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广州新闻 > 正文

大学之大见证湾区之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1日开学


(南方视频|在广州也可以读的港科大,时长共34秒)

在广州也可以读的港科大

两地情牵,一心立志。大湾区,大未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开学。

8月15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9月1日开学,今年招收15个硕博士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大学之大,需要大智慧;大湾区之大,需要有大发展。大湾区里的新大学,澎湃新动能。

三年建成的大学

广州南沙区,笃学路1号,港科大(广州)坐落于此。

一个名为“时间之轮”的雕塑,安放在水池中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这正是与香港科技大学同款的“红鸟日晷”雕塑。

“红鸟”是港科大追求创新的精神标志,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愿景。

2018年12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共同举办协议,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合作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9年9月,港科大(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正式开工;

2020年11月初,港科大(广州)的校址打下第一根桩;

2022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批准正式设立港科大(广州)。

港科大(广州)校园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两倍。校园总体规划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呈现出场地自然景观与周围社区相互协调的未来城市版图,创建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校园空间。

南沙区成立南沙开发区管委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校园建设指挥部,开设审批程序绿色通道,克服项目体量大、工期紧迫、疫情反复以及极端天气等重重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条不紊按照各节点目标顺利推进,2021年9月一期55栋建筑物全面封顶,2022年7月基本完工,确保了学校如期建成开学。

历经两年多紧锣密鼓的建设,一所崭新的大学即将亮相。学校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53.6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室),于今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二期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2.0

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港科大(广州)的使命:“香港科技大学2.0”。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港科大和位于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香港科技大学2.0”将推进世界高等教育界前所未有的范式改革,为人类社会作出独特贡献。

倪明选认为,教育的两个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香港科技大学2.0”的回答是:培养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尖端人才;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新知识转化能力的领军人才。

倪明选介绍,香港科技大学2.0的改革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创新学术架构,推动融合学科发展。港科大(广州)将在港科大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之上,建立以“枢纽”和“学域”为基础的全新学术架构,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在“港科大2.0”的框架下,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的所有学科互不重叠、互补发展,以丰厚的土壤、多元学科融合的营养,孕育出学术的参天大树。

二是推动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培养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港科大2.0”将全面推行“以探索为主导的融合学科主动学习模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围绕任务进行主动学习。任务将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此每个学生都要进修两门必修课:《融合学科研究方法》、《融合学科设计思维》。将在学校全面推行领域或专长互补的“双导师制”:有跨学科的导师,有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导师,也有来自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两校的导师。

三是推动知识转移创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新科技孵化新兴产业,让“港科大2.0”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新的科研成果、新技术的诞生,孵化出新的产业。大学作为创新的引擎,建立新产业的技术先发优势,制定新产业的行业标准,发展出新的商业模式。

红鸟硕士班是港科大(广州)践行教育改革举措的重要一步。红鸟硕士班突破传统硕士生招生的专业划分模式,不设置学科和专业分界线,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涵盖了4个枢纽及其15个学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教育背景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其中一个培养方向。在进行前6个月的自主学术探索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自己的学术导师。

1998年出生的福建女孩刘东芊收到了港科大(广州)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我本来就是港科大校友,之前在清水湾读的一硕,而且港科大(广州)的跨学科培养方式是我很感兴趣的,所以就申请了。”

刘东芊这样比较双校,“如果说在港科大清水湾校区感受到的学科的严谨和厚重,那么我在港科大(广州)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学科创新和包容。港科大(广州)采取的是模块化教学,所有的知识像超市中的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学生作为顾客,在作为导购员的老师指引下,根据自身兴趣去量身定制购物清单。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创新的教学理念是让我再来港科大(广州)读一个硕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沙的第一所大学

港科大(广州)建成办学,对南沙意义非凡。两个月前,这里被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区内的第一所高校,这将是南沙面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南沙方案》提出,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广州提出,将以港科大(广州)为引领,着力引进港澳优质高校、国外知名高校,在南沙划定的专门区域形成高等教育集聚区。

这所大学,将是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载体。

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庆盛枢纽区块,是《南沙方案》选取的三个先行启动区之一,庆盛枢纽区块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交汇点,广深港高铁庆盛站到香港西九龙仅35分钟。广珠澳高铁建成后,庆盛将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直达港澳的区域。

