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光明区成立一周年,在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进程中,一场精彩“城变”即将上演。日前,光明中心区项目(楼村)土地整备已经进入到城市更新、利益统筹阶段,未来,楼村社区即将开启新一轮巨变。
说起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往前可以追溯到“中国荔枝第一村”的辉煌。在城市化以前,这里曾有两万亩荔枝园,每年春天,漫山荔枝花开,洁白如云……如今这种场景已难得一见。
随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在光明开展建设,科学公园、深圳科技馆、图书馆、地铁6号线等基础设施将在这片土地上落户。楼村,也将会化身绿色宜居新城。
据了解,作为光明中心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涉及项目范围291万平方米,包括居民区、工业园、历史遗留地块等多种地块类型。随着工业园区更新,楼村走入瓶颈期的社区集体经济将迎来一次新的创业机会,居民在城市转型升级中也将获得更多利好。
引擎换代
从传统粗放经营到引入高新产业经济
聊起“中国荔枝第一村”的往事,楼村老人清林叔满眼都是笑。“那时候,村民只要和村委会打个招呼,就可以选块地种荔枝了,收了都是自己的”。清林叔回忆说,1989年荔枝价格飙升,村民们“见缝插针地种荔枝”,最多一户种300多亩,两万亩荔枝林就这样接连成片。荔枝给楼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的“荔枝交易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了盛会。
楼村不仅是“中国荔枝第一村”,在历史上,楼村屡次把握机遇走上富裕之路。在1982年,楼村就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让村民获利。2002年,楼村股份公司成立,通过买股份,村民将资金汇集起来,兴建厂房、宿舍,所得的利润则按股分红,走出了“空间换增长,土地换租金”的发展路子。
然而,这些都已成为历史,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在光明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这一历史机遇下,楼村社区党组织正在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既是当前社区党委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有力抓手。目前,光明中心区项目的城市更新和利益统筹工作正在进行,楼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国奇正忙碌于楼村的旧厂房升级改造工作。第一、第二工业区更新改造已经纳入规划。
“低端租赁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陈国奇表示,更新改造后,工业区的老旧厂房将变成现代化的写字楼、商业区。楼村会引入更多高新科技产业经济,带动片区人才、资本、企业、商家大量汇集,吸引各类产业企业进驻,带动产业进一步集群、成带发展,所创造的经济产值将会使股民分得更大的红利。
园区更新改造后究竟能给楼村增加多少收益?陈国奇拿出项目物业公司提供的数据报告:目前第二工业区项目物业年租金收入2580万元,更新后集体资产预计可达40余亿元,增值比例达到200%以上;年租金收入可达8000万元以上,集体物业年租金收入提高200%。
“三四年后,整个片区的商业价值有望提升。”陈国奇说,楼村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旧厂房升级改造等盘活土地资源,推动集体土地的合法化,逐步实现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夯实社区发展基础。
政策利好
整村统筹打造富美宜居“新楼村”
楼村社区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万人,其中户籍居民4520人,是深圳市面积最大、原户籍人口最多的社区。光明中心区项目的城市更新、利益统筹工作兼顾各方利益,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对未来城市发展提质增效,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光明中心区项目影响的不仅是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对于整个光明区乃至深圳市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笔者了解到,《深圳市2019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下称《计划》)重点围绕“加大成块连片土地清理和整备,加快旧工业区连片升级改造”的工作要求,加快产业空间升级,为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保障。《计划》安排深圳市土地整备项目共169个,其中,光明区占包含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光明中心区等项目在内的28个。
光明中心区项目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楼村社区党委领导干部成员在区委、区政府和新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土整工作,冲在工作第一线,发挥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70岁退休老干部陈植林为社区服务了大半辈子,收到组织邀请后,爽快地加入到中心区土整队伍中。几十年来,他曾经当过生产队长,做过楼村南片区的片长,也参与公常路、龙大高速、地铁6号线、公明水库大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做起群众工作游刃有余。他说:“几十年来,盼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科学城、光明中心区等重大项目落户光明,我希望为家乡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如今,光明区加速推进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公办学校和公园类项目、城市更新等项目的土地整备工作,力求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红利,为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土地保障。
立足于光明区发展的全局高度,楼村社区充分把握区城市更新、整村统筹、“三旧”改造、品质提升等政策机遇,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按照轨道6号线、公常路(惠庙线)、光侨路“两横一纵”空间结构,发挥楼村“山、水、园、界”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绿色宜居“新楼村”。
楼村未来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这里将打造成为“两带两轴一中心”,即围绕深圳西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带,围绕轨道6号线建设地铁商业带,围绕公常路(惠庙线)、1700多家中小企业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围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围绕楼村统建楼、荔湖湿地公园建设社区宜居中心。
民生福利
一批公园、学校、地铁配套相继落户
曾经,在楼村万亩荔枝林深处发掘出的元代古窑,是深圳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瓷窑。如今,在楼村旧村,还有一条近200年历史的麻石巷,排排木楼和旧商埠依稀可以想象到昔日的繁华和喧嚣。尽管城市更新脚步加快,麻石巷依然被保存下来,作为楼村特色古韵的“名片”,随着当地不断开发建设,这里成为游客的好去处。
如今,光明区全面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理顺工作机制,成立指挥部,全面统筹光明中心区、光明云谷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工作。今年以来,中心区6个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光明大道北段等14个市政项目前期加快推进,轨道6号线交通接驳方案已完成任务分解。
在光明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楼村社区的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金安展开楼村社区及周边的城市规划图兴致勃勃地介绍:“这一片原来都是荔枝林,2005年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只清掉了附属物,一直没能很好的开发利用。接下来,这里将布局一个占地200公顷的科学公园;这边是深圳市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组成的慢行绿带,还有多个地标式高端商务综合体构成的商业街……”
公共配套的完善将极大地便捷居民生活,就在楼村小学旁边,楼村中学即将兴建。陈金安说:“以前楼村社区没有中学,最近的也是三四公里以外的光明高级中学和公明中学,况且公明中学没有住宿,孩子们每天上下学要往返4次。”
“最让村民们期待的是,明年地铁6号线将会通到楼村。”陈金安介绍,根据规划,地铁6号线和6号线支线从中心区中部通过并设站4座,分别是光明大街站、翠湖站、光明新城站和楼村站。交通的完善不仅方便居民出行,也会吸引更多人来到此地,进一步带动当地发展。陈金安表示,楼村社区正在迎接这一天的到来,马路重新铺了沥青,路灯和道路立面也在改造之中,停车场也进行了扩建,“历史悠久的村落不经历一次脱胎换骨,怎跟得上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步伐。”
【撰文】穆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