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惠州新闻 > 正文

致力文化强市,惠州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旅品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惠州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惠州市注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交流和进行旅游开发,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东坡祠

东坡祠

北宋绍圣元年,大文豪苏东坡在桥东白鹤峰购地亲自设计和筹建新居。苏东坡离开惠州后,惠州的老百姓将其故居改为祠堂以作纪念。东坡祠经过多次重建、扩建和维修,延续了数百年,可惜在抗战时期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2015年,惠州市在东坡故居原址上重修东坡祠,最大程度地恢复历史原貌,核心区2018年向市民开放,一座文化地标在此重立。

东坡祠开放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市民陈女士:“我和小朋友都去过东坡祠修的挺不错的,东坡祠是小而精的一个庭院,里面的那些古井、房间修的都挺不错,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东坡祠内的苏东坡纪念馆被打造成为开展东坡学术研究和陈列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形成了重要的历史名人效应和珍贵的人文资源。市博物馆副馆长钟雪平介绍:“我们依托东坡祠,通过讲好苏东坡故事、诵好苏东坡诗歌,营造浓厚的东坡寓惠文化特色游气氛。如我们与有关社会团体和单位开展吟诵苏东坡诗歌大赛活动,开展面向全国的征文大赛,开展苏东坡文化联合旅游活动,对于提升城市的品位起到积极的作用。”

重修东坡祠、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是惠州市深挖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有益尝试。近十年来,惠州市修缮了宾兴馆,布展为惠州科举制度陈列馆;修缮了东湖旅店,布展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在朝京门城楼设置了惠州古城记忆展等,历史文化场馆惠民效能不断增强。

惠州市还积极借助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实现文旅融合。惠东县高潭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东江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东江红都”。依托高潭镇境内中洞革命旧址群、高潭区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15处相对集中的革命历史文物资源,2017年惠州市投入1亿元多元对文物资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缮建设,建成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进一步擦亮“东江红都”品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副科长王勇军:“如今,高潭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正蓬勃发展,各方形成一股合力把高潭建成红色旅游小镇,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推动高潭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惠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6处,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257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3项。惠州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了金带街、北门直街、水东街、铁炉湖、淡水老城、平海古城等6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这些街区保留有过去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是历史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发展脉络的实物呈现。

当前,惠州正在围绕西湖景区有序推进惠州府城遗址修复,深入挖掘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古城提升工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保护科副科长王勇军介绍,惠州市将丰湖书院的文化提升工作作为环西湖文博群落建设的首个项目。近期目标是通过陈列布展,丰富其文化内涵,根据书院的历史、现状,结合惠州市实际情况、市民和游客需求,增加书院场景感、氛围感和厚重感。“将书院打造成一个丰湖书院博览馆,建设一个丰湖书院古籍图书馆,举办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比如“大湾区国学文化论坛”“岭南书院论坛”,重现一幅教学场景,将书院打造为新发展阶段惠州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作为新时代岭南书院文化传承与活化创新的样板,建设为大湾区研学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惠州市将开发利用好文旅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深化环西湖城市中央休闲文化区文旅聚集区发展,规划建设“不夜西湖”,开发西湖沉浸式体验项目,重点打造祝屋巷夜市、环城西路夜市、步行街夜市、金带街夜市、中山路夜市、水东街夜市、滨江西路夜市等集中连片夜市街区,形成夜间消费核心区,充分激发水东街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效能,实现古城的活态保护。

根据《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惠州市将力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打响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品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光彩,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记者】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