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片区规划建设广州国际妇儿中心;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政策在天河率先落地……6日,记者从天河区官网获悉,天河区拟出台《天河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规划》提出1个总目标,到2025年,天河将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整合型、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全市前列,奋力打造高水平健康广东区域标杆。
2025年打造高水平健康广东区域标杆
“十四五”时期是天河区实现“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区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规划》既全面对标“十四五”时期天河区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全省全市前列的战略定位,厘清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又聚焦卫生健康领域的短板弱项,着力解决百姓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提出1个总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整合型、智慧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人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全市前列,奋力打造高水平健康广东区域标杆。
为此,天河将建设健康城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形成共建共享社会氛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岁以上。
建设安全城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明显改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得到积极治理,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建设品质城区,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创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模式,辖区居民能够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居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以来,天河区推动实施健康天河战略,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867家、床位数13563床、执业(助理)医师数10407人,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99.3%、39.6%、84.3%,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81.7岁提高到82.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面向“十四五”,天河提出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健康天河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打造健康产业集聚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撑等七大任务。
智谷片区规划建设广州国际妇儿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天河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巩固基层网底,打造医疗高地,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健康服务。
天河将通过实施区级医院改扩建项目和高水平医院规划建设项目,提升天河区医疗服务综合实力。通过实施基层服务网建设项目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质增效项目,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其中,有力有序推进高水平医院规划建设,天河将重点增加天河东部、北部医疗资源配置。“十四五”时期支持加快完成广州市中医医院建设,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规划新建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广东省骨科研究院等3所公立医院。
按照中长期规划,天河将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新建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科学中心、渔沙坦村规划医院、“黄村—前进村”规划医院、天河智慧城综合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等5所公立医院以及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智谷片区规划建设广州国际妇儿中心。“十四五”及中长期全区共规划建设9所公立三级医院和1所民办三级医院,提供床位数约7400张。
此外,《规划》紧扣群众健康需求,如提出与三孩政策、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一老一小照护服务项目。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方面,天河将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优先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居住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
到2025年,全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5个。全区至少建成1家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到2025年,区属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全区建设5家以上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打造天河“医养护”融合发展品牌。
建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生态圈
在《规划》中的七大任务中,天河新增了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推进健康天河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产业集聚区等任务。
天河将建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生态圈,以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中山大学口腔医学科学中心、广东省骨科研究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骨干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为依托,以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为特色,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导向,构建“骨干医院+医疗服务+医疗产业园+大健康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生态圈。
天河现有的产业优势,也将为健康产业集聚进一步赋能。《规划》提到,将充分利用天河区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推动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医疗信息化产业、药物研发产业(靶向药等)以及大健康(康复、疗养等)等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服务业优势,未来,天河将加快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促进健康服务与养老、信息化、体育、保险、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老龄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开办集康复、医疗、休闲、养老于一体的智慧医护型养老机构,依托天河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优势,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
推进湾区卫生健康服务合作共享,天河将引进港澳优质医疗服务,积极争取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政策在天河率先落地,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主体开设医疗机构,支持港澳医生依照CEPA规定开设个体诊所。加强与港澳地区在医疗救治、疾病防控、中医药等多领域的合作。
如何提意见:
即日起至2022年1月28日,市民可通过如下反馈方式提出意见:
1.传真:020-85108321;
2.电子邮件:gzjkcscjh@163.com;
3.邮寄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韵中路15号1104房。
【南方+记者】郭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