民生实事项目。同时,龙华区将妇女儿童之家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 69 个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实现全区覆盖,形成哪里有“党群中心”,哪里就有“妇儿之家”的格局。
特别是,龙华区妇联在全市首次提出以“项目化”的方式运作“妇儿之家”,立足妇儿需求制定项目征集计划,经申报-初审-优化-落地-监督-评估等六个环节完成项目运作,并对优质项目实施精品化培育,藉此让妇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2013 年以来,龙华区累计评选出270个特色项目落地“妇儿之家”,服务70余万人次,培育出“点亮星灯”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游戏治疗服务计划、“一米空间”劳务子女学习空间建设项目、“居家绣娘养成”幸福家庭女性再就业计划等一大批品牌项目,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其中,“点亮星灯”项目通过游戏治疗工作坊以及个案辅导,让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掌握至少3个游戏治疗的技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并通过社区游戏探索活动,让家长释放内心压力并获得同辈支持;“居家绣娘养成”项目针对社区低收入家庭女性、下岗女工等,通过学习并掌握手工刺绣等实用技能,使其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增加收入,同时,也使刺绣这一传统技艺在社区得到传承和弘扬。
在特色项目运作过程中,龙华区构建起“妇工+社工+义工+专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项目模式,不仅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更辅之以能力建设、资源链接、学习网络、督导评估等立体化的支持,对项目进行持续的辅导与优化,全面提升项目团队的执行能力,实现妇儿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与社会化。
如今,龙华区69个“妇儿之家”家家有项目,家家有特色,在可持续性的项目申请、实施、评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需求挖掘项目”到“项目吸引参与”,从“项目吸引参与”再到“参与反馈需求”的良性循环模式。
“通过志愿服务持续凝聚、引领妇女同胞,必须走特色化、项目化、专业化的路子”,回顾一年多的实践,龙华区章阁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下称“章阁巾帼服务队”)成员、社区妇联副主席钟绮嫦深有感触。
2021年7月16日,章阁巾帼服务队成立,钟绮嫦正是队伍的发起人。以社区爱心农场的运营为纽带,巾帼服务队迅速吸引了一批青年女工和热心的宝妈。服务队依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志愿者展开培训,聚焦健康管理服务。就在去年,服务队还专门开展了“我的身体我做主——儿童性教育”巾帼宣讲项目,在社区引起热烈反响。
章阁巾帼服务队正是当前龙华区巾帼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局部投影。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龙华区妇联以有目标愿景、有组织架构、有骨干队伍、有项目体系、有活动阵地、有统一标识、有管理机制、有赋能计划、有激励机制、有经费保障等“十有”标准,大力加强巾帼志愿队伍建设。
2021年11月19日,龙华区正式向11支巾帼志愿服务中队授旗,全区83支各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同步全面启动。目前,龙华区已构建“1+19+N”巾帼志愿队伍架构,即1支大队、19支中队、N支社区分队,建立队伍91支,登记巾帼志愿者超过2000名,实现社区全覆盖。
在建队过程中,龙华区妇联突出典型引领,通过“百名达人述初心”活动,评选出九类达人共100名,涵盖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最美家庭、龙华好家庭等优秀女性,鼓励大家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形成骨干力量。
更值得关注的是,龙华区以妇女儿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以特色化、专业化、项目化为发展方向,推动巾帼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龙华区妇联坚持特色建队,按照专业化、一社区一特色原则,组建涵盖宣传宣讲、法律援助、家庭教育、应急公益、心理辅导等领域的13支区级行业系统巾帼志愿服务中队,指导社区立足辖区资源组建巾帼志愿服务分队,吸纳卫生、教育、司法、社工等专业人才加入。
另一方面,精准聚焦打造品牌。龙华区妇联针对妇女、儿童、家庭和社区四类服务对象,推出“花系列”服务品牌,包括开展亲子阅读、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等服务的“花苗守护”计划,权益维护、关心关爱、职业发展等服务的“花蕾绽放”计划,家风传承、家庭教育、家庭支持等服务的“花房养成”计划,疫情防控、市容环境、文娱活动等服务的“花圃打造”计划。
龙华区巾帼志愿者、广和(龙华)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肖迎红律师坦言,以志愿服务、公益维权的方式将有公益心的女律师聚合起来,为龙华妇女儿童提供有温度、有力量的法律服务,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由肖迎红牵头,近100名龙华区女律师参与,不仅成为深圳律师队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律师行业巾帼风采,更体现了女性独有的坚强而温暖的力量,形成了龙华区妇女儿童关爱与基层治理领域一股势不可挡的律政龙华“她力量”。
【记者】吴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