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里长了“大米”,你敢相信吗?
前不久,就有一名孩子得了这样一种“怪病”。
家住在广州市的小尔夏(化名)今年2岁多,自4月底开始出现了发烧,着急的家长带着她先后到多家医院求诊,但均以“肺炎”给予消炎对症等治疗措施治疗。半个月后,孩子体温仍然时高时低,多在36.1~38.2℃之间,还间断出现了双腿膝关节疼痛不适。无奈之下,5月中旬,家长带着孩子辗转来到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以“发热查因”被收入小儿风湿免疫专科诊治。
入院后,儿科主任医师李小琳、唐家彦、副主任医师孔宪玲等,根据孩子的病史、体格体征、检验及检查结果,进行了多次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分析。
最终诊断为:
1、发热、关节肿胀查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2、米粒体滑囊炎;
3、肺炎;
4、轻度贫血,并转入儿童骨科诊治。
罕见:幼儿膝关节长了米粒
“孩子转入骨科后,中山市博爱医院立即进行病例复习及分析讨论,制定了手术和治疗方案,次日实施手术,术后孩子持续三周的发热得到控制!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发热。”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骨科主治医生李东卿欣慰地说。
他介绍道,米粒体滑囊炎属于罕见的炎症性疾病,儿童骨科主任杜恒胜、主任医师胡钟旭等医生参加了术前讨论,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首先考虑米粒体滑囊炎,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性大,评估患儿身体情况可耐受手术,无明确手术禁忌,于是转入骨科第二天,博爱医院便为患儿实施了“双侧膝关节滑囊清理+米粒体清除+活检术”手术,术中可见双膝关节内大量米粒样白色游离颗粒,予以尽可能清除关节腔内米粒样颗粒,所幸关节软骨未见破坏,术后给予预防感染、红外线理疗等对症支持处理后,患儿恢复良好。
神奇:术后孩子体温即恢复正常
患儿是下午手术的,手术当晚体温即恢复正常,欢快的眼神再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三天后,其病理组织报告提示为双侧膝关节内米粒体形态学符合滑膜炎并游离体形成,验证了医生的推断无误,术后诊断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米粒体滑囊炎、肺炎、轻度贫血。
为根治疾病,防止并发症,孩子转回儿科继续免疫调控、消炎对症及控制关节活动、病情观察等治疗护理,术后一周,患儿精神与反应好,体温一直正常,膝关节疼痛消失,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要小儿风湿免疫专科门诊治疗及复诊,以控制原发疾病。
科普:米粒体滑囊炎
其实不少人容易忽略米粒体滑囊炎,是因为没有明显的疼痛,又或者容易误认为是关节炎。这种病大多继发于青少年的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结核性关节炎等,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主要有关节肿胀、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现在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了,经常会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像爬山、跑步、打球,而不当或过量的运动,往往会引起关节损伤。
医生提醒,一旦发现关节部位出现肿痛,或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持续的肿痛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中山市博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