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千年延续 莞香留痕”系列讲到了“女儿香”的发源地在大岭山镇鸡翅岭村,村民至今经营着祖宗流传下来的莞香产业。当香农将莞香采集下来,下一步要运到哪里去售卖?据东莞市沉香协会创会会长刘松泰介绍,古代的莞香主要集中种植在大岭山和寮步等地,大岭山当时没有集市,所以两地所产的香品,都会运送到寮步集市上交易。
根据典籍记载,寮步在贞观之治后便初步形成集市,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市”,元明以后,莞香已经成为朝廷贡品。刘松泰说,寮步香市文化源远流长,这主要得益于一条河流、一个码头和一条牙香街。这一期,就让我们点燃一炉来自寮步的莞香,顺着寒溪河探访昔日的寮步码头、牙香街、莞香种植基地等,并与走在香市第一线的“香佬”“香商”交谈,探寻寮步香市文化的前世和今生。
寮步香市的兴衰沉浮
寮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代时,寒溪河自深圳流经东莞境内多个镇,最终汇入东江。寮步位于寒溪河的下游,得水运交通之利。相传在很久以前,当寮步码头初建之时,人们在寒溪河边搭建草寮以满足生意需求,于是当地人称此为“寮步”,这一地名被沿用至今。由于水运交通之便,寮步的商业繁荣,是周围乡村的商业中心。
其中,牙香街是最为兴旺的一条街。据记载,牙香街在明代时已相当繁华,是莞香集中交易之地。各地香农将不同品质的香品,经寒溪河运至寮步码头,便来到牙香街进行加工,最后打上莞香的招牌出售。从寮步码头运出的莞香,一是品质好,二是数量大。加上各路香商、药商、香客、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慕香而来,云集于寮步香市,牙香街终日人声鼎沸,香气缭绕。
因为莞香贸易,本地人开始在街上开设前店后户的商铺,店面用来制作香料,后面则用于居住。鼎盛时期的寮步香市,拥有香料店铺二百余家,并围绕牙香街形成13条莞香制作与贩卖的街坊,吸引了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香贩前来采购莞香。“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故莞人多以香起家。”这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莞香和香市交易盛况的描述,可见当时香市交易兴盛。
后来,终因清末官府大肆搜刮香农,加上后来连年战乱、时局动荡、香众锐减等种种历史原因,莞香濒临绝迹,红火的香市慢慢归于平淡,牙香古街也随之被逐渐遗忘。直至莞香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寮步镇政府提出“复兴古代香市,打造现代香都”的计划,并规划出八大工程,昔日繁华的“香市”才得以回归。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后,今日的寮步香市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到牙香街寻找香市的前世今生
漫步在红砖石、青麻砖堆砌的牙香街,幽静的小路上随风飘来袅袅莞香,三三两两的“识香人”或买香或赏香,附近民居里的阿婆习惯性地每天清晨点燃家里的“线香”,便坐到门前静看街上人来人往。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历史时空,再回首,却已过千年。
事实上,如今被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街”的牙香街,便是古代十三行中集中销售沉香的街道,是著名的莞香制作和集散地。关于牙香街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最为流传的便是莞香如马牙的说法。据陈伯陶《东莞县志》中提到,“初凿曰开香门。凿数行如马牙,凿后用黄砂土封盖,使之复生”。当年,最好的莞香进贡到朝廷,上好的莞香一般被运到香港或者杭州出售,剩下的牙香便运到本地香市进行交易,在香市交易的莞香香品中,牙香属于交易量最大,也是普通老百姓使用最多的品种。久而久之,老百姓口口相传,街名便约定俗成。
2012年9月28日,复原后的牙香街开业,从莞香、香木、香料买卖,到莞香鉴赏,从宗教用香、生活用香、香具香气到沉香精油,香道表演,应有尽有。据东莞香市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牙香街经理田信军介绍,因为牙香街本来就是古代的沉香交易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复原后的牙香街得到“香佬”“香商”和全国“买香人”的认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沉香交易街”。
