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惠东马铃薯集中上市,看小土豆的大产业之路


连日来,结束了近一周的连续阴雨,惠州大地迎来了温暖的阳光。此时,在惠东铁涌镇,国内最早上市的一批马铃薯正在被采收。

2月24日,铁涌镇黄坑村的农田里尽是忙碌的身影,一排排已经刨出的新鲜马铃薯“躺在”棕黑色的土地上,样子甚是喜人。农户们分工明确,有序地将这些马铃薯分级分类、打包、称重装车,发往广州、深圳等地的商超。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近年来,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包装印刷业、运输业、餐饮业、电商业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让惠东农村沿着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有力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面对国内马铃薯产区加速扩种、销售市场波动等种种因素,如何继续擦亮“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这块金牌,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致富薯”走向世界,惠东正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国内最早上市产区

行情波动,收购价高开低走

农时不等人。站在田埂上,记者看到,由于前期降雨,当地部分地势低洼农田积水严重,人走在其中泥泞不堪。对于种植者来说,长期泡水的马铃薯品质会下降,加上连续波动的市场价格,采收进度还要进一步加快。

“今天的收购价在0.8元/斤—1元/斤,相比春节前价格下降了不少。”方老板是连接地头与市场的“中间人”,他将收购的马铃薯售往惠阳、东莞等地农贸市场。春节前,他收薯的价格在1.5元/斤以上,而到初四以后便开始跌价,“云南、广西等地的冬种薯进入市场,对惠州马铃薯有所冲击,必须要加快采收。”方老板分析说。

冬种马铃薯看惠州,惠州马铃薯看惠东。每年2—3月,惠东铁涌马铃薯成熟采收,这是国内最早上市的马铃薯,但随着国内马铃薯产区的扩种,惠东马铃薯价值优势被一点点压缩。

“2020年是冬种马铃薯最高价的一年,达到2.5元/斤左右,每亩地净赚上万元,引起国内多个冬种产区的扩种。”惠东县马铃薯协会会长苏伟强分析表示,这两年,随着多产区的扩种,以及国内外疫情影响,马铃薯整体行情较为低迷。

“惠东是马铃薯出口大户,但受海运运输费普遍涨价影响,利润空间不大。”苏伟强说,现在一柜29吨的马铃薯海运费大约3.6万元,是往年的两倍。往年,他的公司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薯达5000多吨。然而,今年仍有很多留在库中待售。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马铃薯在惠东拉开了规模化种植的序幕,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反季节种植的空白市场,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铁涌、平海和稔山),形成全年“水稻—水稻—马铃薯”轮种的特色栽培模式。

在适宜的气候下,今年的惠东马铃薯实现了高产丰收。据农业部门统计显示,2021年惠东冬季播种马铃薯大约13万亩,平均亩产约6000斤,总产量近40万吨。截至目前,惠东仍有约4.5万亩、约13.5万吨马铃薯等待收挖销售。

“这几天马铃薯销售形势有所缓解,收购价维持在1元/斤以上。”惠东县铁涌镇委书记赖土坤说,为助力马铃薯销售,惠东县号召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各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单位食堂采购,以及向各大商超、农贸市场、工厂企业等供应,铁涌镇的马铃薯销售已接近尾声,当地农田已进入新一年春耕备战阶段。

深化农业院校合作

以种业创新助力产业兴旺

近年来,受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快速扩张,惠东马铃薯产业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反季节种植的优势,找准差异化市场定位,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品种革新。”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马铃薯研究室研究员李小波认为,当前,惠东产区以“粤引85-38”系列为主要种植品种,其具有薯形好、产量高等优势,但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导致防治成本很高”。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在长期奔波于各产区的李小波看来,品种单一是惠州乃至广东马铃薯产业的共性问题,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破除种业卡点和痛点,是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上周末,在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和省农科院共同推动下,“冬种马铃薯优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观摩会”在吉隆大华村召开。观摩会现场,记者看到,田块里新鲜挖出的马铃薯品种多样、色彩缤纷,一些马铃薯外观虽然酷似“番薯”,但拨开后的肉质仍为土豆,也有一些马铃薯紫黑色外皮下,也保持着紫色的“心”。

“这里包括了70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李小波介绍,这些马铃薯既有早熟品种,也有抗晚疫病的特色品种,通过试种将获知不同品种在惠东产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选育种打基础。

现场测产对比后,李小波的研究团队初步确定了2—3种适宜惠东本地气候的优新品种,“目前最高亩产量达6856.1斤,该品种也是我们自主选育的新品系马铃薯,比对照品种‘粤引85—38’增产6.93%,早熟、高产、抗病,且薯形均匀、芽眼少,适合商品化推广。”李小波说,该新品种比本地种早熟10天左右,占有销售价格优势。

2018年,在惠东县设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示范合作基地”,随着农业科研力量不断下沉产区,技术推广、品种选育等工作的广泛开展,为该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有效助力了惠东马铃薯产业革新升级。

通过此次品种试种观摩,李小波表示,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开展优选和技术指标评定,在最终获得品种认定后,将在惠东进行品种推广种植,结合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未来将帮助惠东马铃薯产业实现种植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以种业创新带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加快三产融合发展

构建马铃薯“四新”产业布局

惠东被称为“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发展马铃薯产业是惠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

2020年,“惠东马铃薯”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获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同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入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畴。

日前,记者走访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看到,产业园雏形已经显现,部分现代化农业装备已经投入使用,后续建设工作也在紧密开展中。

在位于铁涌镇油麻地村的路口旁,圆拱形状的马铃薯育种大棚引人注目,在一望无际的农田衬托下,这座建筑显得科技感十足且神秘;而在另外一边,一座现代化的马铃薯冷库仓储、加工厂已经启用。工厂内,全自动分选机正按照电脑设定好的参数,将不同大小级别马铃薯一粒粒装入箱中,精准高效。

“这一系列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建立,对马铃薯产业帮助巨大。”苏伟强说,他以前收购的马铃薯在出口韩国、日本时,因缺乏清洗分类设备,表皮存在泥土导致不合标准受限。如今,这台全自动分选机包括了去泥清洗、高压消毒、暖风干燥等各种功能,完美解决了曾经的出口受限问题。

据了解,得益于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苏伟强经营的惠东县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实施主体企业之一,随着政府在马铃薯产业上的真金白银投入,企业开始大量引进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大踏步走上“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

“目前马铃薯育种大棚正在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预计年中可以对外展示。”苏伟强表示,在他的构想中,这座育种大棚将栽培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种马铃薯,全过程展示马铃薯生产不同环节的样子,并设置科普屋及品尝区,兼具农业科普和宣教功能。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苏伟强利用产业园资金大力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并计划打造全国首个“马铃薯米”,让“第四主粮”更加具象化,“薯米加工生产线已经在定制过程中了,很快薯米就会面世!”苏伟强兴奋地说。

苏伟强的探索,是惠东不断推进构建马铃薯“四新”产业布局的缩影。惠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力提升马铃薯发展水平,惠东计划在优化“一年三造”的种植模式,推广良种化种植、丰富鲜薯品种结构,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探索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擦亮“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这块金牌,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让“致富薯”走向世界。

【记者】乌天宇

【摄影】梁维春

阅读更多>>>

专访:

惠东马铃薯产业如何升级?用品种打造品牌,用二产拉动一产

马铃薯之乡!惠东铁涌谱写山海田园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评:

推动惠州农业现代化,更需优化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