这里还将利用“南沙土地+香港经验”,规划建设1.63平方公里地块的粤港深度合作园港式社区。这里的“大学路”联系北部港科大(广州)和南部庆盛综合开发枢纽,是串联社区科创、居住与总部功能的门户型街道。与广州传统街道不同,“大学路”结合政策优势创新窄退线与弹性车道的做法,为初创孵化、产品展示、企业门面提供紧凑活力的街道界面。

港科大(广州)旁的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则是参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的非营利性的十二年一贯制港人子弟学校,将与香科大(广州)同步开学。

借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机遇,南沙进一步发挥高校作为创新发源地的作用,在校园周边布局建设粤港澳双创产业园等项目,推动政、产、学、研综合开发。

大学正在改变小镇。港科大(广州)所在的东涌镇,全力协助推进港科大(广州)及庆盛枢纽区块开发建设,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国家、省、市、区重点项目在东涌顺利落地。并依托其区块优势,注重项目引强、提质,着重瞄准产业龙头、新兴产业、先进制造、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等优质项目。

将企业落址南沙东涌的良好区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强势,成了选址东涌的企业家的共鸣。广东捷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代表焦军峰表示:“近年来南沙东涌发展迅速,《南沙方案》等利好政策推出不断,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出,更是便企利企。”他希望能借此发展契机,将企业推升至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前端。

共同的愿景

“科技创新”与粤港澳大湾区不可分割。

去年在南沙举办的CNBC全球科技大会受大会邀请,倪明选教授做主旨演讲,他也是大会自2018年举办以来第一位受邀做主旨演讲的大学校长。“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将我、将港科大带到了全球科技大会的讲台上。”倪明选认为,这个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关键词有两个,“科技创新”与粤港澳大湾区。

港科大拥有良好的科创传统,曾经培养了一批如大疆、云洲、一清等优秀的企业。2021年,香港18间独角兽企业,其中7间来自港科大。

7月7日,倪明选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成立大会”和“创新赋能 共享繁荣”国际高端论坛时表示,港科大(广州)将依托南沙在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大湾区制造业的成熟积累,以南沙与粤港澳全面合作为契机,聚焦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阶段的转化,在上游连接香港基础科研优势,在下游依托香港金融法律专业服务的专长,补齐一条南沙与香港科创协同发展的完整科创生命链条,从而促进香港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9年9月26日港科大(广州)项目动工的当天,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是中国科学院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科教融合新城,是南沙科学城核心区域,总规划面积约4638亩,将推动中科院各类创新机构、高端创新平台在南沙集聚。

港科大(广州)选址南沙科学城核心区,也是更多的基于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在教学产研上有良好的互动,加强知识转移。

尚未投用的港科大(广州),早已参与到南沙乃至大湾区的创新链条。

7月28日,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该码头是全球首个新建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这是港科大(广州)与广州港的首次合作,前期港科大(广州)与广州港、上海振华共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完成了可行性验证和原型样机测试。2021年又投入大量的科研与工程人员,在现场进行大量的优化,全球首次将北斗、视觉和激光融合定位技术应用在智能导引车上,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为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运行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倪明选称,港科大(广州)将发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充分融入南沙发展和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广州港在项目、人才上的合作。

香港科技大学是南沙最早“拓荒者”之一,孕育着南沙的创新基因。25年前,该校便组织了专家教授团队来南沙考察和规划该校在南沙的发展。

15年前,香港科大在2007年独资成立了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15年里,有超过90位香港科大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南沙开展科研和科技创新工作;累计为大湾区超过300多家企业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200件;积聚创新创业企业逾40家。

粤港澳合作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助推广东经济高速增长重要引擎,也将是助力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富矿”。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对记者说,应当用好用足港科大(广州)等港澳科技创新资源,构建起“生态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环港科大科技创新产业带。打通港澳科技要素跨境流动面临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成为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的“集线器(HUB)”,吸引港澳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大学之大,融合湾区之大。大湾区有大未来。

链接:

开学在即!一分钟航拍探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南方日报记者】柳时强 黄舒旻

【摄影】梁钜聪

【剪辑】王俊涛

【统筹】陈思勤 罗莎 柳时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