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光明街道玉塘街道玉律社区旧村,密密麻麻的居民握手楼,盘绕的电线,典型的深圳城中村景象。然而,走进窄巷深处探秘,德贵曾公祠、玉虚宫、弼君公家塾众多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逐一映入眼帘,诉说着这里不凡历史,让玉律这座城中村显得与众不同,别具风韵。
从新安八景的“玉勒汤湖”,到岭南醒狮的高桩表演,玉律村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而闻名。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道路两边是颇具古韵的玉律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在广场的大家乐舞台上,居民带来传统或现代的民俗表演。文化历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更多社区居民感受到文化氛围,进而参与到文化营造中来。
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一场撬动城市发展转型的机会。近年来,玉塘街道提出打造光明科学城“后花园”,建设温泉田园综合体及郊野休闲产业,以玉律社区为试点,打造满足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智慧田园社区。
这着这一场嬗变中,玉律社区的现代化重塑有哪些密码有待破解,又会有哪些故事将会上演?
打捞文化记忆,让历史古建筑焕发活力
“玉律,得名于‘玉学麒麟,律法至上’。原村民曾姓为主,是曾子后人。” “曾国藩也是出自是我们曾氏大家族的其中一只旁系。” 玉律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曾旺发热心于本村史料的收集整理,说起玉律村的历史故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从事玉律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已有十多年,曾旺发表示,玉律村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完整的保存,得益于曾氏后人的情怀和坚守。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找到了曾氏家族的族谱,对所有的分支都有详细的记载。“玉律村的历史要追溯到公元1500年,曾氏德贵公于从新桥迁徙到玉律开基立村,是新桥曾仕贵的第十四代富曾公分支,到现在已经传了三十多代。”
随着曾旺发的引路,笔者来到曾氏祠堂德贵曾公祠,这里历经360余年沧桑,雕梁画栋依然保存完好,门楣边的彩绘与木雕,人物景致栩栩如生。曾旺发介绍,祠堂的主体架构都是原物,包括墙上的画、梁上的雕塑、门上的牌匾,现在是光明区的不可动文化遗产之一。修缮祠堂的时候也尽量保持古老的痕迹,以旧补旧,让后人更好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古意。
七十岁的曾晚福是德贵曾公祠的看守人,祠堂里有一间小屋子就是他平时生活的地方。每当村里的男女老少来到这里敬香拜祖,祠堂里总是被打扫的干净整洁。数十年如一日看守祠堂,曾晚福老人见证了曾家添丁点灯的喜事,也操持着送老人走最后一程的丧事。村里很多老人过世后,都会请曾晚福到场,走完一整套“白事”流程。曾旺发表示,现在懂得这套流程的人越来越少,曾晚福成了方圆数里唯一人。
玉律村的另一个重要历史文物弼君公家塾有着200多年历史,解放前作为曾氏族人家塾,解放后是玉律第一所公里学校的校址。曾旺发表示,弼君公家塾将来规划打造成为一做小型博物馆,保存和玉律曾氏相关的史料典籍,民风民俗。
为了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玉律社区发掘当地特色的村史典故、历史传说和民俗风情,设置展览馆、阅读室、文化墙等文化设施,提升社区文化品质。在玉律广场文化长廊,一幅幅彩色壁画记录了历史故事,片石流辉、披荆斩棘、鄫国旧事……作为社区文化工作的负责人,曾旺发经常会和村民讲述石壁上的历史故事,让村民更多的了解本村的历史。“也希望远道而来的人来到这个文化广场,能够由此了解玉律,记住玉律。” 曾旺发说。
文化于民生融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作为外来人口大区,光明区一直高度重视民生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惠民工程。近年来,光明区选取迳口社区新旧村、长圳社区东西村片区、玉律社区四区五区和李松蓢社区李松蓢新村(及李松蓢小学周边)4个城中村作为社区(城中村)综合治理创新试点,实施“一带、二园、三通、四入地、五提升”的新标准。
其中 “一带”是指打造特色景观带,“二园”是指建设或改造社区公园和广场公园,即因地制宜,在每个村建设或改造提升一个社区公园和一个广场公园,设置文化长廊,安装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场所。观察者认为,在文化建设中居住环境的更新和公共空间的体系化,将会为城市化的进程注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同光明区的总体情况,如今玉律社区也是以外来人口为主,总人口64601人,其中户籍人口1034人345户,外来人口63567人。为了满足原居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民生需求,玉律社区在文化设施的投入上更是不遗余力。玉律文化公园占地6.5万平方米,设有足球场、环形跑道、健身长廊等设施。玉律文化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建有曾子像、历史文化长廊、大家乐舞台等文化设施。
