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 正文

中山最新抽检结果:这些油条、雪糕和奶茶不合格


近日,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中山市经营环节的十九大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具体包括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蛋制品、方便食品、糕点、酒类、冷冻饮品、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盐、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饮料。检验依据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执行。

本次抽检样品共329批次,合格样品324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

不合格5批次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要求经营者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

食品安全小链接

铝的残留量

硫酸铝钾(又名明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在粉丝、粉条、发酵面制品、油炸面制品及焙烤食品中限量使用,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100mg/kg。

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为增加产品口感及追求发酵效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含铝泡打粉等食品添加剂,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我国日常膳食中的含铝食品对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长期食用高铝食品的消费者应予以关注。

糖精钠

糖精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作为非营养型甜味剂,可广泛用于面包、糕点、饮料、蜜饯和腌渍的蔬菜等食品中。

长期过量食用糖精钠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生产经营者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食品)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大肠菌群(餐具)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使用大肠杆菌群超标的餐饮具,有可能引起呕吐、腹泻、肠胃感染等症状。餐饮具中检出大肠杆菌群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清洗、灭菌不彻底,或存放过程中污染等原因导致。

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彻底清洗餐饮具,推荐使用物理消毒:

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并保持10分钟以上;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

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欢迎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关注每期食品抽检信息公布,如发现危害社会公众的食品及其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投诉电话12345。