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中山新闻 > 正文

擦亮乡村晴空,中山部署“三线”整治


高低不一、布局混乱、私拉乱接…….走在中山的老旧村居、乡道里,抬头就能看到“蜘蛛网”缭乱在空中、盘踞在墙面,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三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庄形象,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

日前,为进一步建立“三线”整治长效维护管理机制,补齐中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中山市委农办结合各镇区实际,出台《中山市农村“三线”整治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推出运营商模式、广电模式等“三线”整治方法,其中广东广电网络中山分公司(下称中山广电)作为“三线”整治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按照每一个村“三线”整治费用平均为100万计算,计划自筹2.2亿专项资金投入到整治当中。

根据指导意见,通过“三线”整治的实施,到2020年年底中山全市222个行政村建设健全管理流程及技术规范,建立“三线”整治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两种模式助力“三线”整治

“三线”整治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长久以来,“三线”当中的各种线路因为涉及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分属不同业主单位,线路杂乱交织,各部门统筹协调困难,成为中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块短板。

图片来源:掌上西区

图片来源:掌上西区

“此次‘三线’整治主要分为运营商模式和广电模式两种整治方法。”市委农办(扶贫办)专职副主任陈柳斌介绍,运营商模式也即运营商分区牵头整治,由运营商牵头组织施工队伍,对合作村(社区)的小区、商业街道、工业园区等地方的线路进行废线拆除、捆扎等,有地下管道地方,光纤线缆则需进行地埋;广电模式则是广东广电网络中山分公司对“三线”项目进行统一建设和维护,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合作镇(区)在3到6年内,分期支付建设费用。

中山广电市场营销部总经理杨万青介绍,中山广电将根据各个镇区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三线”整治方案,并且广电公司先自行垫资进行统一路由建设及维护,后续镇(区)分期支付费用即可。

图片来源:灯都古镇

图片来源:灯都古镇

具体而言,广电模式可以在地上建立4个独立走线管道,4大运营商可根据管道独立走线,避免以前所有线路杂乱交织,大家无法无法划分出所属的运营商的情况出现;而在地下则设立6个管道,用于其他线路备用,后续拉接电线,也无需再次开挖土地。

杨万青介绍,目前东凤镇选取了和泰村、永益村、西罟步村作为广电模式试点村(社区)。针对这3个试点村(社区)的整治方案已制定,计划本月内进场施工。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中山不少乡村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境卫生治等,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三线’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陈柳斌表示,通过此次整治,今年年底全市222个行政村预计可建立“三线”整治长效维护管理机制,消除“三线”安全隐患,全面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整治样板:

乡亲们感叹“天亮了”!

东凤镇“三线”整治已完成72.4%

走进东凤镇民乐社区凤章路,曾经自建房墙上密密麻麻的各种线路已经不见踪影,抬眼就能望到干净整洁的天空。

“经过四大运营商联合整治,我们民乐社区的‘三线’基本达到了横平竖直标准。”近日,在中山市“三线”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东凤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局长张严发,向全市各镇区与会人员介绍东凤镇“三线”整治推进情况。

张严发介绍,民乐社区一带,一直存在外挂线不规范、废旧线较多,私拉乱接等问题,导致“蜘蛛网”“断头线”、电箱箱体张贴“牛皮癣”现象明显,甚至还有居民在废旧的电线上挂晒衣服,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今日东凤

图片来源:今日东凤

“现在民乐社区路面干净了,阻碍视线的‘蜘蛛网’也不见了。”谈到镇里的“三线”整治工作,张严发介绍,今年6月中旬开始,东凤镇“三线”整治工作全面铺开,该镇13个村(社区)同时行动,采取聘请第三方公司、自行组建电工队伍等形式,优先解决“废线多、线不直、线路散”等问题,对各个线路进行捆扎,对于废弃无用的电缆、电线、箱体进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全镇“三线”自行整治进度为72.4%,其中民乐社区“三线”整治已投入约36万元,共整治“三线”45000米,自行捆扎整治完成进度96%。

【采写】伍杰

【摄影】李姗恒(除署名外)

【通讯员】林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