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我们失去了什么?
5月25日,“服役”了28年的虎门渡口正式停运,东莞正式进入零交通渡口时代;8月,陪伴了东莞人33年的丽新影音宣布清货,引来不少市民现场“打卡”。除此之外,陪伴莞城人成长的“沃尔玛”西城楼店在6月18日宣布结业,经营了20多年的新昌早餐店因无人继承而在年末无奈关门,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宣布告别讲坛……
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得到。
在这一年,南沙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打通新的动脉;刘清儿、蒋坤成、洪晓鑫、姚崇等新秀开始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重回”东莞;东莞以文化滋养城市生活,以成绩擦亮“运动之城”新名片。
在“地”“道”“风”“物”“育”之后,文化周末编辑部以“数字”作为切入点,与大家一起回忆这个不同寻常的2019年。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元年
2019年1月,东莞提出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确立“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多个章节多次提及教育、旅游、文化等关键字眼,明确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并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确定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5G
5G网络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从2G到5G,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经历着网速的变革。谈到网速,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一样东西:基站。据悉,东莞市5G基站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已建成开通5G基站523座,计划到2020年底,全市5G基站累计达6000座。值得一提的是,广深港高铁沿线率先在2019年11月20日开通5G网络,成为全国首条5G全覆盖的高速铁路。
7金、4银、2铜
3金、1银、1铜
莞城文化艺术精品绽放省群众艺术花会
2019年5月31日,东莞市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圆满落下帷幕,莞城街道在赛事中共揽获7金4银2铜,莞城宣教文体局和莞城文化服务中心被授予“组织奖”,获奖总数位列全市各镇街首位,金奖数位于全市第一。
随后的8月3日,2019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在江门演艺中心拉开帷幕。莞城共有4个艺术类作品以及1个书法类作品《子善篆刻》亮相,充分展示了莞城文化艺术教育成果。经过5天赛事,最后获得3金1银1铜的好成绩,金奖数量和获奖数量均居东莞市镇街榜首。
9冠王
广东东莞银行队时隔多年重登CBA之巅
2019年5月4日,2018—2019赛季CBA联赛落下帷幕,广东东莞银行队在总决赛第四回合较量中客场以103比98再次击败了新疆队,总比分4比0横扫对手夺冠,队史第9次夺得CBA联赛总冠军。此战之后,广东东莞银行队超越曾经8次夺冠的八一队,成为C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
11
11个镇街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
2019年12月12日,东莞市林业局对外公布了2019年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成果。2019年广东省森林小镇评选中,大岭山、凤岗、沙田三镇榜上有名。其中,大岭山、凤岗属于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沙田属于岭南水乡型森林小镇。加上之前获评的8个省森林小镇,东莞的省森林小镇数量已经增加至11个。根据《东莞市森林小镇总体规划(2019—2025年)》,到2025年,东莞32个镇街都将建成森林小镇。
40
东莞市政府推出40条政策拓空间
2019年5月5日上午,东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府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拓展优化,推出“拓空间40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东莞发挥文艺界的力量,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向祖国献礼。其中,“时代底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东莞美术作品展”于2019年9月23日在莞城美术馆开幕,展览61位艺术家的163件作品,呈现东莞艺术文化70年进程中的成果;“东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嘉年华”于9月30日在市中心广场举行,这是一场群众广泛参与的嘉年华,数万市民现场互动;12月27日,广东省“我爱你—新中国”经典名篇诵读比赛颁奖仪式在市文化馆举行,全省各地的参赛选手讲述“我和我的祖国”那些动人故事……过去一年,一个个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主题活动在莞邑轮番上演,让东莞人融入浓烈的爱国氛围中。
242万小时
文化志愿者用时间证明自己对文化的热爱
2019年,东莞市拥有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及团体376个,登记在册文化志愿者4万名,累计发布志愿活动数1.5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42万小时。东莞文化志愿者大舞台升级为东莞市民大舞台,全年实际演出34场,参与演出的演员2700多人,受惠群众6万多人次,并扶持10个文化志愿者社团项目,开展30场社团活动。其中莞城文化志愿者的注册人数成倍增长。目前,莞城共有16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和1支文明风尚服务队、1支莞城志愿者心理辅导大队。参与志愿服务人数700人,累计开展志愿活动近1000次,累计服务时长11万小时。
