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市民不再随意丢弃自己的旧衣物,而是把它们送进了小区楼下的白箱子里。这些白箱子遍布在中山市500多个小区,侧面写着“邻舍衣物银行”的字样。
“邻舍衣物银行”
别小看这些白箱子!自2016年至今,从“邻舍衣物银行”回收捐赠的衣物多达18.3万件、鞋子2万双、书籍5万册,无偿送达辽宁、山西、宁夏、甘肃、新疆、陕西、江苏、贵州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邻舍衣物银行”的仓储点
“市民捐赠的旧衣物通过收集、分拣、清洗、消毒、包装、仓储、发放,送达有需要的贫困人群手中,最远的能到达新疆和田。”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冯峻峰说,这一项目不仅为远方的孩子提供免费的衣物,同时帮助中山本地的就业困难人员就地转型服务社会。
就业困难人员就地转型服务社会
7月27日早上9:30,在东区起湾社区邻舍衣物银行的仓库内,48岁的屏姐熟练地分拣好已经清洗的旧衣物,对它们进行分类、折叠、包装。“2017年,在竹苑社区推荐我来这里工作。这份工作让我感觉有获得感、有自信。我折叠包装的每一件衣服都能送给有需要的人。”屏姐说。
经过分拣、清洗、消毒、包装,准备发往困难地区的衣物
屏姐原属于中山市东区就业困难人员,在中山市东区人社局及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推出的“衣物银行”社区公益项目的帮助下,屏姐在邻舍衣物银行工作的每小时可获得补贴16.4元。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屏姐能照顾家庭,同时获得一个月1700元左右的补贴。
50多岁的兴叔也是“邻舍衣物银行”吸纳的就业困难人员中的一员。在东菱威力退休后,他发现这一公益组织在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这份工可以赚点生活费还可以帮到贵州的孩子,很有意义,我从2018年坚持到现在。” 兴叔说,自己的志愿服务时数已经达到300小时以上,除了在“邻舍衣物银行”工作外,他还参与了不少其他的公益项目。
“我们和邻舍衣物银行探索的是‘公益+就业+服务’的合作模式,让就业困难人群不仅能实现就近灵活就业,也能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的过程中,获得认同感与自信。” 中山市东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3年来,像屏姐一样,通过加入邻舍衣物银行工作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共计19位。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山市东区人社局向邻舍衣物银行发放的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逐年增加,分别达到18247.5、71312.1、101343.8元。
探索“公益+就业+服务”模式
从2012年起“邻舍衣物银行”项目正式推行,2016年,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废旧衣物回收的公益组织。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开发衣物回收、分拣、清洗、消毒、整理等公益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
接受“邻舍衣物银行”捐赠的孩子
中山市东区积极探索“公益+就业+服务”模式,让就业困难人员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东区以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一社会组织为试点,把工作坊嵌进社会组织,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打造社区公益互助平台“邻舍衣物银行”,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强化托底安置,保重点群体就业。
通过“公益+就业+服务”模式,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岗位的劳动工时能够转化为志愿服务时数,在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参与了社会服务,收获了劳动尊严。另一方面,“公益+就业+服务”模式,切实减轻了公益组织的用工成本,为公益组织服务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政府的帮扶转化为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7月,共捐赠衣物18.3万件、鞋子2万双、书籍5万册,无偿送达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衣物经过收集、分拣、清洗、消毒、包装一系列流程
自2017年起,中山市东区起湾社区获评 " 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 称号。近年来,东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情况持续改善,2018年183人实现再就业,当年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100%就业。2019年103人实现再就业,2020年截止到6月底,83人实现再就业。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通讯员】李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