商贸交易之外,今日的牙香街还是中国最具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之一,在2018年更是被评为了“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并与“香市”历史上有着同样地位的“河流”和“码头”形成环线旅游区。田信军说,在古代,莞香就是通过寮步码头和寒溪河运到世界各地的,三者缺一不可。
走出牙香街,大概10分钟路程便来到了“香江公园”,这里是寒溪河以及寮步码头的所在地,昔日的寮步码头,商贾云集,河道中停满了南来北往的商船;如今的寒溪河早已变成一处处的景色,继续见证着寮步香市的起起落落。
听“香佬”讲香市的故事
在香市里,“香佬”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据资料记载,古代墟市,香商从四面八方赶到香市进行香品交易。外地的香商人生路不熟,总希望寻找既熟悉香品又懂得香市行情的本地人引路,推荐一些香户和香品。久而久之,便催生出香市交易中的“中间人”,即“香佬”。一般而言,能做“香佬”的人,一定是识香之人,加上口才了得,在本地香商和外地香商之间游刃有余,常常能让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时至今日,“香佬”的习俗已经不再流行,牙香街上也只有李文浦继承了“香佬”的名字。
据了解,早在1972年,“香佬”李文浦就跟随父辈在牙香街一带卖香。李文浦来自广东茂名观珠镇沙垌村,观珠镇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集散加工地,据李文浦回忆,家里世代都是香农,种香之外还会四处购香贩香,早期逢年过节都会带着上百樽的白香木到东莞卖给当地居民。由于交通不发达,从茂名到东莞需要多次转车,至少3—4天才能到达。而“香佬李”的名字就是那个时候寮步的阿婆给他取的,李文浦说,听着听着都习惯了,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莞香产业的日趋衰落,牙香街也日益萧条。在2009年之前,在寮步镇甚至只有李文甫一家在坚持着卖香。“那时候识香之人很少,也只有附近的阿婆会找我买香,而且一般也是买最普通的白木香,利润也不高。”在李文浦看来,事业的转折点就在2009年,随着寮步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莞香产业,识香之人开始关注寮步香市,李文浦也从一名摊贩变成了一名香商,并成功创办“香佬李香业有限公司”,注册了“香佬李”商标。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如今的“香佬李”已经成为家族事业,并在揭阳创办了分店。李文浦说,现在“香佬李”正在研发精油和纯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将莞香产品量化,继续将莞香文化推广出去。
随着莞香文化的复兴,“香佬李”早已不是寮步镇唯一的“香商”。据寮步镇香市文化旅游办主任庄国栋介绍,目前寮步镇共有香铺120余家,主要集中在牙香街、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周边、石大路、香市路等地,其中牙香街上的香铺最为集中,共有67家。“现在的香铺主要经营着莞香礼品系列、文创产品系列和实用产品系列的产品。”据庄国栋介绍,莞香礼品系列主要包括:沉香精油、线香旅行套装、沉香线香礼盒、莞香礼佛香、熏香器、祥云线香礼盒等;文创产品系列主要包括:佛具、佛香、酥油蜡烛、纸制品、香薰制品,沉香及相关工艺品等;实用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沉香电子点烟器、车载沉香、香木梳、沉香扇、沉香膏、养生茶等。
自2015年开始在牙香街上开设香铺的于海波在进入沉香市场之前,是一名汽车经销商。回忆起与莞香结缘,于海波说,当时身边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沉香,偶然接触之下发现沉香味道非常好,随着对沉香越来越了解,自己对沉香也越来越热爱。“了解沉香越多,便越觉得沉香的发展潜力大。”事实上,在于海波开香铺之前,他便经常到海南、广西等地去找上好的莞香,慢慢地手上积攒了很多优质的莞香藏品。
近年来,民间对于沉香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它的价格。随着“一块沉香居然卖出了9400万”“沉香价格10年间翻了百倍”的话题在互联网发酵,市场上也开始出现非法商人。谈及如今龙蛇混杂的沉香交易市场,于海波叹了一口气,“是天然结香还是通过打点滴化学产品结香,懂香之人一闻就知道。”如今的于海波拥有莞香种植基地、小加工厂、研发中心、香铺等一条龙体系,下一步将开发沉香的衍生产品,拓宽市场。于海波表示,沉香要走向产业化,不能靠伪劣产品,未来还需要有更多懂香爱香之人联合起来,共同找出鉴定香品良莠的科学方法。
挖掘香市文化打造现代香都
