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从写生风景到自我解读,快看水彩画家陈流的艺术探索历程


陈流的写生并不是对眼前景物的真实写照。

陈流的写生并不是对眼前景物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传统水彩画凭借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其中的艺术爱好者逐年增多,中国水彩画正飞速发展。其中,陈坚、刘寿祥、李晓林、陆庆龙等一批艺术家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他们的作品不再以画面好看为主,更看重作者对于艺术的思考与表达,与传统水彩画在绘画语言与表现形式上有明显区别,不断开拓着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深度与广度,让水彩画成为中国当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赏学堂》特邀中国当代水彩画家陈流,从他的传统风景题材说起,展现他对水彩画深度与广度探索的艺术实践。

南方日报

■名片

陈流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委联系专家,民盟云南省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精致且克制的“编”绘风景

陈流用“编”形容自己的风景写生过程,即便是一幅课堂示范作品,他的绘画依旧不以展现技法或再现眼前风景为目标,而是通过精心编排描绘对象的造型与色彩,开阔水彩学习者、爱好者的视野,引导人们去关注水彩画这一艺术媒介本应具有的深度与广度。

以莞城美术馆正在展出的陈流风景写生作品《红土流云6》为例,画面中红土部分从色彩与表现技法上能明显区分出六个层次,描绘的复杂程度由近至远依次减弱。这种差异是作者故意强调的,除了能让观众感觉到一些不合理外,更是在引导观众关注作者精心构思过的画面内容,而不是作者眼前的“红土流云”。画面中不同对象的表现方法皆经过作者再三思考,同一表现对象的质感,因为整体效果的需要,在作者笔下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但又与整个画面十分和谐,成为一种超越描绘对象本身的写生,充分体现艺术家对水彩材料的深入理解。

《红土流云6》

《红土流云6》

相比于研究水彩技法,陈流更偏向于水彩材料的研究。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时并没有选择水彩专业,缺乏水彩技法的系统学习,所以一直认为自己的水彩技法水平很一般。“水彩因为水会扩散这一特性,使材料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加上水彩材料透明度的把握问题,它的技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没有系统学习很难掌握通透。”陈流回忆,开始水彩画创作后,他持续研究陈坚、李晓林等中国当代水彩画代表画家的作品,发现不少水彩画家之前都以油画、版画创作为主。他们虽然不会玩弄水彩的各种技法技巧,但清楚如何通过水彩材料去表现描绘对象的造型、色彩,用对材料的理解与色彩的衔接去掩盖技法的欠缺,从而将注意力放在画面的组织与思考上。

陈流将水彩材料的运用归纳为材料技法,重点是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是画家对一个画种最基本的认知。但对于绘画来说,重要的是塑造的能力,靠的是基本功。绘画的基本功包括造型能力、色彩的感受与表达、画面整体掌控等方面。

从技法中解放本身就是一种更开阔的视野,陈流便是很好的例子。他在表现描绘对象时非常克制,不刻意炫技,通过思考、研究材料与对象间的关系,以简驭繁,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探寻水彩的深度与广度上,让自己精致在思考,克制在表现。

错位组合呈现水彩画的可能性

《浮生若梦》系列作品是陈流近年来对水彩画深度与广度的实践探索。通过这个系列,陈流将自己碎片化的生活以不确定的方式错位组合,产生出多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并用这种组合记录、叙述着他对于当下生活的思考与反思。而水彩画近乎无限可能的深度与广度,也在回应苦苦求索的他。

《浮生若梦·系列创作》

《浮生若梦·系列创作》

在《浮生若梦》系列里,碎片化生活的错位呈现很容易理解,比如一幅画里可能有教皇、游戏人物、骑士、军舰、鱼等不同的形象,笔者根据这些形象,可以想象画家今天是不是看了某位绘画大师的宗教绘画,工作时将自己想象成一个骑士,晚上休息后又玩了一下电子游戏。这个思考过程对于笔者来说非常有趣,可以让思考飞跃出画面本身。而这些看似不合逻辑的形象代表着现代人日常所接收的各类信息,《浮生若梦》系列就像现代人接收大量庞杂信息的大脑,观众看到这些黑色幽默般纠缠的画面后,会产生一种压抑、沉重的情感。

《浮生若梦·系列创作》局部

《浮生若梦·系列创作》局部

“这个系列是我根据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与体验得出来的感悟。”陈流介绍,他之前创作过《鱼》《虫天下》《破碎的天空》《天空界》《寻常异象》《红土流云》《新贵》等很多系列,但无论是人物、静物、动物或者风景,这些创作主题过于复杂和跳跃,都在片段化地记载他某个成长阶段的感悟,或是兴趣点的罗列与再现。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到近两三年,陈流感觉到时间越来越有限,单一的题材很难承载他想表达的内容。

《浮生若梦》之四

《浮生若梦》之四

“我想表达的一些状态已经很难用一件事情、事物或者画面去体现,这个时候我就考虑把原来画过的所有内容与题材,包括我想象的或者现实中看到的,将它们植入到《浮生若梦》系列作品里面。”年近天命的陈流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自己需要扮演教师、父亲、领导、群众等多个角色,他开始截取扮演片段的内容,最后以一种纯碎片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画面之中。

这个画面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构。《浮生若梦》系列无法被归类为人物画、风景画或者静物画,它没有风景、人物、空间等传统绘画元素,里面的形象既是人物也是风景,在一个大致的天地格局里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这些碎片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差异,是现在的陈流作为一个画家面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浮生若梦》之五

《浮生若梦》之五

去除画面中的必然因素是陈流常用的解构手法,他一直在通过绘画技巧去除画面中的必然性。“与我相对的,是拼命地寻找绘画里必然性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这样的训练得出这样的结果,通过那样的塑造得出那样的效果,但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有太多连作者都不可知的可能性。通过线索、结构、思路的重组,让它们传递一种我本人都无法掌握的可能。”陈流说,他的思路可能传递梦境,或反映由现实折射出来的某种幻想,但这一切都是通过内容去呈现他更看重的组合带来的可能,而不是表现方式、方法的必然。

其实解构传统绘画的实践在陈流之前的创作里就有出现,例如他的某些写生不会起草稿,因为他认为草稿是一种限制,希望每一笔都能突破之前的构思。但在《浮生若梦》系列之前,他完全放不开手脚去尝试。

“其他的系列包含了我太多的诉求,比如说由市场的索求、专业美术界的学术认可、教学方面传达的某种合理稳定的思想,这些方面都是限制。”《浮生若梦》系列让陈流可以完全不顾及其他,去传递自己的一种解读。陈流可能不太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通过近几年的梳理,他尽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而这种深刻的自我解读,便是他对水彩画深度与广度探索的最好实践。

【撰文】李彤晖

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