4、7、3
莞城以非遗保护促进非遗项目薪火相传
2019年,莞城加大对非遗线索的挖掘力度,并成功将莞城腊肠制作技艺、古书画修复技艺、糖冬瓜制作技艺、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及其创新4个项目推选为“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至此,莞城共有10个非遗项目。
除此之外,莞城致力于将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逐步形成了以非遗传承人、教师、学生三者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各校也形成特色。在2019年,莞城推进非遗活动深度走进7所学校,其中3个非遗进校园项目在2019年2月被评为“非遗进校园十大示范性项目”。
500余场次
莞城以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019年,莞城持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维护和建设。群文股组织、策划、执行和承接协调的各类文化活动共计500余场次。其中,完成文化惠民演出任务7场;完成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之“市民艺术大学堂”30场;百村赏析艺术培训(名家课堂)4场;组织“凤凰之约”“和阳夜韵”两大品牌开展文化广场表演活动200余场次,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培训260场次,直接参与的演职人员和培训人员约15000人次,受惠群众约13万人次。
与此同时,莞城在群众文化方面取得新成绩。在2019年共报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赛事作品共27个,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20个,金奖10个、银奖6个、铜奖6个、4个童谣奖、1个优秀奖单位组织奖。
10万人
与市民共享每一个文化周末
2019年是文化周末系列工程走过的第14个年头。在这一年,文化周末坚持“赏学并重”特色,结合东莞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联动全国的文艺力量,创新探索,受惠人数超过10万人。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晚会坚持“每周一演”,共顺利开展48期演出,累计举行场次达708期,直接观看人数达到数十万人次,其中,“身边的艺术家”演出系列开展5场,涵盖钢琴演奏、秦腔戏曲、打击乐。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完成了10场的演出任务。5月受邀参加广州合唱协会大师班展示;6月受东莞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拍摄纪念虎门销烟180周年宣传片拍摄。9月受东莞市委宣传部的邀请,参演东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12月受东莞市文化馆邀请,参加“莞邑春晓”2020新年音乐会等。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大讲坛立足本土,整合东莞本土文化资源,拓展与国内高水平文化大咖的合作,策划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讲座。其中,“全民阅读第一人”聂震宁在2019年4月21日做客大讲坛,与市民分享“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著名设计师蔡仕伟以“故纸美艺——民国美术期刊巡礼”为主题,与现场数百名书友谈展览、谈创作、谈美育;5月31日,国内著名诗人摄影家莫非与东莞中学师生分享“我们身边的诗经草木”。《大河唱》主创人员在9月15日齐聚东莞,与市民分享关于这条河、这群人以及这部电影背后的点滴故事。
在这一年,“理读”读书会继续深入开展,坚持“与作家共读一本书”,策划六一专场阅读,同时探索新的模式,结合文化周末报内训,拓展读书会的多样性。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室内乐团走进莞城中心小学、东莞市技师学院东城学院、惠州学院音乐学院、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等11所学校,受众师生达7000人次,形成良好的口碑。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演艺中心以舞筑梦,每周三、周五开设常规舞会,共举办舞会80余场,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次。除此之外,演艺中心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出“莞艺集结号”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重点推出“2019脱口秀”系列演出,结合本土文化,每月一场公益演出,吸引众多群众前往观看。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报继续致力于记录本土文化发展脉络,共创新策划、刊发报纸22期。其中,在文化动态方面,编辑部紧抓热点,跟踪报道“莞邑元宵游园会”“茶山游会”等东莞重大文化活动。在策划选题方面,编辑部创新观点,推出“文化周末大讲坛100期”特刊,以4个专版书写文化周末大讲坛12年的精彩瞬间;策划“书香东莞”“老龄阅读”等系列选题,展现东莞全民阅读氛围,探讨老龄阅读的现状和未来。
在这一年,《文化周末》杂志依托“专题”“视点”“百家”“审美”“觅趣”“记忆”6大板块,探寻城市鲜活有趣的人文故事,挖掘老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呈现东莞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撰文】文化周末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