香市路、香江公园、香市小学、香慧寺、迎香门……在寮步,从街道到公园、景点,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从建筑、广场到小区,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香市”的影子,如今的“香市”早已不是一条河、一个码头、一条牙香街,而是这座城市无法忽视的文化符号。
日历翻到2009年7月,寮步镇提出“挖掘香市文化、传承莞香精神、复兴古代香市、打造现代香都”的计划,并迅速规划出八大工程,其中包括:种植万亩莞香林,建筑十里香堤,复兴古香市牙香街,建筑香文化展示馆,建设香市城市公园,根据曾明了的《百年莞香》改编、拍摄香市题材电视剧,出版《香市传奇》民间传说集,办香市文化旅游节等。
走进佛灵湖郊野公园,笔者看到,万亩莞香林内枝叶繁茂,长势旺盛。据莞香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莞香花能够更好地授粉,他们还在莞香林中养了蜜蜂。据了解,寮步镇自2009年以来启动万亩莞香林种植计划,并同时开启“绿地”计划,在佛灵湖郊野公园、香市路、寮城中路、香市动物园、香市公园等地大量种植莞香林。据庄国栋介绍,在佛灵湖片区规划万亩莞香林,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莞香产品开发企业落户寮步,实现各种莞香制品的生产、加工、制作和销售一条龙发展,形成莞香产业链,重续寮步莞香贸易盛况;另一方面,将佛灵湖打造成一个集园林绿化、生态休闲、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莞香生态公园,让更多的人在这里了解莞香、认识莞香,感受体验莞香的魅力。
除此之外,寮步镇在每年的5月、9月、12月都会举行莞香文化品牌活动。其中,莞香花开文化旅游艺术节在每年5月举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4届;东莞国际采香节在每年9月举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3届;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在每年的12月举行,至今已经成功举办9届。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国际采香节除了沿用经典的香商展销活动外,更多的是融入了情景式体验的理念,推出香料、香宴、香服、香纸、香宿等系列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在体验式的活动中学习香文化知识,鼓励香商以创新的思维经营沉香产业,把沉香产业做精做大做强。
谈及寮步香市的未来规划,庄国栋说,寮步镇将继续推动莞香文化产业纵深发展,形成千亿莞香产业集群,促进中华香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将以香市文化旅游区为基点,充分发挥寮步牙香街、香市文化影视城、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香慧寺、香碑林、陈家铺香市、香市动物园等香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添加更多的元素,增强文化体验、行业交流的功能。
■链接
香市文化旅游区
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
为了宣传和推广莞香文化,寮步镇建立了中国第一座香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该馆位于香市文化旅游区内,占地8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于2014年12月18日建成开馆。博物馆珍藏了世界各地沉香以及历代香炉香具,可以让游客穿越历史,感受沉香文化的巨大魅力。
迎香门
莞香作为元明清时期的朝廷贡品,必经迎香门开启进贡之路。京中官员闻香下马,在经过一系列庄重的交香仪式后,护送莞香入朝。迎香门为初唐时期斗拱形制,专为皇家所有,它的外形玲珑绚丽,翘起的檐角内斗拱层层叠叠,传递着皇家的威严与秀美。
香远塔
香远塔塔高43.4米,占地面积11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0平方米。它是一座仿唐风格的建筑,同时也是东莞首座唐塔。塔的外观为5层,内部为9层,寓意着“九五之尊”。香远塔乃“登高望远、香飘远方”之意。
香慧寺
香慧寺是当前唯一具有东莞代表文化符号莞香的寺院,位于寮步镇香市公园神仙岭脚下,占地面积约5.6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香慧寺背靠环境优美的神仙岭,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
【撰文】张晓敏 万佩珊 张筱云
【摄影】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