在文化广场的大家乐舞台上,居民的文艺演出不间断的上演。其中,玉律好声音青工卡拉ok大赛是玉律社区基金会的明星项目之一,戏曲、舞蹈、乐队组合、器乐表演,男女老少各显绝活。在社区基金会的支持下,玉律已经打造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除了玉律好声音青工卡拉ok大赛,还有书法名家进社区、亲子徒步文化传承活动、长者生日会等。
“在林林总总的文化民生投入中,我们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本土与外来结合,融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玉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推动玉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从均等向优质发展,以良好的精神文化熏陶,为居民带来满足与幸福,也希望远道而来的外来务工者能够在这里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在社区文化广场,记者看到曲艺社的老人们正在排演自己创作的粤剧《陈仙姑》,让人仿佛穿越历史,回到古代。在社区文化广场的另一头,穿着旧式服装的村中长辈正指导年轻人舞狮,周围聚满了围观的居民。玉律醒狮队在广东省龙狮锦标赛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佛山黄飞鸿舞狮队。
很多地方都有醒狮,为什么玉律醒狮出名? 醒狮队的曾国飞介绍,玉律醒狮直到今天传承的门派很清晰,每个年代都有热心的村民推动,社区也提供了训练场地,为醒狮的密集训练提供了保障。如今,玉律醒狮队目前有三十多名队员,他们的邀约不断足迹遍布松岗、固戍、福永、南山等地。“我们当中有本地村民也有外地人,都为玉律醒狮感到自豪。” 曾国飞说。
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撬开转型密钥
若说历史是城市的脉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山水就是城市的神韵。从新安八景之一“玉勒汤泉”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众多文人墨客慕名于此,留下佳作。据科学检测,玉律温泉属苏打碳酸型,含有锂、镁、钙、锰、碘、硼、溴、氟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治疗风湿病、神经痛及各种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沧海桑田,历经朝代的变迁,玉律温泉仍然喷涌而出,每天流量达到680吨。在玉律村口一处院墙,这就是玉律温泉所在地。泳池由专人管理,虽然重新砌筑过,仍然保存了旧池的几块条形石块,方便大家洗澡休憩。看管温泉的曾晚福老人介绍, 上个世纪80年代,温泉还没有被开发,田间地头的农民和家里的老人习惯傍晚来泡温泉。后来,玉律温泉经过几次开发,建成了半封闭是的园林,不仅有玉律社区的男女老少,还吸引了众多游客,给当地创造了旅游文化收益。
社区文化产业的融合立足于一定地域中的各种元素,无论是环境的优良、本地特色的打造还是配套设施的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产业的发展。如今,玉律社区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天然的山水资源优势,迎来了一个撬动城市发展转型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光明区大建设大发展,玉塘街道提出建设温泉田园综合体及郊野休闲产业,为科学城提供康养度假、高端现代商贸等配套,打造光明科学城“后花园”。以温泉休闲旅游为主题,整合周边山林、 基本农田等生态资源,玉塘街道重点打造温泉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玉律社区为试点,打造满足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智慧田园社区,与光明小镇形成“一区 4 两翼”旅游圈。
如今,玉塘街道正在积极挖掘文化资源, 征集具有地方文化属性的文化故事、文化活动、文化印记和传统 美食等,建立玉塘文化资料库,打造与茅洲河岸滨水活力商业和 文化空间相融合的“绿色客厅,活力长卷”。
“厚重沧桑的历史文化古迹,覆盖城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坊间传统文化学习蔚然成风,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让文化创造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曾旺发看着玉律村口宽阔的公路,盼望着那一个早日到来。
【撰文】穆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